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历史趣谈:唐朝决定全力平定薛延陀汗国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趣谈:唐朝决定全力平定薛延陀汗国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趣谈:唐朝决定全力平定薛延陀汗国的原因是什么?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知道,贞观十九年(645),夷男可汗卒,其儿子拔灼继承汗位,自称多弥可汗。与夷男可汗相比,多弥可汗“性偏急”,“国人不附”。而且夷男可汗统治时的薛延陀与唐朝虽然有矛盾产生,但始终保持了对唐朝的藩属关系。

多弥可汗即位后随即改变夷男可汗统治时期对唐朝的臣服态度,南下侵扰中原,薛延陀与唐朝的关系完全进入冲突时期,对此唐朝开始全力平定薛延陀汗国。

唐平定薛延陀汗国

据《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以武力全面平定薛延陀汗国的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现将平定薛延陀的过程详细分析如下:第一阶段,薛延陀汗国主动进攻,唐朝以防御为主。多弥可汗即位之际,唐朝的主力部队还在辽东战场,唐太宗出征前对薛延陀汗国的威慑已经不起作用。

多弥可汗趁唐太宗征伐高丽没有返回之机,率领军队侵犯夏州。唐太宗出发辽东时曾派遣执失思力在夏州屯驻,执失思力率兵全力反击,唐太宗又派遣田仁会协助执失思力,合力攻击多弥可汗的军队,薛延陀汗国军队没有赢得战机,大败逃走。

多弥可汗的趁机骚扰,唐太宗意识到北方边境的安全隐患,为防范薛延陀汗国的侵扰,据《资治通鉴》记载,唐朝在北方边境地区进行了详细的兵力部署,主要将前沿军队分为三路。

其中,东路军任命李道宗率九州兵马以朔州为中心,主要镇守河东道地区;中路军派遣薛万彻和阿史那社尔率领十州兵马以胜州为中心,主要镇守关内道东部;西路军任命宋君明和薛孤吴率领五州的兵马以灵州为中心,主要镇守关内道西部;又命令执失思力率领灵、胜二州的突厥兵,与三路军互相呼应。

朔州、胜州、灵州是唐代前期北部边疆的重要军事重镇,唐太宗以朔州、胜州、灵州为核心的三路军,承担北阻薛延陀汗国之任,构成了一道北部边防防御体系,捍卫关中京畿之地,确保京师安全。

之后多弥可汗再次侵扰灵州,“知有备,不敢进。”唐朝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阻止了多弥可汗的进军,为唐朝的全力部署赢得了时间。

第二阶段,唐朝与回纥等铁勒部族相互配合,全力攻击薛延陀汗国。辽东战事由于气候变冷,战线时间过长,不利于士兵、战马的生存,所于贞观十九年(645)九月,唐太宗下令开始从辽东班师还朝,辽东战事的结束为平定薛延陀汗国提供了机会,唐太宗的主要视线再次回到北方。

唐太宗在之前防备基础上,以被动变主动,联合铁勒部族,将全力攻伐作为这一阶段的主要手段。贞观二十年(646)正月,唐朝开始全力反击薛延陀汗国,多弥可汗不敌唐军的猛烈进攻,“大破之,虏获二千余人。”

多弥的战败,彻底激化了部落矛盾,引发部落骚动,加上长期的征伐与物资征调,各部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对多弥可汗早已心怀不满。唐朝抓住时机联合铁勒各部共同反击薛延陀,为传达相互交好之意,唐太宗命江夏王李道宗、左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深入到铁勒各部中,安顿抚慰铁勒部众。

在强大的唐朝面前,各部均有意向归附于唐朝,“皆顿颡欢呼,请入朝。”唐朝与铁勒各部确立联合平叛薛延陀的联盟。同年六月,回纥、仆骨、同罗三部联合进攻薛延陀,唐太宗派遣执失思力、契苾何力带领蕃兵,薛万彻、张俭率领各部兵马进攻薛延陀。

铁勒各部和唐朝对薛延陀形成夹击之势,多弥可汗大败。军事征服是唐朝解决民族问题的强制手段唐朝以武力成功平定薛延陀汗国,快速解决了来自北方的威胁,其实薛延陀汗国最终走向失败,也是唐朝以夷制夷政策实施的直接结果。

与东突厥政权一样,都是唐朝运用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导致了薛延陀汗国分化瓦解局面的产生,加速了唐朝统一北方的步伐。

综上,在这一阶段中唐朝与薛延陀的关系呈现出较为复杂的状态,唐朝依据双方的形势变化,唐朝实施了反击之策,和亲之策,悔婚之策,防御之策最后平定薛延陀汗国,唐朝一直是以恩威并施的治理理念处理与薛延陀的关系。

正是唐朝对薛延陀和战政策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薛延陀,加速了唐朝对薛延陀的征服。总的来说,唐朝的政策在这一时期以武力打压、防御警告为主,唐朝与薛延陀处于和战交替的阶段。

唐对薛延陀汗国属部的安置

漠北各部依附于薛延陀汗国的统治长达多年,以薛延陀可汗统治为核心,漠北民族形成了稳定的政治体制,随着多弥可汗的败亡,薛延陀汗国的政治体制崩溃,内部四分五裂,薛延陀部众以及其他铁勒各部分散,北部边地又呈现出混乱的局面,唐朝开始对薛延陀汗国的属部进行安置,重新调整漠北的统治秩序。

唐对薛延陀部余众的安置

薛延陀在唐朝和铁勒各部的合力打击下,部众四分五散,有的投降于唐朝,有的融于其他部落,还有的逃到西域。其中,逃往西域的七万余众驻扎在金山(今阿尔泰山),拥立咄摩支为伊特勿失可汗,但咄摩支派使者上表唐朝,主动“去可汗之号”,请求返回至郁督军山北麓一带生活。

关于咄摩支重新建立政权但选择去可汗称号的原因,据《资治通鉴》记载,乙注车鼻可汗统领着大量的东突厥部众居住在金山以北。

乙注车鼻可汗在颉利可汗败亡后,曾带领部众以示投靠当时强盛的薛延陀,但薛延陀认为车鼻的势力后患无穷,便发兵攻之,车鼻部逃走,在金山北建立牙帐,之后,阿史那斛勃被推为可汗。车鼻与薛延陀部抗衡十余年“时出抄掠薛延陀。”

咄摩支带领薛延陀余众在金山一带活动,残部势力已不能与车鼻抗衡,就如羊入虎口,薛延陀余众可能会置于危险境界,基于当时薛延陀余众所面对的形势,咄摩支自知在金山一带发展的可能性小,另外咄摩支所带领的七万余众对于唐朝来说,已经没有抵抗之力,以去可汗示好唐朝,回到漠北才是日后发展势力的最佳之策。

唐太宗针对咄摩支的诉求派遣兵部尚书崔敦礼安置薛延陀余众,但漠北铁勒各部“闻咄摩支来,皆恐惧”,朝中大臣“恐其为碛北之患”,唐太宗思虑过后,改变之前的安抚之策,派李勣讨伐咄摩支。英国公李勣再次联合铁勒各部讨伐薛延陀余众。

咄摩支见唐朝大军已至,向南投降萧嗣业,回到京师,唐太宗赐其田宅,其余薛延陀部众“仍持两端”,李勣带兵继续追击。

至此,建立于贞观年间的薛延陀汗国灭亡。考薛延陀汗国灭亡的原因,“既有内在的根据,也有外部的原因。”薛延陀汗国的灭亡,内在原因在于内部政权基础不稳定,首先薛延陀汗国是以夷男为核心建立的宗族部族国家,统治宗族关乎到整个部族的兴衰存亡。

贞观十九年(645)之后,夷男可汗二子对薛延陀汗国的汗位展开争夺,朝中权贵大臣的更替,导致薛延陀核心统治力量的受损,位于核心地位的薛延陀宗族统治逐渐衰弱,进而无力控制其他部族。

其次薛延陀汗国是铁勒各部联合唐朝打击东突厥汗国下产生,薛延陀建立的政权是铁勒各部联盟合建的结果,各部族独立性大,很难出现统一政权。况且薛延陀汗国没有吸取东突厥政权灭亡的教训,残暴的奴役制统治,逐渐丧失各部人心,成了压迫铁勒各部再次起义的稻草。因此出现唐朝联合铁勒各部消灭薛延陀。

薛延陀是在唐朝扶持下兴起,也是在唐朝的平定下灭亡,所以薛延陀汗国灭亡的外在原因与唐朝有必然的联系。有学者将战争起因单方面归结于薛延陀,最终导致了薛延陀汗国走向覆灭。但有些学者则认为,在高宗仪凤年间以前,唐对周边民族采取的是攻势战略。

唐前期的军防战略是呈现出以攻为守的进取态势。唐朝立国初期,一直以统一中原,安定边疆民族统治为主要任务。

实际上,薛延陀在东突厥汗国覆灭后,表面上维持着藩属关系,实则暗自拓展势力,这与唐朝力求统一理念相悖离,薛延陀实际上成为唐朝扩充边疆,安定边地的阻碍者,所以唐朝武力平定薛延陀是必然的结果,薛延陀汗国的灭亡与唐朝的民族政策的实施有着直接的联系。

薛延陀汗国灭亡后,小部分薛延陀部众依旧活动在大漠地区,关于唐朝如何安置薛延陀余众,史籍中只有零星记载。其中少量薛延陀余众没有归附唐朝,与唐朝相抗,如薛延陀的阿波达官带领数万部众抵抗江夏王道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六月,薛延陀二万余部众渡过薛崿河侵袭瀚海、金微、幽陵三地。

另外唐朝本着羁縻漠北各部的思想,设置了羁縻府州安置薛延陀余众,如达浑都督府。永徽三年(652)六月,设置的祁连州。

据此可知,薛延陀汗国灭亡后,对于投降的薛延陀部众,唐朝是以“因俗而治”的原则,设置羁縻府州安置他们,但对于叛乱反抗的薛延陀部众,则是派遣大将讨伐平定。唐太宗对薛延陀余众的安置是以德怀与威服相交织,正如《旧唐书·回纥传》记载:“破延陀,以威惠羁縻之。”

足以看出唐朝对薛延陀余众贯行了“降则抚之,叛则讨之”的民族治理理念,充分体现了唐朝示之以恩,摄之以威的羁縻之策的核心内涵。

结语

综上,薛延陀汗国在内部忧患以及唐朝全力击灭下,政权土崩瓦解,唐太宗对薛延陀降众进行了妥善安置,唐朝北部边地的政治形势再次得到稳定,为唐朝羁縻掌控漠北地区,扩充疆土提供了机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可汗,铁勒,趣谈,唐太宗,唐朝,全力,原因,汗国,薛延,平定,观点评论,铁勒,薛延陀,唐太宗,唐朝,汗国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可汗,铁勒,趣谈,唐太宗,唐朝,全力,原因,汗国,薛延,平定,观点评论,铁勒,薛延陀,唐太宗,唐朝,汗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可汗,铁勒,趣谈,唐太宗,唐朝,全力,原因,汗国,薛延,平定,观点评论,铁勒,薛延陀,唐太宗,唐朝,汗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