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为唐玄宗与赵丽妃所生。唐玄宗被封为临淄郡王时,担任过潞州别驾,此时的赵丽妃是当地的一个歌妓,因能歌善舞而得到李隆基的宠爱。
后来,赵丽妃为李隆基生下李瑛,但由于武惠妃的专宠,赵丽妃逐渐失去了李隆基的宠爱。而李隆基对赵丽妃并没有恩断义绝,于开元三年(715年)将李瑛立为太子。
身为太子的李瑛,并没有给其母带来转机,他的父皇将所有的宠爱给了赵丽妃的“情敌”——武惠妃。
自从武惠妃生了寿王瑁之后,她本人不但更加得到李隆基的宠爱,她的儿子得到的父爱也远远超过了太子以及他的诸位王兄。为了自己的权力欲望,为了儿子的将来,武惠妃的眼睛盯上了太子,无时无刻不在算计着如何废掉太子。
这时的太子李瑛,由于母亲的失宠,内心非常痛苦,常常露出对武惠妃的不满之言。加之他的父皇对寿王格外宠爱,使太子李瑛的内心充满了恐惧,他时常借酒浇愁,眉宇间露出怏怏之色。
武惠妃的专宠,不仅使太子李瑛的母亲失去了君王的宠爱,鄂王瑶的母亲皇甫德仪、光王琚的母亲刘才人也不得不生活在夜夜惆怅之中。
三位皇子对于自己母亲的不幸深感不满,这种不满情绪逐渐转化成对武惠妃的铭骨仇恨。
相似的遭遇,使得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走到了一起,他们三人常在一起游乐,借酒私下议论武惠妃,言语之间无不对武惠妃充满仇恨。酒的力量使得三位皇子的情绪变得激昂。
“太子殿下,登基之日当诛尽武氏,以解我们的心头之恨!”光王琚说道。
“想当初,则天皇后视我们李唐皇室子孙如草芥,想杀便杀,真是惨不忍闻。如今的武惠妃受父皇的宠爱,武氏一族又有发迹的局势,难道故事又要重演?”鄂王瑶说道。
“二位王弟,当今武惠妃备受父皇恩宠,言听计从,万不可言语无遮盖,以防隔墙有耳。万一父皇受奸人挑拨,我们会大祸临头,死无葬身之地。”太子李瑛小心翼翼地提醒二位王弟。经太子这么一说,三位皇子从激昂中回到现实,又默默地喝起闷酒,各自都在担心着不幸事情的发生。
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三位皇子的不满情绪逐渐传到武惠妃的耳朵里,本来就对太子心存杀机的武惠妃,便开始设计陷害太子。
武惠妃的女儿咸宜公主,嫁给了驸马杨洄,此人善解妃意,对武惠妃的心思了解得一清二楚。他到处散布太子及二王企图谋反的谣言,武惠妃则在唐玄宗李隆基面前哭诉:
“陛下,太子李瑛及鄂王瑶、光王琚想谋害臣妾,陛下可要为臣妾作主啊!”
武惠妃跪在李隆基面前,哽咽着叙说光王、鄂王的话语,说到伤心之处,不由得泪流满面,本已非常妖媚的武惠妃,几滴咸咸的泪珠挂在面庞,更似带露的玫瑰。
哽咽之间,惠妃胸前那对半袒的尤物,不住地颤动,不由得引起风流皇帝想起那芙蓉帐内的鱼水之欢……一阵伤心的抽泣,把李隆基的思绪又拉回到现实。他听罢武惠妃的哭诉,勃然大怒,大声喝道:“传中书令张九龄觐见!”
传令太监赶忙奔出宫外,直奔中书令张九龄的府第。张九龄此时正在书房之中品茶读书,听说皇帝有事召见,急忙穿好朝服,传令太监匆忙上路。
“公公,陛下见我何事?”
“太子将有难!惠妃娘娘在陛下面前哭诉,要陛下废掉太子!”
“啊!”中书令张九龄闻言大惊,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传令太监走后,李隆基款款地搀扶起武惠妃,惠妃便趁势依偎在大唐皇帝的身上,施展媚人之术的同时,又乘机挑拨:“陛下,太子与二王勾结,不利臣妾事小,不利于陛下事大!”
说罢,惠妃将那对尤物向李隆基紧紧地靠了过去,李隆基不由自主地陷入沉迷之中,为了使惠妃得到安慰,便决心要废掉太子。就在这时,中书令张九龄走了进来,在李隆基面前跪了下去,口中说道:“吾皇万岁,万万岁!”
“张爱卿平身!”
“谢陛下!”张九龄在起身的同时,明知故问唐玄宗:“陛下何事要见老臣?”
“太子身居东宫之位,与二王勾结,散布不满言论。朕欲废之,爱卿以为如何?”
张九龄立即离座,据理力争:“陛下,太子者,天下储君,人望之所在,动之则摇人心。自太子居东宫以来,日受圣训,天下共庆,鄂、光二王喜好学问、才华横溢,此乃陛下洪福。陛下享国日久,子孙如云,为什么要一日而弃三子呢?后妃之言,陛下要三思而后行!”
唐玄宗李隆基听到这里问道:“张爱卿,此话怎么讲?”
“陛下,春秋战国之时,晋献公被妖姬的谗言迷惑,太子申生被害,晋国于是大乱;汉武帝听信江充等人的蛊惑之言,祸及太子,京师喋血;晋惠帝有贤子,贾后谮之,乃有‘八王之乱’,最终至于丧之;隋文帝雄才大略,但听后言,废太子勇而立杨广,遂失天下。今太子身居东宫,无闻有大过,鄂、光二王又贤,实乃幸事。再者,父子之道,天性也。子有过,为父者当为之掩饰才是,不能废绝父子的天性,这样有碍于陛下的慈父之道啊!臣请陛下圣裁。”
李隆基听了张九龄的谏言,为之默然,太子李瑛及鄂、光二王也保住了自己的地位,武惠妃的计划也随之破产。
但自从张九龄被贬出朝廷之后,太子李瑛及鄂、光二王失去了保护伞,完完全全地受制于武惠妃,最终被杀。
贤相张九龄被贬之后,武惠妃亲自导演了一场宫廷政变。她召集来太子李瑛、鄂王瑶、光王琚三位皇子,吩咐他们说:“宫中有贼,请你们披甲入卫!”
太子及二王信以为真,急忙率领数百名带甲武士,手执武器冲入宫中,前去捉拿贼人。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是武惠妃设下的一个圈套。武惠妃见他们已经中计,便急忙派人告诉正在宫中的唐玄宗李隆基。
“陛下,太子与二王谋反,披甲带兵而来!”
玄宗赶忙差左右前去查看,派出去的人回来报告:“陛下,太子与二王确实谋反,正率领数百甲兵手执武器冲进宫来!”
玄宗一听大怒,命令御林军将其缴械,关押起来。太子及二王见状,大喊:“冤枉啊!我们要见父皇,我们要见父皇!”
本来,如果他们能见玄宗一面的话,是完全可以揭穿惠妃的阴谋的,但太子及二王的喊声并没有引起玄宗的注意,盛怒之下的玄宗就这样错过了一次机会,铸下了杀子的大错。这个时候,适值李林甫秉政,他善于揣度惠妃的意思,深得惠妃的信任。
为太子及二王之事,玄宗犹豫不决,便召来宰相李林甫商议。
“林甫啊,你以为怎样处置太子及二王?”奸诈的李林甫没有像张九龄那样切谏,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此乃陛下家事,臣等不宜介入。”
李林甫的话,促使唐玄宗作出了决断,更帮了武惠妃的大忙。
不久,唐玄宗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废为庶人,接着便被赐死。天下人为之痛心,号之为“三庶”。这一事件发生不久,武惠妃因数见三庶人的冤魂作崇,忧怖成疾,于当年十二月在惊吓中死去。
当时的有识之士都说这是报应!武惠妃的死,使得李林甫失去了靠山,自己在废太子李瑛事件上所立的大功也化为乌有。尽管如此,李林甫并没有停止他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