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太宗的都很厉害,因为只有厉害的第二代才能被叫太宗,不厉害的那都是什么秦二世啊,隋炀帝啊,王朝都没了,还太宗个毛线啊。所以啊,这不是一个玄学问题,而是一个逻辑问题。如果没有出现一个有能力不乱来的二代守成之主,一个王朝他是不可能延续很久,并开设宗庙体系,弄什么太祖、太宗、世宗、中宗的,那么要成功将自己折腾成一个太宗,其实啊是很难的,作为创业成功的太祖的儿子或者兄弟,他们需要面临内外部的压力是非常大的,甚至啊,比第一代更大。
虽然说内部压力吧,一代之所以能创业成功,他身边是有很多牛人的,比如李渊、成吉思汗、努尔哈赤,有一群厉害的儿子,刘邦、赵匡胤、朱元璋呢,有一群厉害的手下,这些牛人啊,在一代目活着的时候,自然是规规矩矩,乖的跟小绵羊一样,但一旦老大嘎嘣了,那这帮人谁也不比谁差,谁也不比谁的功劳小,凭啥你能继承,而不是我?
这乐子一下子就搭起来了,这也就造成了。太宗的上位很多啊,都是经历了斗争的,比如汉太宗刘恒,本来是个傀儡,后来把拥立自己的周勃给收拾了,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咔嚓了自己兄弟,软禁了自己老爹,那绝对是很的不行。再譬如朱棣奉天靖难也是一个道理。而那些和平继位的呢,往往在民间也会出现各个版本的秘闻八卦,赵匡胤是不是被太宗赵匡义给弄死了呀?比如成吉思汗为什么不把汗位交给自己最喜欢的小儿子拖雷,而是给了元太宗窝阔台?再比如清太宗皇太极作为四大贝勒里吊车尾的存在,咋就入了自己老爹的法眼了呢?
说白了,每个王朝在刚开始的时候他都不稳定,如何再一次创业后,在那众星璀璨的竞争对手中二次竞争胜出是太宗啊要过的第一道坎儿,过了这道坎并不能保证你能够顺顺利利的在死后拿到太宗的头衔,毕竟隋炀帝杨广这第一步啊,也走的不错,那么接下来的第二步也是更关键的就是对外,虽然已经是第二代了,但他们面对的外部压力其实都不小,毕竟往往一。去世的时候,通常都还没有把周围的敌人都解决了。比如汉文帝继位的时候,匈奴和藩王还在虎视眈眈,唐太宗呢,也要面对东西突厥,高句丽。宋太宗赵光义,很多人觉得他没啥本事,但五代十国的真正终结还就是在他赵二哥手里的。朱棣呢。你看人家老四一辈子五次亲征北伐,还得兼顾安南和西域,你就知道大明的邻居们有多么的不消停了。那么肃清的外地稳定住了内部,是不是啊,就完成太宗的任务了呢?也没有,还差远了呢。
几乎所有的二代上位时,面临的都是一个经过长期混乱并由一代目刚刚收拾完毕的破碎江山,开国之主忙着打天下,基本经济是崩溃的,物价高到离谱,百姓流离失所。如果继任者不能把这些问题都解决,那么你仗打得越多,经济就越笨,死得就越快。隋炀帝啊,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啦,不惜名利四处征伐,最后把自己也给搭进去了。
而那些成功的太宗向汉文帝、唐太宗、宋太宗。几乎都是选择了休养生息,并很快能达到百姓生活富足的效果。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啊,就是这方面的体现。区别只在于顶级太宗是可以文韬武略两不误的,大多数太宗就只能兼顾一项啦。
顶级太宗在我心目中啊,就只有李世民一人,毕竟又能打又能搞经济,其他人呢,汉太宗文帝刘恒、宋太宗赵光义都是搞经济更强一点,元太宗窝阔台、明太宗朱棣、清太宗皇太极、辽太宗耶律德光都是在打架这块儿更再好,内政方面就差点意思了。
要着重提一下赵光义,虽然在历代太宗里他的确是比较垫底的存在,但还是回到开头说的,既然他能够成为太宗,而不是什么隋炀帝,那就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北宋之前的五代十国,后晋、后汉、后周都是二世而亡,正是鉴于此,宋太祖赵匡胤才把自己老板的位置给了经验丰富的弟弟,而不是在两个二十来岁的儿子中间选。
赵光义刚上位的时候,南唐初定,人心浮动,浙江、福建都在割据势力手中,北汉辽国呢,又在北方虎视眈眈。
赵二哥花了几年的时间,就把除了辽国以外的其他势力全部都搞定了,真正终结了五代十国的乱局。
说实话,这个班结得还真不错,打辽国输的原因很多,后勤补给也好,皇帝越权指挥也罢,都有。
但更重要的是啊,赵二哥的对手太强了,萧绰萧太后,在军政方面历代排名第一的太后,再加上赵光义长期干文职的,胆子比较小,怕事儿,这才有了后面高粱和坐着驴车落荒而逃的事儿。
而撇开军事,光守城这一块,赵二哥还是非常可以的,无论是发展经济,改良科举,制定各种政策。
北宋之所以成为北宋,赵光义的影响其实并不比他哥赵匡胤差,还是那句话啊,能够在百年之后被追认为太宗的,那都不是省油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