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唐玄宗李隆基,很多人想起的,都是杨贵妃、开元盛世、安史之乱。
对于唐玄宗的了解,也大概止步于马嵬之变、杨贵妃去世之后,他独自逃到四川,当了太上皇。
然而,他在马嵬之变后,又经历了什么考验,最终是怎么去到四川的呢?后来又是怎么回到长安的,在长安过着怎样的生活?
杨贵妃去世之后,唐玄宗是否还惦记着她?
本文我们就来说一说,唐玄宗的晚年生活。
01、马嵬之变
当陈玄礼提出要杀杨贵妃的时候,唐玄宗的声音是颤抖的:贵妃长年在深宫居住,连外人都见不到,怎么会知道杨国忠谋反的事呢?
身边的高力士劝解他:贵妃确实无罪,可是禁军已经杀了杨国忠,如果贵妃一直留在他们的身份,他们就会担心,贵妃给您吹枕边风,要您为她的亲人报仇。
要知道,此时的唐玄宗,还需要靠这批禁军护送着,躲避身后安禄山的追杀,和随地可见的叛乱,逃到安全的四川去。
71岁的唐玄宗拄着拐杖,在驿站门口站立了许久,终于决定,勒死杨贵妃。
此时的唐玄宗,为了保命,放弃了他和杨贵妃之间11年的爱情。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正在唐玄宗为杨贵妃哀悼的时候,又传来新的消息:父老百姓拦住了他的车架,希望他不要抛弃中原,留下来带领他们收复河山。
唐玄宗一咬牙,把太子李亨留下了。
李亨,当了18年太子,就被唐玄宗猜忌打压了18年,忧虑得不到40岁,就两鬓斑白。
但此时,唐玄宗已经顾不上太子离开他,会做什么了。他唯一的念头是,跑,赶紧跑,跑到四川去,别让叛军给追上了。
讽刺的是,在逃亡的路上,率军护卫在他后方的,是杨贵妃的前夫,被他抢了妻子的寿王李琩。
还没跑出陕西,离目的地四川还天遥地远,又出事了。
禁军们不想去四川。
去四川,是杨国忠生前给唐玄宗的建议。那是杨国忠的地盘,有不少杨国忠旧部扎根在那里。
如今,禁军杀死杨国忠、逼死杨贵妃,去到人家的地盘上,还能有好果子吃?
而且,这些禁军,都是抛家弃子来护卫唐玄宗。他们的妻儿老小还留在长安,生死不明,他们也有热血,也想留下来,保家卫国。
唐玄宗也很无奈。他不敢留在中原和安禄山对抗。除了四川,他无处可去。
然而,禁军已经不听他的了。
就在这时,四川进贡的十几万匹彩绸,正好运到唐玄宗所在的扶风,被唐玄宗截了下来。
他看着这些彩绸,年轻时候的清明,又有些许回到了他的眼中。
他把彩绸都放在庭院里,叫来禁军,开始了声情并茂的演讲:
我这些年老糊涂了,误用奸人,才导致了今天的局面。我知道你们都惦记着自己的家人,跟着我来到这里,已经是尽忠职守了。
如今,我和我的子孙、后宫们自己慢慢行走,也能走到四川,你们就各自回家去吧。这些彩绸,就由你们平分了,作为路费。回去之后,见到家人父老,请替我问候他们,表达我的歉意。
说着说着,唐玄宗的眼泪,粘湿了衣裳。
这是一个垂暮帝王的真情流露。禁军们动容了。他们激动地大喊:臣等愿意誓死追随陛下,不敢有二心!
一场潜在的叛乱,就此被唐玄宗平息。
02、退位让贤
唐玄花了40多天的时间,身边只剩下1300多人,终于来到四川。
离四川越近,唐玄宗就越清醒。
他终于找回了些许年轻时精明强干、意气风发的影子,开始着手安排平定叛乱事宜。
他发出了一道诏书,任命太子李亨为“天下兵马元帅”,命令他收复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
情况如此危急,他还不忘玩一手制衡,任命其他几个儿子为各地的节度使,以牵制太子,避免太子一家独大。
一个月后,他没有等来太子的回复,却等来了太子擅自登基的消息。
此时的唐玄宗,毕竟当了44年的皇帝,威望仍在。如果他拒绝承认李亨的皇帝之位,依然有不少人会听他的。
只要他登高一呼,必然应者云集,甚至有机会把李亨赶下皇位。
然而,他只是尴尬地笑了一下,说:我的儿子顺应天地民心,我很高兴。
由于李亨是擅自登基,登基的法理性不足,唐玄宗立刻帮他补齐了手续,让使者拿着传位诏书和传国玉玺去见李亨,并宣布:
从此以后,一应事务都交给新皇帝李亨处理,唐玄宗只要知道一下有这回事就可以了。等到收复两京之后,唐玄宗就彻底不管事,连报告都不用给他看了。
在安史之乱之前,乃至来到来到四川之前,唐玄宗已经糊涂了太多年。
有很多人告诉他,安禄山不能信任,李林甫不能信任,杨国忠不能信任,但是他老了,累了,只想把头埋进沙子里,迷失在盛世太平的幻象里。
哪怕在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他依然寄希望于,这只是一场小规模的、短暂的叛乱。
直到杨贵妃惨死、自己颠沛流离地来到四川、李亨登上皇位,唐玄宗的幻想,终于被现实打醒。
他凭借着一个曾经缔造盛世的帝王的胸襟和智慧,迅速选择了对当前局势最有利的方式,急流勇退,把平叛的工作,彻底转交给李亨。
不添乱,不拖后腿,这是他能对平定安史之乱,做的最后的贡献了。
可惜,他清醒得太晚了。
如果能早几年清醒,又何至于此呢?
03、重返长安
一年半之后,唐肃宗李亨收复两京,恭恭敬敬地把唐玄宗从四川请回了长安。
父子见面,场面在温馨的表面下,透露着丝丝尴尬。
唐玄宗还没到达长安,唐肃宗就脱下皇帝穿的黄袍子,换上一身紫袍子,来到唐玄宗暂居的楼下,按照臣子的礼仪,跪下扣头,并翩翩起舞。
唐玄宗抚摸着儿子的脸,老泪纵横,并叫人拿来黄袍子,硬是给唐肃宗套上了。
回宫的时候,唐肃宗亲自扶着唐玄宗上马,让唐玄宗走御用的大道,他自己,则小心翼翼地靠边而行。
唐玄宗看着儿子的脸色,缓缓地说:我当了快50年皇帝,都不觉得自己尊贵,如今当了皇帝的父亲,才算是尊贵了。
他说得很大声,身边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真是一副父慈子孝的场面啊。唐玄宗给足了唐肃宗面子,还一次次地盖章唐肃宗身份的正统性。
年过古稀的他,是真的不想再搞事了。
然而,猜忌,是皇帝的天性。唐玄宗心如止水,唐肃宗却不放心自己这个当了40多年太平天子、威望仍在的父亲。
唐玄宗回宫之后,住在兴庆宫里。他还不是皇帝的时候,就住在这里,当上皇帝之后,便把旧宅扩建成了宫,经常到此居住。他的4个亲兄弟,也都住在周围。
那是多么美好的日子啊。他在兴庆宫的高楼之上,听到兄弟的府里的丝竹声,就邀请他们一起上楼娱乐,还时不时到兄弟府上去吃酒,或者一起出去打猎。
天底下,谁不说天子之家,兄弟情深,千古典范呢?
可是如今,兄弟6人,活着的,只有排行老三的唐玄宗本人了。
他的爱人杨贵妃,也曾经在这里跳起霓裳羽衣舞,惊艳了无数人。
可是如今,只剩下唐玄宗这个形单影只的老头子了。
真是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唐玄宗一回到长安,就想为光明正大地杨贵妃改葬。可是,一个宦官阻止了他。
这个宦官,叫做李辅国。记住这个名字,他后面还会出场。
唐玄宗无奈,只好悄悄地派出使者,把杨贵妃的遗体转移到别的地方去,秘密安葬了。
使者回来之后,献上杨贵妃贴身的香囊。唐玄宗小心翼翼地把这个香囊珍藏在袖子里,日夜都携带着,睹物思人。
随后,他又找来一个画工,画了一幅杨贵妃的画,挂在宫里,每天对着画像伤心流泪。
他那倾国倾城的爱人,如今只能在梦中相见了。
在怀念杨贵妃之余,唐玄宗的日常生活很简单。
兴庆宫坐落在市井之间,站在楼上,就可以看到长安百姓的熙熙攘攘。
安史之乱发生之前,唐玄宗就喜欢站在这里,看他的子民。
百姓们看到他,欢欣鼓舞,在楼下山呼万岁。唐玄宗一高兴,就叫人摆宴席,让百姓们一起吃。
过往的官员,在楼下磕一个头,也能得到他的一顿赏赐。
唐玄宗从年轻时候开始,就喜欢热闹,喜欢饮酒作乐。如今一把年纪了,又失去皇位,也就剩这点爱好了。
然而,这些行为落到有心人眼里,就成了阴谋。
04、被逼移宫
之前反对唐玄宗改葬杨贵妃的宦官,李辅国,出现在了唐肃宗面前。
李辅国,是唐肃宗登基的功臣,在唐肃宗的放任之下,手握大权,几乎有一手遮天之势。
他脸色严肃地告诉唐肃宗:太上皇每天在兴庆宫接见外人,收买人心,试图对陛下不利,臣等都惶恐不安。
唐肃宗很震惊,很伤心,痛哭流涕:我爹怎么可能做出这种事来!
然后,冷眼旁观着李辅国打头阵,对付唐玄宗。
首先,李辅国假传圣旨,把唐玄宗养的300匹马,取走了290匹,只给唐玄宗留了10匹。
唐肃宗一言不发,就当没看到。
接着,李辅国又让刘军将士跪在唐肃宗面前,让唐肃宗把唐宣宗接到深宫里,别在兴庆宫折腾了。
唐肃宗光顾着流泪了,就是不说话,不同意,也不反对,没过多久,就适时地生了一场小病,不管事了。
于是,李辅国又带着一道假命令,来到了兴庆宫。
李辅国告诉唐玄宗,唐肃宗在宫里玩乐,请唐玄宗进宫去一起玩。
唐玄宗乐呵呵地答应了。
唐玄宗骑着马,到睿武门的时候,突然被500个全副武装的人团团围住。
李辅国骑在马上,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唐玄宗说:兴庆宫太小了,太上皇您今后就住在宫里吧。
唐玄宗吃了一惊,差点掉下马来。还是跟随他50多年的高力士挺身而出,高声叫道:李辅国何得无理!
李辅国毕竟是在以下犯上,一听这话,心里一紧张,顿时有点怂,乖乖地下了马。
高力士又对500将士说:太上皇向你们问好。
将士们纷纷收起刀剑,山呼万岁。
然而,高力士能做的,也仅此而已了。
他在众人面前,保住了唐玄宗最后的尊严,却没法改变唐玄宗从此被关在深宫的结局。
唐肃宗知道了李辅国干的事之后,连一声问罪都懒得演,还安慰他们说:太上皇住在兴庆宫,和住在皇宫里,也没什么不一样嘛,你们这是在防微杜渐,避免太上皇身边的小人蛊惑太上皇干出什么不好的事来啊。
他把唐玄宗身边伺候的人全换了,又把回长安之后,一直陪在唐玄宗身边的陈玄礼和玉真公主,都赶了出去。
伺候唐玄宗大半生,几乎未曾离开过的高力士,被唐肃宗随便安了一个罪名,流放到了巫州。
唐肃宗本人,也不再去探望唐玄宗了。
表面上,是被李辅国阻拦。可是,如果他真有心要看望父亲,身边的人,又怎么拦得住呢?
76岁的唐玄宗,自此身边一个贴心人都没有了。
安慰他的,唯有被他藏在袖中的,杨贵妃留下的香囊。
他或许也想不明白,自己一个大半截身子都入了土的老头子,儿子为什么还要担心自己重夺天子大权呢?
他已经时日无多了,抢这皇位,又有什么用呢?
唐玄宗在深宫里被关了两年之后,黯然去世,享年78岁。
巧的是,13天后,久病缠身的唐肃宗,也去世了。
这两个时间太近了,以至于有人怀疑,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阴谋,奄奄一息的唐肃宗,是不是依然在忌惮着自己这个风烛残年的父亲。
不过,尘归尘,土归土,唐玄宗还是走完了自己这漫长而又跌宕起伏的一生。
05、写在最后
唐玄宗这一生,起伏实在是太大了。
年少时,在武则天的阴影下长大,一家人相互依偎着取暖,不知道什么时候屠刀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去封地的时候,连过生日要吃一碗面,都要当掉衣服来换。
中青年时,他为父亲夺得皇位,随后自己登基,缔造了开元盛世。
老年时,他逐渐昏聩,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发生。
逃到了四川之后,他逐渐清醒,毅然放权,可以说,找回了年轻时候的一点风采。
然而,这样的觉醒,来得实在太晚了。
最终,失去爱人、被儿子忌惮的他,在凄苦中度过了人生最后的日子。
唯有是非功过,留给后人评说。
那么,你觉得唐玄宗这一生,该如何评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