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做了多久皇帝呢?十个月,也就是说,他差点没有熬过朱棣。
咱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朱棣少出去打几次仗,身子骨再养得结实一点,多活个三五年没一点问题。
到时候朱棣就可以像朱元璋一样,也经历一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然后选择皇太孙继位。
接着皇叔朱高煦造反,明朝一定还会有第二次靖难之役。
万幸朱棣死的突然,朱高炽跑赢了爸爸。
朱高炽能赢,其实全靠他满满的求生欲。
有皇太孙的失败案例在前,如果他真的早死了,父亲真的会让朱瞻基继位吗?
会愿意发生第二次靖难之役吗?
所以他为了自己的皇帝梦,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也一定要熬下去。
朱高炽知道自己的电池不行了,皇帝的续航时间不能太久,所以他必须用有限的时间做更多的事。
而他的行事风格用三个字总结就是,跟他爹“对着干”,真的那叫一个“父慈子孝”。
朱棣在位期间郑和六下西洋,扬我大明国威。
朱高炽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叫停郑和下西洋,这玩意儿太烧钱,死要面子活受罪。
同时一并取消了边境的茶马贸易,停派去云南交趾采办黄金和珍珠的使团。
对于父亲收拾过的几个大臣,朱高炽先后恢复他们的官职,另行重用。
朱高炽一看这些政策没遇到什么阻力,他就更大胆了,对历史问题进行拨乱反正。
首先他赦免了建文帝时期的一批旧臣,安抚这一时期流放各地的官员家属,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
其次他放弃了朱棣军事上的前进政策,转而派遣使者改善与蒙古诸部的关系,恢复朝贡贸易。
第三,朱高炽修改了朱棣时期严苛的法律,特别是死刑的判罚,一定要经过四到五次的审核。
第四,通过赈灾减赋、免除劳役、鼓励开垦等一系列惠民举措,发展经济。
朱高炽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朱棣时期积压的社会矛盾,给了大明王朝一个修养生息的机会。
朱高炽在扭转父亲政策方面,最激烈的举措就是打算回都南京。
咱们说了,朱棣迁都北京是因为北京给他安全感。
那么朱高炽打算回都南京,也是因为南京给他安全感。
他的童年和少年是在南京度过的,是陪着他爷爷朱元璋度过的。
朱棣继位之后,他前后又在南京监国十多年,可以说南京都是美好的回忆。
而北京有的是当年北京保卫战的痛苦回忆。
以及北京皇宫内外父亲挥之不去的阴影,他无论如何都要回到南京去。
还都南京是他人生最后的执念。
第一步,他设立南京守备,委派他信任的将军和宦官去坐镇。
第二步,公开宣布回都在即,将北京改称行在。
第三步,以到南京去拜谒朱元璋的孝陵为由,把太子朱瞻基留在南京经略。
而此时南京居然发生了地震,按理说这是上天警示,可朱高炽根本不在乎,我要走谁都拦不住。
然后他的脚没迈出一步北京城,就挂了,果然flag不能乱立。
然后他的儿子朱瞻基再也没说过回都的事,大家看老朱家代代都是“父慈子孝”。
对于他的死也有争议,因为在史书中对他的死因只字不提。
所以就有他被谋杀的传闻。
一是朱瞻基等不及当皇帝所以谋杀父亲。
二是后宫宫斗,嫔妃下毒,朱高炽误食而死。
这些都是宫廷秘闻,真真假假也无法分辨了。
总之朱高炽做了十个月皇帝就死了。
但他是一个高质量的皇帝,不然也不会给他仁宗的庙号。
如果他能够多干几年,大明肯定会更加辉煌。
历史是不能假设的,朱高炽错就错在暴饮暴食,不注重体育锻炼,请在坐的小伙伴引以为戒。
大明的接力棒到了朱瞻基手中,他干得又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