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会昌三年唐朝迎回太和公主史事新证

会昌三年唐朝迎回太和公主史事新证

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政策是一直在发生变动的,基本是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而定。比如在秦朝和汉朝前期,都会采用战争的形式对边疆少数民族进行武力镇压,无论是蒙恬对匈奴的进攻还是霍去病的向北抗击,这种频繁的战争并不能促成边疆地区的安定。

于是在汉唐时期,为了密切两地的关系,统治者采取了一种和亲政策,比如汉元帝时期的昭君出塞,以及李世民时期的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当然,这两朝虽然同样采取联姻的手段,但实施的具体意义完全不同。

相比于汉朝,唐朝时期的和亲更加具有主动性,并且宣扬国威的含义更多,所以在规模上更加宏大,甚至在公主的去留上,都是由唐朝操持的,比如在太和公主下嫁至回鹘之后,当地爆发了战争,会昌三年,唐朝便将其接了回来。

这是唐朝在推行和亲之后唯一一次迎回公主的事件,并且相关的许多史料之中,都有明确的相关记录。

一、公主下嫁的全过程

1.唐朝和亲中的主动地位

唐朝在和历次亲中的主动性,是后续能将太和公主迎回的最重要原因,而这种主动性的来源,就是唐初阶段两种截然不同的少数民族政策,隋末之时,天下大乱,割据势力层出不穷,当时占据一方土地的,不仅有中原地区的诸侯,还有趁虚而入的少数民族。

而李渊和李世民初步建立的唐朝,只是众多割据势力中的一个,随着李世民带领军队四处征战,这些中原的地方割据势力逐渐被统一。

李世民当政初期,对边疆少数民族同样采取武力的方式进行征服,直到周边民族迫于威势俯首称臣之后,才有了后面的和亲政策。

这种和亲在当时就是大唐天朝的恩惠,是少数民族的荣幸,是不允许任何亵渎的,比如在和松赞干布的和亲之中,因为路途遇到了一些困难并未按时到达西藏,松赞干布便扬言要发兵攻打唐朝,李世民听闻之后直接停止和亲,转为大军压境。

最后松赞干布亲自带着聘礼,前往长安城请罪,才完成了这次和亲,自从李世民之后,周边势力基本都选择了臣服,和亲的现象也就逐渐减少了,太和公主,则是大唐最后一位与回鹘和亲的公主。

2.求亲与远嫁

李世民之后,虽然主动和亲的情况少了,但少数民族主动求亲这种寻求庇护的行为却时常存在,814年之时,回鹘请求与唐朝和亲,尽管准备了丰厚的嫁妆,但还是被当时的唐宪宗拒绝了,但回鹘方面并未放弃,一直坚持了七年的时间。

821年,唐穆宗继位之后,回鹘方面觉得这次皇帝的更换是难得的机会,于是再次派遣了一大批使臣前往唐朝求亲,唐穆宗终于同意将太和公主下嫁,回鹘首领闻之大喜,很快派来了庞大的迎亲队伍,携带大量的贡品,进入唐朝接亲。

唐穆宗对妹妹也非常重视,亲自出城将妹妹送到通化门,文武百官尽皆跟随,这是唐朝在李世民之后最为盛大的一次和亲。

3.中途波折与迎回

对于唐朝与回鹘的联姻,周边的一些少数民族定然是心存不满的,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吐蕃,在他看来,回鹘与唐朝的联合对自己存在潜在的威胁,所以在回鹘迎亲队伍返回途中进行了阻挠,这次对和亲的破坏遭到了大唐和回鹘的多方面阻击。

早在吐蕃的先遣兵至时,唐朝的盐州刺史就发兵阻击,而回鹘一方也是派出了两万精锐,一半负责支援唐朝,一半负责护送太和公主进入回鹘境内,这虽然是和亲途中的小意外,但已经为后续更大的战乱埋下了伏笔。

太和公主进入回鹘之后,受到了当地的最高礼遇,完成婚姻之后受到了册封,回鹘本以为就此可获得大唐的庇佑,从此高枕无忧,殊不知危险很快就要来临。

不久之后,一个名为黠嘎斯的周边少数民族突然进攻回鹘,并且在唐朝获得消息之前对大唐称臣纳贡,自称是李氏后裔,与唐朝乃是同宗。

在讨好唐朝的同时继续加紧攻打回鹘,猝不及防之下,回鹘发生了分裂,部分向西迁移而另一部分向南。

很快,这部分南迁的回鹘部落和唐朝也发生了冲突,会昌二年,双方爆发了激烈的战争,全盛时期的回鹘尚且不可能与大唐匹敌,当今分裂的情况下便更加不是对手,就这样,唐朝一战俘虏了上千名回鹘贵族,并且率兵追击,大军直指回鹘本部。

这次来势汹汹的唐朝军队让分裂的回鹘各大部落闻风丧胆,纷纷选择投降,而投降的众多部落里,也有太和公主所在的部落,就这样,唐朝将领石雄在会昌三年将太和公主迎回唐朝,这次和亲,也伴随着回鹘部落的大分裂而宣告结束。

二、史书中的佐证

1.旧唐书中的相关描述

其实对这种短暂和亲的重要事件,相关的史书中都应该有明确记载,比如在“旧唐书”之中,对太和公主的回归这一事件就曾有所描述,并且还反映出了当时唐朝与回鹘的具体情况。

书中曾说“回鹘尚书仆固泽到幽州,约以太和公主归幽州,乌介去幽州界八十里下营。”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当时的唐朝和南回鹘之间,还并没有到不死不休的地步,两者相约遣送太和公主重回唐朝,并且从回鹘一方的发言来看,还大有护送的意味。

所以不难看出,当时的南回鹘因为太和公主的回国问题已经陈兵于唐朝的北部边境,而从当时的综合实力方面看,回鹘是比不上唐朝的,也就是说,他们有很大的可能性是想通过对公主的护送来获得归附唐朝,重获庇护的机会。

而从唐朝一方前来的军队表现看,并没有第一时间发动战争,就说明唐朝已经接受,或者有大概率接受南回鹘的归顺。

从后续书中的记录来看,唐朝于会昌二年给予了南回鹘大量的粮草辎重,令其返回原本的民族所在,这就说明此时唐朝已经正式接纳了南回鹘。

而唐朝与回鹘的冲突,其实就发生在这次返回途中,由于回鹘对黠嘎斯的憎恨,在返回途中与其爆发了战争。

殊不知现在的黠嘎斯也是归属于唐朝的势力,所以回鹘这种复仇的举动瞬间就将自己摆在了唐朝的对立面,就这样,双方的冲突发生,才有了后来“救”公主的行动。

2.新唐书中的公主回唐

新唐书对此事件的描写和旧唐书不同,就像是旧唐书中的后续,新唐书从石雄的角度涉及到了唐朝与南回鹘的矛盾和争端。

书中说“夜出 云州,走马邑,抵安众塞逢虏,与战破之。乌介方薄振武,雄驰入, 夜穴垒出鏖兵,乌介惊,引去,雄追北至杀胡山,乌介被创走。”这主要是对石雄后续的遭遇描写。

其中的“乌介”乃是当时南回鹘的首领,石雄曾经在黑夜的掩盖之下进攻云州,并且与南回鹘爆发了遭遇战,而后获得了战争的胜利之后继续向北追击南回鹘的残余势力,一直打到胡山附近,最终随着乌介的溃逃而结束了战争。

此后继续追击和向前探索的石雄便遇到了太和公主的部落,在俘虏了回鹘所有人之后,将他们一并带回了大唐,其实这两个文献对于太和公主最后究竟是回幽州还是直接归大唐是存有争议的,并且这种争议延续了数个朝代都未曾停歇。

3.资治通鉴的延续描写

其实资治通鉴对这段历史有相关的记载,不过从描写和展现的手法上看,好像是在平息新唐书与旧唐书二者的争端。

因为资治通鉴中并未提到唐朝与回鹘的矛盾,也没有过分刻画战争场景,而是直接描写了其返回大唐的场面。书中曾说“公主至此,家也,当求归路 。”

这就像是新唐书中对“雄遇公主”的后续描写,应该是战争结束之后,公主所在部落的残余势力前往石雄所驻守的城池投靠,当时石雄并不知这是公主所在,但是看到他们类似汉人的打扮之后,便已经有了五分相信。

而后派去细作打探,得知这是太和公主的车仗,便派人去告诉公主,今天到了这里,便算是回家了,从书中后续的描述来看,这里所指的,应该就是当时的幽州,因为最后还有“雄迎太和公主以归”的字样,这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返回大唐。

总结

从总体上来看,太和公主返回大唐,在历史上是确有其事的,因为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三大文献都有相关记录,通过研读和研究之后便会发现这三大文献的描写角度并不相同

旧唐书是从矛盾方面着手,新唐书是石雄和回鹘的战争执笔,而资治通鉴则侧重展示返回前的场面,并且三者都是不同阶段的描写,将唐与回鹘的矛盾,战争经过和石雄迎接公主的整体流程完整的叙述了下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大唐,史事,民族,李世民,公主,时期,唐朝,太和,主动性,战争,观点评论,大唐,李世民,公主,唐朝,石雄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大唐,史事,民族,李世民,公主,时期,唐朝,太和,主动性,战争,观点评论,大唐,李世民,公主,唐朝,石雄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大唐,史事,民族,李世民,公主,时期,唐朝,太和,主动性,战争,观点评论,大唐,李世民,公主,唐朝,石雄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