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李自成:我只想安安静静地当个藩王,你却以自杀的方式逼我当皇帝

李自成:我只想安安静静地当个藩王,你却以自杀的方式逼我当皇帝

1644年农历3月17日,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包围了北京城。此时,李自成并没有急于攻城,而是派代表与崇祯皇帝谈判。

李自成是驿卒出身,是被裁员失业无奈之下才揭竿而起造反,其野心并不大,尽管已经兵临北京城下,但当时他所掌控的地盘只有山西和陕西,离夺取整个大明江山还差得太远。当时也没有当皇帝的野心,于是他给崇祯皇帝朱由检开出了两个条件:第一,明朝封李自成为王,承认陕西和山西为其封国;第二,大明赐银一百万两。只要崇祯答应这两个条件,大顺军立即撤军,并负责平定国内其他起义军,为明朝抗击满清,保卫辽东。李自成明确表明了求和的意愿,并愿意归顺大明,这或许是李自成当时真实的想法。

这是一次为明朝续命的机会,也是改变历史走向的机会,可惜,由于崇祯皇帝的刚愎自用,错失良机,不但丢了江山,还落个上吊自杀的悲惨结局。

接到李自成的议和条件,崇祯立即宣召首辅大学士魏藻德进宫商议,说是商议,其实魏藻德心里清楚,就是让他来背锅的。如果说自己不赞同李自成的条件,北京城被攻破之日,就是自己的死期,因为以崇祯的个性,必会以“误国”之罪判处自己死罪;若赞成议和条款,李自成退兵之后,自己又会被崇祯以签订“城下之盟”为由,当作投降派背锅,也是死罪。总之,只要魏藻德做出选择,两头都是死。

就在两年前,兵部尚书陈新甲就因为密谋与满清议和之事泄露而惨遭崇祯的处决。陈新甲与满清议和也是崇祯秘密安排的,事情暴露后,崇祯为了保住自己的正面形象,说白了就是为了面子,就以“私通满清,妄自议和”的罪名,杀了替他背锅的陈新甲。

于是,心知肚明的魏藻德只能说:“皇上,一切听您的旨意,您说怎么办我就怎么办。”把皮球又踢回给了崇祯。

按道理说,这种关乎大明生死存亡的大事,就得皇帝自己做主,没有其他人能担得了这个重大的责任。可是,都到了这个时候,崇祯帝还是改不了那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毛病,既想议和,又不想自己背这个“议和”的罪名,这就是真实的崇祯。

首先,我们都知道,明朝有个祖训“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崇祯就是这个祖训的愚忠执行者。

在大家普遍的印象中,崇祯励精图治,勤俭节约,是个有为之君,但这只是一个表象,真正的崇祯刚愎自用,生性多疑,死要面子活受罪。崇祯的特点就是:“决策我可以做,但锅一定要属下来背”。他要树立自己永远光明正确的伟大君主形象,在封建封建王朝,这本身没有多大问题,问题就出在大臣背锅之后,崇祯刻薄寡恩,不但不予照顾,还落井下石,导致这些个背锅的大臣人财两空,还落得个遗臭万年的凄惨结局,最终让所有大臣都寒了心,崇祯也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也有人说,崇祯接手过来的就是一个千疮百孔的乱摊子,这个崇祯的哥哥天启皇帝朱由校表示不背这个锅。朱由校留给崇祯的能臣猛将都被崇祯自己屠杀得一干二净,最后弄得众大臣与他离心离德。

崇祯时期的孙承宗、卢象升、孙传庭、袁崇焕等,但凡好好信任重用一两个,也不至于落得国破家亡的下场。这些人最后的结局,不是屈辱战死就是背锅后被杀,基本都没有什么善终。崇祯一朝共计17年,仅内阁首辅就换了19个。

《明史》上记载的孙传庭被李自成10万大军围困于渭南,宁死不降,战死沙场,崇祯帝非但没有给予表彰,反而说他是诈死潜逃,这得寒了多少天下将士的心啊。这就是民间所说的“传庭死而明亡矣”。

还有卢象升担任抗金(满清前身)主帅在前线浴血奋战,连战连捷的时候,崇祯却又在暗地里安排杨嗣昌和太监高起潜跟满清议和。因卢象升是个坚定的主战派,不同意议和,就被崇祯记恨在心,默许别人克扣卢象升军队的粮饷,抽调其人马,使卢象升兵力单薄,但卢象升拒绝突围,“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壮烈殉国!按理说卢象升战死沙场,应该得到朝廷的褒奖,可是崇祯帝拒绝赠谥,又一次寒了武将的心。

总督陕西三边军务的郑崇俭在任期间从无败绩,有实力有威望,就连桀骜不驯的左良玉和贺人龙也在其麾下听命,蒙古入侵被他多次击溃,张献忠的齐军更是被他彻底瓦解。可是这样优秀的将才却被崇祯帝以“撤兵太早,致贼猖獗”为由,先是革职。不想没有郑崇俭的军队接连失利,李自成趁机做大,于是,恼羞成怒的崇祯又怪罪于郑崇俭,将郑崇俭腰斩弃市。总督山西、河南事务的兵部尚书熊文灿也是如此,只因为张献忠等反贼的发展太快,崇祯帝便以“讨贼不利、姑息养奸”为由将之斩首弃市。

这样的事情多了,众大臣们就看明白了,在崇祯手下办事,干得好和干得不好都是一个死字,唯一的办法就是少干,或者不干,皇帝说啥就是啥,什么事也不做,什么也不多说,这样才能平平安安。至于,江山能不能守住,外敌是不是打进来了,起义军是不是越来越强大了,都不关心,那是崇祯帝他老朱家的事,跟大臣们无关,大不了换个主子,谁当皇帝不是一样,万一换个皇帝,大臣的日子更好过了也说不定。

所以,当李自成兵临城下的时候,满朝文武居然齐刷刷地站在了崇祯的对立面。3月19日,城破之日,崇祯帝上朝敲钟,这一次,昔日人声鼎沸的大殿上居然一个人都没有来。崇祯帝仰天长啸:“朕,到底做错了什么?怎么混成了今天这副德行?我大明江山即将倾倒,居然没有一个人来扶啊。”最可笑的是,面对这样的局势,崇祯帝毫不悔过,还说出这样的话:“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诸臣误我。”说完之后,在煤山的歪脖子树下上吊自杀了。

北京城外的李自成得知崇祯自杀的消息,也是仰天长啸:“崇祯啊崇祯,我原本只是想安安静静地当一个藩王,你却以自杀的方式逼我当皇帝,崇祯误我!”后面李自成迅速溃败的事实证明,李自成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如果崇祯能放下面子,接受他的建议,或许大明还能继续延续,满清也还在关外打猎捕鱼,而李自成则当着山陕的藩王,快活逍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卢象升,崇祯,明朝,李自成,皇帝,条件,方式,大明,郑崇俭,魏藻德,观点评论,卢象升,崇祯,李自成,崇祯帝,魏藻德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卢象升,崇祯,明朝,李自成,皇帝,条件,方式,大明,郑崇俭,魏藻德,观点评论,卢象升,崇祯,李自成,崇祯帝,魏藻德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卢象升,崇祯,明朝,李自成,皇帝,条件,方式,大明,郑崇俭,魏藻德,观点评论,卢象升,崇祯,李自成,崇祯帝,魏藻德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