武陵观察网 历史 红颜祸水,妲己是什么样的人?探究妲己妖魔化的原因

红颜祸水,妲己是什么样的人?探究妲己妖魔化的原因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在中国历史上,妲己和商王的故事无人不知。不过,人们眼中的妲己常是“一代妖后”,无论在正史还是野史,妲己从不曾以正面形象存在过。

从春秋时期的《尚书》到明朝的《封神演义》,妲己的形象越发趋向妖魔,最后甚至演变为狐妖。

历史上的妲己是什么样的?她为什么会被妖魔化?

一、关于妲己的考证

有关妲己的历史记载和神话传说早已深入人心,直到二十世纪初,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安阳发掘殷商遗物,龟甲和兽骨上的卜辞才使我们对周代以前的历史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学者们接触的资料相比孔子、司马迁更多,对妲己和商王的认识也更接近历史真实。

实际上,商王帝辛的帝号非是“纣”,纣王是有后人厌恶他加上去的,“纣”的意思的“残义损善”。

试想谁人会故意抹黑自己?普通人尚且不会如此,何况是一代帝王?所谓的商纣王真正的名号其实是帝辛。

帝辛身强体健,孔武有力,刚愎自用又野心勃勃,能够徒手与猛兽搏斗,在音律方面也很有造诣。

帝辛精力非常旺盛,再加上丰沛的国力,大举向南方进攻发展,征服各部落,扩充领土,威名赫赫,无人不知。

在商王文丁时期,季历受到宠信,被封为“牧师”,成为西伯。季历的权势越来越高,遭到朝臣的妒忌和文丁的忌惮最后被软禁,绝食而亡。

季历属于周部族,从此以后周部族与商朝之间嫌隙渐长。在季历去世以后,他的儿子姬昌继承其位,施行仁政,国力日渐强盛,受到人们的拥戴,也因此受到商王朝的忌惮。

姬昌有个儿子叫伯邑考,在商朝负责给帝辛驾车。过了不久,伯邑考因为一些事惹怒帝辛,帝辛一气之下将其烹杀,还把肉羹赏给姬昌。

帝辛将姬昌囚禁,周部的族人多方周旋,奋力营救,又向帝辛行贿,最终姬昌在得以释放,这件事更加深了商朝的周部族之间的仇怨。

往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帝辛和他的臣子们注意力似乎都集中在东南一带,忽略了周部族,于是姬昌也趁机扩充自身的势力,收服了许多部落,逐渐对帝辛造成威胁。

周人迁都以后,国力更加强盛,而此时的商朝内部却出现君臣离心的现象,诸侯不再信任帝辛,甚至有些已开始背叛。

公元前1056年,姬昌离世,姬发继承王位,让姜子牙、周公、召公、毕公等一班优秀的人才担任要职,作为辅臣。

姬发继续父亲的遗业,坚持养精蓄锐,励精图治,周部的发展形势大好。

与此同时,帝辛杀了他的王叔比干,将箕子囚禁。帝辛手下的太师、少师见形势不妙,带着乐器悄悄前往投奔周。

这时候姬发发觉攻打商朝的时机成熟,于是将帝辛的罪状列出,作为起兵的理由,与天下诸侯结成联军,浩浩荡荡进攻朝歌。

两军相对,不料商王帝辛的军队早已与其离心,一夜之间哗变,周氏之军轻而易举就攻破朝歌。

于是帝辛撤退,在鹿台上自焚而死,妲己也被杀。

二、妲己形象妖魔化的过程

春秋时期的《尚书》是最早记叙妲己的古代典籍之一,妲己形象是借姬发之口展现在人们眼前的。

《泰誓》和《牧誓》提到周武王准备讨伐帝辛时的宣言,指责帝辛“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惟妇言是用”,除此之外,文献中没有提到妲己的有其他恶行。

周武王在列举帝辛的罪状时,帝辛是主要,妲己只是“顺便”,从这两则“罪行”中也可以看出周武王的指责倾向是帝辛,对妲己也没有指名道姓,而是用“妇人”、“妇言”代替。

所谓用“奇技淫巧”取悦妲己,妲己作为妃子也只能接受,如果拒绝阴晴不定的帝辛说不定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而“惟妇言是用”至多说明妲己在纣王跟前说小话,听不听、信不信是帝辛自己的事,怎能因为说了两句话就将罪责推往妲己的身上呢?

《尚书》作为关于妲己最早的文献记载之一,当中的信息有较高的可信度,从中我们可以推测妲己大抵只是个受帝辛宠爱的寻常妃子罢了。

到了战国中期,《国语》开始将国亡的罪责往女子身上推,《晋语》是国语中较长的的一篇,全面记载了晋国的历史,尤其是晋文公。

但这部记录晋国历史的著作中,却推测记录了几个“红颜祸水”,说夏朝因妹喜而亡,商朝因妲己而亡,周朝因褒姒而亡,明确认为这几个朝代灭亡是因为“红颜”。

从《国语》开始,妲己和一众宠妃开始与亡国联系,她们的罪行升级。但是如果细细考虑,泱泱夏商周怎会因为一介女子就灭亡呢?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社会是男权社会,将罪责推往女性身上大抵为男性脱罪。

秦朝的《吕氏春秋》中,妲己的罪行再次更新。吕不韦在著《吕氏春秋》时意识到《尚书》、《国语》中的说法不足以让妲己背上亡国的罪名,于是直接让妲己登上政治舞台,“妲己为政,赏罚无方”,最终导致商朝的大臣们都逃往周国。

西汉时司马迁的《史记》和刘向的《列女传》都对妲己和殷纣王的“罪行”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叙述。

《史记》中对商王和妲己的奢靡生活描述得绘声绘色,非常有画面感,而《史记》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上具有重要地位,是后世了解前朝的重要参考资料,于是妲己祸国成为铁案,其妖魔形象开始成为社会上的主流观点。

继司马迁以后,刘向的《列女传》首次单独为妲己作传,不过将其归入“孽嬖传”中,与其他的母仪传、贤明传等对比鲜明。

《列女传》中的妲己与《史记》的记载大致相同,比《史记》更为具体细节。

《列女传》的“功劳”不仅在于单独为妲己作传,刘向还将《史记》当中的情节私自改动,“吾闻圣人有七窍”在《史记》中尚且出自纣王之口,到了《列女传》则由妲己说出。

刘向对妲己的描述让人感觉他仿佛就在现场看着妲己指使纣王,毫无疑问,《列女传》中的妲己罪责更重了。

明朝的《封神演义》中,妲己的形象妖魔化达到顶峰,时至今日再无人超越。《封神演义》对妲己形象妖魔化的贡献有:

首先,妲己从人变为狐妖;

其次,妲己在《史记》、《列女传》中的罪行都保留,整合优化以后重新出现;

第三,作者为了让妲己的罪行更加明显,又添加了许多史料中不存在的夸张内容。

三、妲己形象妖魔化的原因

从《尚书》到《封神演义》,妲己从普通宠妃逐步变为祸乱天下的狐妖,她与帝辛之间的事业越来越夸张,越来越天马行空。

那么,人们为什么要将妲己“创造”成一代妖后呢?这当中有多方面的原因。

第一,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儒家观念长时间掌握着文人思想,掌握着历史的话语权。

儒家对中国女性有着严格的规定,形成了所谓的“妇道”理论,很长时间内都是中国古代妇女的行为准则,束缚着女性的行为,是否遵守“妇道”也成为评判女性的标准。

如果女人的言行举止违反了所谓“妇道”,就会成为儒家唾弃的对象,成为社会鄙视的对象。

显然,按照儒家的标准,妲己显然是不守“妇道”的,哪怕她只是无可奈何被动接受商王的宠爱。

在儒学盛行的社会背景下,妲己必然受到老百姓的谩骂、儒家学者的一次次抨击、丑化,司马迁的《史记》大篇幅地详细描写妲己大抵也是这个原因。

第二,“红颜祸水”的观念。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红颜祸水”的观念很早就存在,经过历史的洗礼已然根深蒂固。

如夏末的妹喜、商朝妲己、周朝褒姒、汉朝吕后、唐朝杨贵妃以及明清之际的陈圆圆等。

即使女人有着超常的胸襟魄力,做到了绝大多数男性也做不到的事,历史上也难以留下好名声,如吕后、武则天、慈禧等,给人们留下的往往是负面印象。

为什么中国古代社会会将女性当成“祸水”?因为中国封建社会中的男权是不断加强的,男性是主宰,女性只能在家相夫教子,做男性的附庸。

一旦有女性到社会上抛头露面,悲剧也就发生,无论她做出什么行为都会受到谴责,因为不守“妇道”。

当女性比男人强时,男性的自尊就会受到伤害,为了找回自尊,就将一盆盆脏水泼向女性,武吕后、武则天这样的女强人都免不了被抹黑,何况褒姒、妲己呢?

结语

除了以上原因,妲己形象妖魔化还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如成王败寇理论、古时候文人墨客借古讽今等等。

纵观妲己形象妖魔化的历史,我们或能从中推知诸如褒姒、妹喜或武则天、吕后等中国古代女性的真实面貌,她们只不过相貌美丽、能力凌驾男性之上,就成为社会各界抹黑的对象。

因此,要想接近历史真实,必须抛却固有观念,深入最原始的物证、文献中探寻。

参考文献:《尚书》《吕氏春秋》《史记》《列女传》《封神演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形象,祸水,妲己,历史,尚书,季历,国语,姬昌,姬发,商王,观点评论,妲己,帝辛,列女传,姬昌,姬发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形象,祸水,妲己,历史,尚书,季历,国语,姬昌,姬发,商王,观点评论,妲己,帝辛,列女传,姬昌,姬发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形象,祸水,妲己,历史,尚书,季历,国语,姬昌,姬发,商王,观点评论,妲己,帝辛,列女传,姬昌,姬发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