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唐宪宗李纯,开创元和中兴的辉煌时代

唐宪宗李纯,开创元和中兴的辉煌时代

唐宪宗李纯(778年—820年),本名李淳,唐朝第十二位皇帝(805-820年在位),唐德宗李适孙子、唐顺宗李诵长子。

但李纯立志做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他决定重振大唐雄风。他改革弊政,勤勉政事,提高宰相的权威,平定藩镇的叛乱,致使“中外咸理,纪律再张”。唐朝虽然没有达到李世民、李隆基时代的盛世繁华,但也开创了唐朝的又一个辉煌局面,史称“元和中兴”。

平定西川、夏绥、镇海三镇

藩镇节度使权力很大,财税军事一手管理,很多时候不听中央命令,节度使去世,其亲属或部将擅自继任,朝廷往往只能走形式任命,对此也无可奈何,藩镇犹如一个独立藩国。李纯早就认识到,要想实现中兴之治,必须先解决藩镇问题。

李纯继位不久,就传来西川节度使、南康忠武王韦皋病逝的消息,西川节度副使刘辟鼓动部下上书,要求朝廷任命刘辟为西川节度使。李纯没有丝毫犹豫地给予了拒绝,他刚即位,必须以强硬的姿态,将藩镇节度使的任免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妥协会使他日后难以解决藩镇问题。但李纯并没有莽撞,他经过思考后,决定暂时批准刘辟为剑南西川副大使、知节度使事。

然而刘辟并不满足,元和元年(806年)正月,在太上皇李诵病逝的时候,又上疏请求批准自己为三川节度使,李纯极为恼怒,再次予以拒绝。

刘辟不再请示,而是直接发动叛乱,率军进攻东川节度使李康所在的梓州(今四川三台),准备以武力夺取东川,进而实现自己割据三川的野心。

三川位置非常重要,是抵御南诏和吐蕃入侵的屏障,李纯召集大臣商议。正月二十三日,李纯正式发布《讨刘辟制》,开始征讨西川。

十月十五日,刘辟被押到长安,被斩首示众。李纯平藩获得首次场胜利,为他进一步实现“以法度制裁藩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元和元年(806年)三月,在李纯集中精力平定西川叛乱的同时,关内道发生杨惠琳(今宁夏白城子)勒兵抗拒王命事件。李纯不得不进行讨伐。

杨惠琳的叛乱与其舅舅韩全义也有很大关系。韩全义原是夏绥节度使,此人胆小怕事,军事能力很低,唐德宗李适时期,韩全义率军征讨淮西的吴少诚,由于指挥不当几乎全军覆没,使得中央政府不得不对地方藩镇妥协,朝廷当时颜面尽失。但是韩全义由于受到宦官神策军中尉窦文场的赏识,窦文场极力掩盖韩全义战败的事实,并不断向李适美言。结果韩全义一没有受到任何惩罚、二不谒见皇帝就擅自回到本镇,当时23岁的太子李纯看在眼里极为愤慨。直到李纯即位,他立即勒令韩全义退休回家,由此给了韩全义外甥杨惠琳趁夏州群龙无首妄图称霸并驱逐朝廷委派右骁卫将军李演出任夏绥节度使的理由。

夏州西边是吐蕃,北边是回纥,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李纯必须讨伐杨惠琳,以确保夏州稳定。

但没想到杨惠琳根本不经打,在唐军大军压境面前,杨惠琳的夏绥兵士很快崩溃,元和元年(806年)三月,杨惠琳被河东节度使严绶斩杀,韩全义害怕牵连自己,惊恐之中一命呜呼。夏绥很快被平定。西川也在九月被平定。

虽然这是一次很小的的军事行动,但给了初登大位的李纯极大的信心和勇气,让全国其他藩镇对他刮目相看,很多藩镇开始提出入朝的要求。

按照唐代制度,地方高级官员应定期入朝觐见皇帝。可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局面形成,很多地方节度使不再入朝,自行其是,严重损害了中央权威。

李纯让李錡入朝,原意是和气与李錡进行沟通,但是这反而引起了李錡的警觉,李錡害怕去了长安被皇帝软禁,因此拒不奉诏。宰相武元衡认为,李錡明显是藐视朝廷,必须以武力讨伐。元和元年(806年)十月,李纯诏令淮南节度使王鄂为招讨处置使统领六路兵马出宣州、江西军出信州(今江西上饶)、浙东军出杭州,共同讨伐李錡。李錡派兵马使张子良、李奉仙、田少卿进击,但唐军已四面合围,三人与李錡外甥裴行立密谋投降官军。他们赚取了润州(今江苏镇江)城,李錡无路可逃,只得被擒。十一月十一日,李纯下令腰斩李錡及其子李师。仅仅半个多月,镇海叛乱被平定。

李纯并非穷兵黩武,征讨西川、夏绥、镇海确属无奈之举,他不愿意因为战争使百姓陷于战火之中。

强征河朔成德

河朔三镇是唐代宗李豫批准设立的,为成德镇、幽州卢龙镇、魏博镇三镇,是原安史旧部管辖的领地。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安史旧部投降朝廷,于是李豫设此三镇委派安史旧将进行管理。因为李豫不想再起战火,百姓生灵涂炭,朝廷经济拮据,天下也需要一个安定和休养生息的环境,他只能顺势而为,久而久之河朔地区成为天下强藩,远非西川、夏绥和镇海可比。

李纯即位之初对平卢镇、魏博镇、成德镇暂时采取妥协的态度,可是这些强藩犹如欲望永无止境的强盗。如平卢节度使李师古去世后,众将不等朝廷任命,就拥戴其弟李师道为节度使,朝廷也只得追认。元和四年(809年)三月,成德节度使王士真去世后,其子王承宗上表要求承袭节度使职务。宰相裴垍认为,德宗当年批准李师古承袭其父李纳为平卢节度使,后来李师古死后,朝廷又批准其弟李师道为平卢节度使,现在如不批准王承宗承袭其父王士真为成德节度使,就会失信于天下,给强藩找到生事的理由。

李纯和他的祖父唐德宗李适不同,他绝不会轻易承认王承宗世袭节度使之位的,他派京兆尹裴度前往成德镇治所真定(今河北正定),王承宗给与热情接待,并向朝廷道歉检讨自己擅自接任节度使的过失。这让魏博节度使田季安感到不安,成德镇如果和朝廷关系融洽,魏博镇将受到极大的威胁。于是他派人去成德镇挑拨离间:如果朝廷各个击破,到时大家都很难保证本藩镇的独立性。

王承宗经过田季安一番鼓动,态度大变,并不再归还其原先占领的德、棣二州,这两州的信保军节度使薛昌期也被王承宗关进大狱。李纯大怒,元和四年(809年)十月,李纯颁布《削夺王承宗官爵诏》,决定讨伐王承宗。李纯就此踏上了征讨河朔藩镇的漫漫长路,去实现帝国中兴之路。

李纯派左神策军中尉宦官吐突承璀等担任讨伐大任,同时诏令成德镇附近的藩镇进军,但魏博节度使田季安按兵不动。后来田季安听从部将与王承宗商量,将成德镇所属的堂阳县(今河北新河)、枣强县(今河北枣强)给了魏博镇,于是田季安向朝廷报捷,此后便按兵不动。平卢镇李师道也是如此做法,“占领”成德镇一个县,此后也按兵不动。

魏博、平卢两镇消极怠工,让李纯大失所望。幽州卢龙镇节度使刘济一直与成德镇不和,他接到诏令后,立即兴兵向成德进军。十二月十七日,刘济长子率军七万与成德交锋,大获全胜。元和五年(810年)正月,刘济再度取得胜利,李纯下令褒奖。官军主力本来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成德,然而,行动却很迟缓,正月后南北两军才到达昭义镇与卢从史会合。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时任翰林学士,当时只有34岁。白居易指出,历次战乱受苦的是老百姓,官军前往征讨战场,而战斗力逐渐丧失,如果吐蕃、回纥趁机入侵,到时京城防备空虚,如之奈何?

白居易的分析颇为中肯,但李纯并不想就此退缩,可是,前方将领表现很让人失望,特别是昭义节度使卢从史,让李纯有了制裁他的想法。

其实,卢从史私下和王承宗的联系没有间断,他希望平卢镇能像魏博镇、成德镇、幽州卢龙镇一样,稳固自己的独立地位,以要挟朝廷做更多的让步。

李纯看出了卢从史的不良企图,他派宰相裴垍加强对卢从史部下的拉拢,他知道卢从史的大将王翊元、乌重胤等人与卢从史矛盾颇深,可以将他们争取到朝廷这边。裴垍建议采取诱捕的办法将卢从史除掉。只是朝廷抓人从来光明正大,现在用诱捕的方式,实在是迫不得已。元和五年(810年)四月十五日,接到朝廷密令的吐突承璀用奇珍异宝贿赂他,让他放松警惕,卢从史毫无戒备,刚进入吐突承璀帐中就被拿下。昭义镇的士兵面对朝廷宣布的密令,不敢轻举妄动,加上乌重胤等大将听之任之,卢从史被立即押往长安。

朝廷对昭仪镇将士已在下诏安抚,至此拘捕卢从史引发的动乱终于被平息。由于卢从史事件的耽误,讨伐军的进度受到延缓,李纯为此焦头乱额。白居易继续上表,要求尽快结束讨伐王承宗的战争。李纯深思后决定罢兵,承认王承宗为成德节度使,这是李纯即位后对藩镇用兵以来的第一次严重受挫。

李纯面对挑战权威的成德藩镇,只得被迫采取承认的态度,让很多人冷嘲热哄。但李纯是个韧劲十足的人,他暗下决心,做好基础工作,勤俭节约,多多聚财,搞好财政,扎扎实实为讨平藩镇铺就坚实的路。

元和七年(812年),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去世,魏博镇发生动乱。李纯想以此为契机解决魏博镇的问题,相比先前讨伐王承宗,现在李纯明显成熟了很多。

田季安在世时,杀伐无度,族侄田兴多次规劝。田季安多次想谋害田兴,被田兴告病在家装疯卖傻瞒过。田季安去世后,其妻元氏准备立长子田怀谏为节度使,遭到将士们的一致反对。他们认为田兴通晓兵法,温文尔雅,理应由田兴接任,而且田兴的父亲田廷阶本来以忠于朝廷而著称。田兴对众将说,他当节度使可以,但必须奉朝廷法令,必须服从自己的命令,众将允诺,于是田兴上位自任节度使。元和七年(812年)十月十日,魏博镇监军将田兴成功上位消息告知朝廷,李纯认为田兴能够识大体顾大局,尊奉中央,极为高兴。他想不到,他能实现帝国中兴,就是从魏博镇主动归顺开始的。

平灭淮西镇吴元济

元和九年(814年),李纯在国力逐渐上升的时候,继续开始着手解决藩镇问题。

淮西镇李希烈担任节度使后,一直处于割据独立状态,李希烈被陈仙奇毒杀后,淮西镇归顺中央,后来吴少诚又杀陈仙奇,淮西镇又恢复独立割据状态,吴少诚对中央的命令置若罔闻,且此人阴险狡猾,四处招兵买马,准备对抗朝廷。还是李纯当太子时,祖父唐德宗李适派兵讨伐,结果在溵水(今河南商水)被叛军打得大败,这一切让李纯看在眼里,他一直难以忘记淮西镇给李唐宗室带来的耻辱。

元和四年(809年)十一月,吴少诚病死,其弟吴少阳为淮西节度使。元和九年(814年)八月,吴少阳病死,其长子吴元济秘不发丧,以父亲名义上表,要求朝廷让他袭封节度使。李纯决定派太医去给吴少阳治病,吴元济拒绝太医入境。当时在京的淮西判官杨元卿上奏朝廷,吴元济企图谋反。李纯得知真相,派工部员外郎李君和前往淮西正吊唁吴少阳,再次遭到吴元济的阻拦。这意味着吴元济此时已公开反叛,而且吴元济派兵到关东地区屠杀百姓,侵略城池。

李纯大怒,决定征讨淮西。当时在朝主张讨伐的只有以李吉甫为代表的少数朝臣,可是李吉甫在元和九年(814年)九月病逝,这让李纯悲痛万分,但他意志坚定,于十月二十一日,发布《招谕淮西诏》,声明吴元济未经朝廷任命自任节度使,并且大肆掳掠。同时任命严绶为招抚使,前往蔡州等地招抚。但吴元济冥顽不化,元和十年(815年)正月十七日,李纯发布《讨吴元济诏》,正式开始了对淮西镇的讨伐。

四月十日夜晚,李师道派人将河阴转运院朝廷的存放粮食尽皆烧毁,这是通往长安的生命线,东都洛阳出现了骚乱,众臣纷纷请求朝廷罢兵。李纯很是烦闷,他不明白,那些大臣为什么遇到问题总是那么容易退缩。而且李纯深知,征讨淮西一刻也不能停!正在此时,有人上《论淮西事宜状》,给李纯鼓劲。

此人就是韩愈。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上疏称,将军队归集,让众将带领本部军马作战,协调攻防;对淮西宣谕,采取攻心为上策略,进行分化瓦解;征讨淮西绝不能半途而废,必须全力作战;朝廷不要树敌太多,稳住成德、平卢二镇。这些建议指明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让李纯大感欣慰。

在朝廷里,李纯找到了两位力主讨伐藩镇的坚定支持者,李纯任命他们为宰相,全面主持征讨事宜,一位是武元衡,另一位是裴度。此时李光颜又打败敌军,形势逐渐对官军有利。但是,不久武元衡和裴度却遭到了刺客的刺杀:武元衡被杀死,裴度受重伤。李纯怒不可恕,要求严查凶手。后来查明,凶手的幕后主使者就是平卢节度使李师道!

李纯虽然极其恼怒,但他此时已接近不惑之年,他愈锉愈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他眼下考虑的要平息淮西叛乱。“下一个就是你,李师道!”李纯心里暗暗发誓。

到元和十年(815年)九月,淮西战事已进行了一年,但战场形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李纯心里着急,他撤掉严绶,改为宣武节度使韩弘担任统帅。韩弘着手从四面合围淮西军队,乌重胤与叛军拼力死战,血染战袍,叛军攻势甚急,乌重胤派人请李光颜火速支援,李光颜来不及请示,立即命田颖、宋朝隐火速支援,解了乌重胤之围。但韩弘认为李光颜不经请示很是恼火,李纯给与抚慰,但韩弘依旧闷闷不乐,从而开始消极起来。

这几个月来,王承宗非常嚣张,他与平卢李师道勾结,在多地进行侵扰,李纯一忍再忍,就是不想在淮西战事未结束时,避免在河北开辟第二战场。李纯以前征讨成德没有成功,他一直耿耿于怀。但随着王承宗越来越放肆和嚣张,李纯再也无法平息心中的怒火,成德这个毒瘤他必须予以剪除,他决定第二次征讨成德,得到了宰相裴度的支持。他命令魏博镇田兴进军,展开了与成德镇的战争。战事非常顺利,王承宗五次被打败,成德镇所属的武强、固城、乐寿等地相继被官军占领。

可是官军在淮西西线战场相继经历磁丘之败和铁城之败,这让淮西战争形势异常严峻。李纯不断进行了调整和部署,元和十二年(817年)初春,淮西战争已经进行到了第四个年头,二月,南线传来岳鄂团练使李道古进攻淮西申州的失利的消息。三月,北线战场李光颜也传来不利消息。西线战场,由于多次失败,名将李晟之子李愬自告奋勇,愿担任西线进攻的任务。李纯非常高兴,立即任命李愬为随、唐、邓三州节度使,全面负责西线战事。就是这一次换人,西线战场形势开始扭转,淮西吴元济最后遭到彻底失败。李愬进行一些列军事调整,同时裴度也开始主持淮西战场征讨事宜。裴度虽然是一位文臣,但用兵战略却非常老到,淮西胜利终于看到了曙光。

李愬立即命令六院兵马使李佑展开攻城,敌人猝不及防,正在熟睡,接连被杀,蔡州城被攻破,吴元济见大势已去,只得宣布投降,随后被押往长安。老巢失陷,淮西其他各地军队已无斗志,相继被剿灭。至此,历时三年多的征讨淮西之战就此结束。

刘禹锡在《平蔡州三首》中,可以体会到李纯的壮志雄心:

……

九衢车马浑浑流,使臣来献淮西囚。四夷闻风失匕箸,天子受贺登高楼。妖童擢发不足数,血污城西一抔土。南峰无火楚泽间,夜行不锁穆陵关。策勋礼毕天下泰,猛士按剑看恒山。

藩镇割据局面暂时结束,元和中兴到来

淮西的平定,给了天下藩镇极大的震动。他们明白了当今天子彻底降伏藩镇听命朝廷的决心,在李纯强大的攻势面前,成德镇的王承宗主动上表归服,其他藩镇在思考自己的出路后,也纷纷主动归服,只有平卢镇的李师道妄图负隅顽抗,结果落得最终覆灭的下场。由此藩镇割据的局面在大唐帝国的历史上暂时结束,元和中兴的局面已真正到来。

王承宗选择主动归服,是因为魏博节度使田兴与朝廷关系良好,由田兴在朝廷与王承宗居中斡旋,王承宗比较放心,同时真的打起仗来,成德镇肯定又是生灵涂炭,对河北地区会造成破坏;加上韩愈将大臣柏耆劝降的建议上表给宰相裴度,于是王承宗做出归服决定:将两个儿子送往朝廷作为人质;向朝廷献出其占有的德、棣二州;朝廷委派官员在成德任职;成德赋税按规定向朝廷上缴。至此一直闹腾的成德镇归于平息,到唐穆宗李恒即位后的长庆元年(821年)七月都比较稳定。

元和十三年(818年)七月三日,李纯正式宣布《讨李师道诏》,开始对平卢正式用兵。元和十四年(819年)二月,义成节度使李光颜、北部魏博节度使田兴、南部宣武镇节度使韩弘、武宁节度使李愬完成了对平卢的四面合围。

李师道惶惶不可终日,他派都知兵马使刘梧出战。可刘梧早已知道李师道毫无胜算,加上刘梧心底下一直忠于朝廷,故在二月八日夜,悄然无声地率部来到平卢老巢郓州城下。由于事出突然,城内守军毫无准备,加上军无斗志,很快一哄而散,刘梧得以迅速入城。李师道来不及逃走,被兵士从床底下搜出,李师道求饶,刘梧不为所动,下令将李师道父子三人斩首,至此平卢彻底平定。

宣武镇韩弘在平藩过程中比较消极,但鉴于其依然有功,且韩弘能够主动放弃节度使之位,愿意到朝廷中任职,因此宣武镇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至此,困扰大唐帝国几十年之久的藩镇之祸得到了暂时压制,藩镇割据局面已经暂时结束,元和中兴已经到来。

从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以及在位极短的唐顺宗李诵这前后六十多年里,他们都试图平定藩镇,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功,但并没有使藩镇彻底降服。李纯先后平服西川、夏绥、镇海、淮西、成德、平卢等藩镇,展现了李纯坚定的意志和不屈不饶的决心,从而实现元和中兴。虽然他达不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那样的局面,但他使他治下的大唐帝国在唐代中期以后唯一再度一统天下。李纯不愧为实现国家统一的中兴之主。

李纯始终坚持“以法度管制藩镇”,他即位开始就把“举贞观、开元之政”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将平服天下藩镇、重振大唐国威作为自己的终极追求,十几年里孜孜以求、从未懈怠,在不顺利的情况下努力制定正确的战略决策,在李吉甫、武元衡、裴度、李愬、田兴等文臣武将的支持下,在他父亲和祖父为他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的经济和平藩经验帮助下,最终取得了成功。大唐走到了这里,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

(全文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辉煌,元和,皇帝,杨惠琳,李纯,刘辟,中兴,节度使,韩全义,西川,观点评论,李师道,李纯,淮西,王承宗,藩镇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辉煌,元和,皇帝,杨惠琳,李纯,刘辟,中兴,节度使,韩全义,西川,观点评论,李师道,李纯,淮西,王承宗,藩镇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辉煌,元和,皇帝,杨惠琳,李纯,刘辟,中兴,节度使,韩全义,西川,观点评论,李师道,李纯,淮西,王承宗,藩镇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