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梨白,一枚历史和写作萌新爱好者,欢迎关注!本文为原创,盗文必究!
疫情当道,各位小伙伴都安好,活久见,大宋后宫系列回归了!
南北两宋加起来三百多年,出了不少历史上有名的皇后,比如有两个子是帝王的杜皇后,再比如身上背负着狸猫换太子迷案、有吕武之才的宋真宗刘皇后,再比如开国勋贵之家出身的宋仁宗曹皇后,二嫁入宫,历经三朝,也是传奇。
今天我们的主人公是宋哲宗的孟皇后,内容中还会涉及到几位皇后,可谓是三个女人一台戏,五个女人都快捅破天了。
被祖母和婆母选中的皇后
宋哲宗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宋神宗,爷爷则是宋仁宗的样子宋英宗,先不论这俩皇帝做得怎么样,寿命却是都不长。
于是在宋哲宗在做皇帝的时候,就出现了后宫中祖母宣仁高太后和母亲钦圣向太后和生母朱皇太妃三个长辈同在的“壮观”现象。
宋哲宗继位的时候年龄不大,等到了要成婚的时候,祖母还在世,所以他的婚事的主导权别捏在了宋英宗的宣仁皇后手中。
《宋史》记载,为了给宝贝大孙找媳妇,宣仁高太后蒸了个大阵仗,“历选世家女百余入宫”。
孟氏是眉州防御使、马军都虞候、赠太尉元的孙女,百余世家女之一,就也进了宫。
十六岁的花季少女孟氏,得了宣仁太皇太后和钦圣太后的眼缘,就将其留在宫中,并且让人教她礼仪,这意思不明而喻了。
元祐七年的时候,太皇太后和太后就告诉宰相,“孟氏子能执妇礼,宜正位中宫”,你们准备准备,下诏告知天下,准备大婚吧。
其实从孟氏进宫到当上皇后,史书的记载都是太皇太后高氏和太后向氏有多喜欢她,并没有记载宋哲宗对她的态度喜欢与否,好像没说什么却又像是什么都说了。
礼成之后,宣仁太皇太后曾经对宋哲宗评价过孟氏,“得贤内助,非细事也”,由此我们也能看出宣仁太皇太后高氏真得是很喜欢孟氏。
涉巫蛊皇后下堂代发修行
宋哲宗和孟氏婚姻的不幸福其实从开头就已经决定了,首先媳妇是祖母和母亲选的,不是宋哲宗要的,其次选孟氏作为皇后,这里面其实还有一些政治因素的考量。
宋哲宗的父亲宋神宗启用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都影响深远,但在当时他的祖母、宋仁宗的曹皇后以及他的母亲、宋英宗的高皇后其实都是不赞同的。
在当时,“祖制”、“祖宗礼法”的延续在保守派眼里才是最正确和最应该被遵守的。
宋神宗早逝,宋哲宗却还记得父亲的梦想,他扛起宋神宗的遗志,也想继续轰轰烈烈地变法,而这就遭到了他祖母和母亲的反对。
此背景之下,得到宋哲宗祖母高氏和母亲向氏喜欢的孟氏即便再优秀,在宋哲宗的心里也存了疙瘩,帝后的婚姻从开始就是一场悲剧。
宋哲宗不喜欢孟氏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有喜欢的人,虽然很多,但刘婕妤是其中的佼佼者。
刘氏有宠,飞扬跋扈,孟氏避其锋芒,可刘氏确实屡有挑衅,出招拆招后输赢参半,也有人给刘氏出主意,让她快生儿子,孟氏的皇后之位也不是很稳固。
刘氏还没出手,孟皇后自己的阵营中就出了问题。
孟氏的女儿福庆公主生病,孟氏的姐姐颇懂医术,便以此理由常出入宫禁。
福庆公主药石无效,孟皇后的姐姐病急乱投医,拿着道家的治病符水就入宫给福庆公主喝。
这一举动把孟皇后吓了一跳,因为自古宫中便很忌讳事关巫蛊的东西,即便那符只是救命的符水,所以她才会道:“姊宁知宫中禁严,与外间异邪?”
但毕竟是自己的姐姐,孟氏还是让左右之人将符纸藏了起来,并且以防万一,还将这件事据实告知了宋哲宗。
来自网络
宋哲宗一开始听后后,表示“此人之常情耳”,毕竟是他的闺女,姨姐也是好心。
太皇太后高氏还是没有看错人的,孟氏很谨慎,不但口头告知了宋哲宗此事,还将符让宋哲宗过目。
本以为这件事情已经过了,却不曾想被有心之人利用,宫闱之中就开始有传言去,且事关压胜,《宋史》的原话是“宫禁相汀传,厌魅之端作矣”。
可能因为忙着女儿的病情,且孟氏认为已经和丈夫宋哲宗说明了此事,所以便没有注意这件事的后续发展,这也为后面的事端埋下了伏笔。
之后孟氏的养母做法为孟氏祝祷正式吹响了她下台的号角。
孟氏下台的大背景是一直支持她且不支持变法的太皇太后高氏去世,小动作则有前朝支持改革的章惇和想要做皇后的刘氏互相勾结,使用酷刑抓捕和审讯了孟氏身边的宦官和宫女,最后坐实了孟氏巫蛊的罪名。
很快孟氏被废,出居瑶华宫,号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法名冲真。
看到这儿,大家其实也就明白了,孟氏被废的原因有前朝也有后宫,但最主要的还是宋哲宗想废后。
这里面有宋哲宗的不爱,也有他对于祖母宣仁高太后以及嫡母钦圣向太后的一种“幼稚”地反抗。
几经废立,躲过靖康之变
孟氏被废除之后,宋哲宗的日子其实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先是独子去世,后在元符二年的时候出现了苦痰、咳嗽和吐逆的现象,致使整个人消瘦,且上朝的日子越来越少。
也因为祖母宣仁高皇后的去世,宋哲宗如脱缰的野马,为了生儿子,当然更多的是他好色,宠幸无度,导致腰疼,“便旋中下白物”,致使太医很担心,等到了后期的时候,宋哲宗更是“精液不禁,又多滑泄”。
这样的宋哲宗没有挺太久,在元符末年的时候,由钦圣向太后做主,又将孟氏召还宫中,和刘氏同为皇后,前者为元祐皇后,后者为元符皇后。
宋哲宗去世后,灭亡北宋的宋徽宗上位了。
赵佶重用蔡京,而蔡京正是改革派、曾经的宰相章惇门下,于是改革派的一把火再次烧到了宣仁皇后这个为保守派保驾护航的大佬选出来的孟皇后身上。
还没被复位多久的孟氏再次被小叔子宋徽宗按照之前丈夫宋哲宗在绍圣年间的诏书又给送回了瑶华宫,加赐希微元通知和妙静仙师。
甭管加赐什么,孟氏再次成为了改革派和保守派斗争的牺牲品,现在来看是够讽刺的。
时间很快就到了靖康初年,瑶华宫失火,孟氏被折腾地搬到了延宁宫。
哎,然后就又发生了大火,无奈孟氏只能住到了大相国寺前面的私第。
很快时间就到了靖康元年年底金人围困汴梁,此时孟氏的小叔子宋徽宗跑路南下镇江,逼儿子宋钦宗做了皇帝,自己成了太上皇。
就在这个时候宋钦宗还和近臣商议,准备复孟氏的后位置,尊为元祐太后。
不知道是不是上天垂怜这个什么都没干都是大半生都在曲折中度日的孟氏,侄子尊她为太后的诏书还未下,汴梁城便沦陷了。
彼时,在六宫之中有位号的妃嫔都要随着徽钦二宗北上,被废之后地位尴尬的孟氏却因为不在六宫之中居住且没有位分而侥幸逃过了一劫。
金朝为了断绝老赵家的江山,扶持了北宋末年的宰相张邦昌做了皇帝,建立伪楚政权。
老张其实也挺尴尬,所以在金人走之后,张邦昌迎回了在民间的孟氏,尊为宋太后,迎居延福宫,受百官朝。
后张邦昌又复孟氏上尊号元祐皇后,迎入禁中,垂帘听政。
在孟氏的主持之下,众人持书又迎回了宋徽宗的儿子康王赵构,并支持拥护赵构在当时的南京,也就是进商丘即皇帝位。
孟氏是个识大体的人,有了皇帝她便不再垂帘听政,被小侄子尊为了元祐太后,于是大伯母和小侄子的奇怪组合诞生了。
兜底太后:异日国有事变,必此人当之
当上太后后的孟氏也没过过一天好日子,便又开始南逃了,且还是和侄子皇帝分头逃,当然也真是因为这个举动,孟氏还救了宋高宗一次。
南下的赵构并没有逃难的觉悟,还是一路吃喝奢靡,还宠幸宦官,导致手底下的人敛财、欺压百姓,民怨载道。
建炎三年的时候,金人再次发动猛烈攻击,宋高宗赵构又从扬州逃亡镇江后逃到杭州。
令人气氛的是,当时赵构等人搜刮的财宝及军饷都遗失,他宠幸的大臣也失误致宋军失陷敌营,这就导致了其中一部分军士对宋高宗赵构十分不满。
本来护卫赵构的部队将领苗傅和刘正彦举兵发动政变,要求刚坐上皇位的赵构下台,让他唯一的儿子赵旉上位,由孟氏垂帘听政。
孟氏一边极力稳住叛军,假意顺从他们的部分一件,一面通过韩世忠的妻子梁氏报信,最终引韩志忠出兵解决了苗刘政变,她也在第一时间撤帘还政宋高宗。
可能是出于感激,被解救的宋高宗在第二日就为孟氏上了皇太后的尊号。
安稳之后,孟氏入宫禁中,尝尝感觉头晕目涨,这个时候还有一段下插曲。有宫人给她出主意,说是有人擅长符咒治病,劝她尝试一下。
孟氏怎么说的呢?
太后惊曰:"仁吾岂敢复闻此语耶!"立命出之。
害了她一生的符咒最终成为了在朝廷和国家危难之际力挽狂澜的女子心中迈不过去的恐惧。
南宋初立,很多人开始追究北宋朝廷为何遭遇灭顶之灾的原因,很多人剑指宣仁高皇后,也就是宋哲宗和孟氏的祖母。
这时,又是孟氏出来给宋高宗赵构敲警钟,“宣仁太后之贤,古今母后未有其比。昔奸臣肆为谤诬,虽尝下诏明辨,而国史尚未删定,岂足传信?吾意在天之灵,不无望于帝也。”
之后孟氏还出面找人修撰了《神宗》、《哲宗实录》,始得其正,也让奸臣死了挑拨离间想要扣屎盆子的心。
这一点还是比较讽刺的,他的丈夫带头剥夺了她的后位,最后确是她为他正名。
人生结局:国有事变,必此人当之
孟氏去世的时候年龄并不大,五十九,但回看她的一生,历经三朝四帝,两宋交替,真的是曲折离奇。
孟氏去世后,宋高宗为其“重服”,上尊号昭慈献烈皇太后,推恩外家凡五十人。《宋史》中还表明,其殡于会稽上皇村,附神主于哲宗室,位在昭怀刘皇后上之上。
还记得当时宣仁高太后为宋哲宗迎娶孟氏时,评价她的话吗?"斯人贤淑,惜福薄耳!异日国有事变,必此人当之。关于宋哲宗的皇后孟氏我们今天就说到这儿了,小伙伴们有什么观点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期待大家的转赞评!
参考书籍:《宋史》
(所有图片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