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王朝的“祖”和“宗”指的是皇帝的庙号,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原则,有王朝开创之功的第一位皇帝一般被称为祖,例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和明太祖等,后世的继承者有守成之德,一般称为宗。神宗其实算不上什么“差”的庙号,一般对“神”的解释是“民无能名”和“不名一善”,具体什么意思呢?“民无能名”,就是说他的功绩太伟大以至于没有办法给他一个称号,“不名一善”,这个解释也并不是说没干过一件好事,而是说他所做的伟大的、好的事情太多了,用一个称号根本不足以概括其伟大。这个表面看似非常伟大的神宗庙号,实际上是明褒暗贬,”神“字用在庙号中有”功业不足、半道而废“的含义。
第二位:明神宗朱翊钧
明神宗就是大明王朝的万历皇帝朱翊钧,他十岁就即位称帝,在位时间长达48年之久,是大明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朱翊钧和他的爷爷朱厚熜很像,爷孙俩在位时间一共长达近一个世纪,整个明朝的国祚才276年。这爷孙俩执政前期还是挺有作为的,他俩分别推行了“嘉靖新政”和“万历新政”。可是到了中后期就都开始消极怠政了,他俩都有长达几十年不上朝的奇葩经历。
万历皇帝执政的前十年,朱翊钧全力支持大明第一首辅推行新政,使得明朝自嘉靖后期开始出现的颓势得以扭转,大明王朝的财政收入大为增加,大明王朝的综合国力明显提升。可是到了万历十年,随着千古一相张居正的去世,万历新政被完全废止,张居正本人也很快遭到残酷的清算。后来他更是二十多年不上朝,使得国家机器几乎停止运转,官吏腐败现象也日益滋生。东北的满族,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兴起。所以明朝官员给他上庙号“神宗”,名义上为尊崇,实际上是在暗讽他无所作为。万历朝实际上是朱翊钧家庭和性格的双重悲剧,明朝灭亡在明神宗时期就已经埋下伏笔。如果没有张居正大刀阔斧地改革,或许大明王朝还撑不到公元1644年。
第一位:宋神宗赵顼
赵顼是北宋继太祖赵匡胤之后最具雄心壮志的帝王,在位期间励精图治,穷其毕生精力试图扭转大宋王朝长期被动挨打的尴尬局面,但最终却是徒耗国力收效甚微,就连神宗自己也落了个英年早逝、抑郁而终的凄凉下场,他的结局令人唏嘘。宋神宗赵顼是北宋最具争议的皇帝。挺他者认为他锐意进取,有理想、有抱负,是一位相当有作为的明君;踩他者则认为他志大才疏,一味瞎折腾,结果将整个国家弄得鸡犬不宁,国力非但没有增强反而减弱了,为后来的北宋灭亡埋下了伏笔,因此他是一位十足的昏君。对宋神宗的评价必须用事实说话,在“王安石变法”推行的十多年时间里,北宋在社会、经济、军事等方面都发生了积极的显著变化,朝廷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对外战争也多次取得胜利,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神宗朝名将王韶的“熙河开边”,为北宋疆域拓边二千余里。
赵顼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其富国强兵的总目的与王安石是一致的。但在抑制兼并这一点上,他却没有王安石坚定,赵顼既想增加财政收入,又不愿损害上层既得利益者,最终,负担只有转嫁到下层人民身上。宋神宗作为变法的最大支持者,本来应该坚定地为变法的执行者王安石排除所有这些困难,但是面对着各大势力的反扑,宋神宗竟然陷入了自我怀疑之中。以至于不但未能帮助王安石排除反对派的威胁,反而对王安石的某些措施予以反对。尽管宋神宗是变法派的靠山,但他的气魄不够宏大, 思想不够深刻,性格不够刚毅。
总结两位神宗皇帝的异同点:
相同点:宋神宗
赵顼
和明神宗朱翊钧都是有抱负希望有所作为的皇帝,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对改革和变法都是持支持态度。王安石变法和万历新政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所以两位神宗皇帝都是”功业不足、半道而废“。
不同点:宋神宗之所以被人们称之为神,是因为他做了太多事,让人们很难客观评价他的好坏,而神正好也是有好有坏,因此被人们称为神宗。
明神宗则大不一样了,因为他什么也不做,也像神一样,我们只知道神的存在却没有见到过他,而且神也没有给我们带来多少福祉,正如万历皇帝一样,因此万历也被人称之为神宗。
上述内容纯属梅枚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如果与您心目中的想法不一致,还请以您自己的看法为准。梅枚欢迎各位友友积极留言评论,以分享您的观点和看法。如果您喜欢本文,敬请点赞关注收藏和转发,您的支持和鼓励永远是梅枚坚持创作的不竭动力!本文由梅枚说历史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