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靖康元年的表演:庙堂瞎指挥、宋军打败仗,北宋垂死前的挣扎

靖康元年的表演:庙堂瞎指挥、宋军打败仗,北宋垂死前的挣扎

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

公元1126年,靖康元年,三月十六,宋钦宗向三镇下达抵抗诏书。同时,诏令种师道、姚古、种师中分率三路大军支援三镇。

汴京之围后,北宋政治逐渐变得清晰。起码在军事上,已经做好与女真人硬刚的准备

而政治上的准备也在快速推进。

太上皇回銮汴京、主和派遭遇清洗,徽宗嫡系得到清算,宋钦宗还迅速立了太子。

钦宗政府在表面上焕然一新。

随即,一系列进攻性的政策快速出台,

停止遣送逃至宋境的金国官民,“金归朝官民,未发遣者止之”;

取消假日、官员停休办公,“自今假日特坐,百司毋得休务”;

选拔军中人才、抬高武将地位,“诏用祖宗故事,择武臣得军心者为同知、佥书枢密院,边将有威望者为三衙”;

拿出国家名器广泛激发民力,“有能以财谷佐军者,有司以名闻,推恩有差”。

所以,钦宗皇帝要比徽宗皇帝更为积极,正式将宋金矛盾视为当前的主要矛盾,开始认真打仗。

同时,李纲和种师道这两个铁杆主战派,也提出了极为强硬的战略建议。

李纲最多,总共开列八项:

一是效仿唐朝藩镇制度,在北方边地建立一批藩镇;

二是重新推行王安石变法的保甲制度,举国总动员;

三是出台政策扶持全民养马,解决军中缺马的问题;

四是退耕还泽,恢复河北地区沼泽遍布的复杂环境;

五是对河北、山西等地毁坏的城池开展大修;

六是免除战乱地区租税,尽快恢复生产;

七是“招商引资”,鼓励商贩向河北、山西地区输送粮草;

八是停止南方海盐输入、恢复解州池盐专卖,解决军费。

李纲的建议比较宏观,种师道的建议则比较具体:

“我众彼寡,但分兵结营,控守要地,使彼粮道不通,坐以持久,可破也”,简单说就是要扼守住几处战略要地,然后跟金军打持久战。

除三镇必守外,主要是沧州、卫州、孟州、滑州这几个地方。

其中沧州在宋金对峙的前线,位于河北地区:其他三个,卫州(今河南卫辉)、孟州(今河南孟州)和滑州(河南滑县),都在黄河沿线。

所以,种师道的建议,实际是点线结合,点是河北坚城、线是黄河一线。那么面上呢?面就是汴京所在地区。保住河北的几个点,才能保住黄河这一条线,进而保住汴京周边这个面。再后就只能交给时间。

山西不论,河北这个地方太难守。所以,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皇权基本巩固,钦宗皇帝大体可以做到乾纲独断;庙堂基本统一,三镇不能割让、举国准备打仗;战略基本清晰,有李纲全国总动员、又有种师道的军事总部署。

然后,就是执行。

但问题就出在执行上。

北宋虽然体制特别僵化,庙堂能碾死地方、上级能整死下级,但效率特别低下,层层坚决执行却层层从不给力。上级让下级干啥、下级肯定干啥,但干成啥样,下级懒得去想、也懒得去管,处处是非暴力不合作。

关键是朝廷以及上级的决策几乎从来都没正确过。

李纲的全国性建议,立即遭遇执行难。

北宋官僚体系根本无力执行,也不想执行。就三个最简单问题:权谁放、钱谁出、事谁干?

恢复唐朝藩镇制度根本没法办,即便皇帝答应、庙堂也不会答应,文官死活不同意;修城、免税、养马,样样都是巨款,但朝廷和地方都拿不出这笔钱;变河北为沼泽、揽商贩输边地、复保甲之制度,都是王安石才能干出来的事情。

那种师道的建议呢?

李纲建议太宏阔、也太剧烈,相当于在北宋搞了一场李纲变法,所以制度成本、财力成本高到离谱。

但种师道的建议仅是固守几个点、屯守几个城,权能及、事简单、钱不多,关键是没有触动任何人的利益。

同样没戏。

谁说没有触动任何人的利益?

女真刚走、你就修城,主和派肯定不会答应。

不是主和派和徽宗派都都被清洗了吗?

蔡京前后为相二十余年,童贯前后领兵十余年,主和派从海上之盟就一直存在,怎么可能清洗干净?

靖康元年,二月底,“以张邦昌为太宰兼门下侍郎,吴敏为少宰兼中书侍郎,李纲知枢密院事,耿南仲为尚书左丞,李棁为尚书右丞”。

这个宰执班子的新晋大臣中,就李纲一个主战派。吴敏态度不好说,后来也变成主和派。

靖康元年,三月份,“以徐处仁为太宰兼门下侍郎,唐恪为中书侍郎,翰林学士何矯为尚书右丞,御史中丞许翰同知枢密院事”。

这个宰执班子的新晋大臣中,唐恪是铁杆主和派,其他人不好说,却也不是干事的人。御史中丞许翰虽然举荐了老将种师道,但其作为还不如主和派。

所以,种师道这个稍稍“强硬”些的建议,也不能执行,甚至都没能被庙堂决策通过。

尽管如此,那种师道、姚古和种师中入援三镇的军队,不能假吧?

军队已经出征,那皇帝和庙堂的所有操作就必须进入战争逻辑。

姚古和种师中本来就带了军队,所以这两员大将和两支大军不假。但种师道呢?

种师道是跟姚平仲一起来的汴京。姚平仲二月初一偷袭不成,然后就逃跑了。于是,种师道就成了光杆司令。

所以,种师道没有军队。

虽然朝廷各种褒奖、各种加官,却只分给了任务,而没拨给军队。“于是加(种师道)检校少师,进太尉,换节镇洮军,为河北、河东宣抚使,屯滑州,实无兵自随”。

然后,入援三镇的,只有两支军队,即姚古的熙河路军和种师中的秦凤路军。

在勤王军相继离开之后,这两支军队是北宋手里唯二的生力军。

两支军队长期跟西夏人死磕,还是姚姓和种姓的家族兵。所以,这种战火中淬炼出来的军队,远比中看不中用的朝廷禁军更有战斗力。

因此,北宋只要坚决实施种师道的保守防御战略,然后利用好这两支军队,再加上三镇要地的配合,那起码也能组织个马马虎虎的北方防线。

但是,种师道战略建议没有通过,自然没有执行。

于是,只能靠两支军队支援三镇。

三镇之中,以太原为急。

因为女真西路军一直没撤,还在包围太原,那当务之急就是解太原之围。

解太原之围的第一个机会是女真东路军仓皇北归、宋军犹豫追与不追之时。种师中就建议率军过黄河、入河北,然后“由邢、相间捷出上党”。

当时,完颜宗翰,也就是粘罕,西路军主帅,已经撇开太原而南攻泽州。

泽州,即今天的山西晋城,战国时的上党高地,位于山西东南方的晋城盆地。

从河北邢台穿越太行井陉进入山西,直接就是太原。种师中的军队和太原守军里应外合,不仅可解太原之围,而且还能断了西路军的后路。

但是,“朝廷疑不用”。

然后,种师中只能按照朝廷的部署,支援河北的中山与河间两镇。

因为北宋拒绝执行割让三镇的和约,所以女真东路军就要自己拿下三镇。种师中大军一到,河间、中山两镇之危立解;完颜宗望,即女真东路军主帅斡离不,也不再纠缠、赶紧北归。

河北之危解决了,但关键是太原。

北宋庙堂的规划是:姚古的熙河路军入援山西。

姚古从山西西南出发,先后攻克了隆德、威胜等地,但打不通进入太原的通道。女真人的战斗力远比党项人更强。所以,姚古一路基本就算白废。

于是,北宋庙堂只能将种师中从河北调往山西,还是从井陉进入山西、以解太原之围。

虽然庙堂的这个战略部署还是种师中的战略部署,但战略的窗口期已经过去。女真西路军主力不进扫荡完山西南部,而且主力调头、再一次把太远围死。

即便如此,宋军也非全无优势。

因为此次支援太远是姚古和种师中的两支军队,姚古从西南出击、种师中从东南出击,形成了所谓的钳形攻势。

关键是这两个将军都是北宋的超一流战将,而这两支军队更是北宋唯二的王牌部队。

种师中穿过井陉之后,进驻平定军(今山西平定县),连续收复寿阳(今山西寿阳县)、榆次(今山西晋中市)。

这时候,种家军距离太远仅仅咫尺之遥。

然后,种师中不打了,而是继续以太行山以东的河北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作为战略基地。

种师中之所以不打了,是因为姚古的进军速度太慢。

虽然姚古收复了部分失地,但始终无法向太原进军,而是跟金军展开了拉锯战。

原因有二,一是女真人的战斗力非常强悍,而女真西路军比东路军更强悍;二是女真占了先手,扫荡完太原以南后,做了周密的兵力部署。

太原之围跟汴京之围,不一样。

汴京太大、金兵太少,所以始终围不死。而太原太小、金军兵多,所以一围就死。

同时,女真人还在太原城外修了一圈防御工事,切断城内与城外的一切联系。所以,粮草、物资以及援兵,全都无法输入到太原城内。

打仗就怕着急。

但凡太原守军知道北宋还有援军,那就不会轻易投降。

而这一点,金军也知道。所以,对太原可以围却不敢死磕坚城。攻城死伤太重,把战斗力消耗到攻城上,那还没法对付北宋援军。

于是,金军逐渐形成围点打援的战略设计:放着太原守军不打,单等北宋援军野战。

种师中和姚古这两位将军经验丰富,所以都不会中计。金军就是在一厢情愿地守株待兔。

而只要时间够久,种师道的战略原则,“控守要地,使彼粮道不通,坐以持久,可破也”,就能发挥作用。

女真西路军就是在彪悍,也总有扛不住的时候。草原系军队韧性最差,经受不住挫折;东胡系的金军稍微好一点儿,但也很难一直打持久战。而早期女真军队的特点就是以快打慢。当快不能快,自然也就撤了。

然而,北宋庙堂会中计。

三月份晋升宰执的同知枢密院事许翰,竟强令种师中快速进军、以解太原之围。甚至,还祭出了尚方宝剑:责以逗挠。所谓“逗挠”,就是怯战不敢作战。

这就是北宋的政治僵化。前线武将面对庙堂文官始终是一种被全方位碾压的无力感。所以,只能是庙堂怎么说、自己怎么干。

于是,种师中火速进军,甚至连辎重都不带,一律急行军。

北宋庙堂就一定要这么蠢吗?

没办法。

凡事都集于庙堂。所以,庙堂这个大脑就被各种战况、战情给憋大了:一是太原围城太久,城内粮草匮乏到极点;二是情报反应说粘罕已经北归,太原城下仅是一些散兵在畜牧养马。

但是,在古代那个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最先获悉情报的只能是最前沿,而不是大本营。

种师中虽然各种不满意却不得不出兵太原。之后,就是在杀熊岭一带遭遇女真西路军主力,最后力战而死、全军溃败。

战败的原因很多,种师中自己也有原因,太过轻敌而进入到了女真人的埋伏圈。但主要是战略上的失误:

一是粘罕虽然走了,却把西路军主力留了下来,只是被隐藏起来,然后向北宋释放了假情报;

二是本要共同进军的太原的姚古一路,却听说粘罕从北方返回了,所以就没再继续进军;

三是种师中出兵太急,既没带足辎重粮草又没带够犒军财物,这就导致军队自行逃散。

而这些失误中,最主要的失误,或最大的错误,还是北宋庙堂。

种师中和手下的种家军,就这样报销了。此时是靖康元年五月。接着,金军立即调头收拾姚古的军队,把姚古这一路赶回德隆府。

再后,就是庙堂追责:瞎指挥的许翰免职、未能如约而至的姚古贬官。

僵化的北宋庙堂,在收拾自己人方面,效率极高。

堪称北方堡垒的三镇,其中太原镇一直被围;堪称国之栋梁的三员大将,种师道因老病辞职、种师中战死、姚古撤职;堪称举国精锐的三路大军,种师道一路本就没有,种师中一路基本报销,姚古一路随即瓦解。

面对这种形势,北宋还怎么重新组建北方防线、重新对阵金军?

没有办法。

但在没有办法的时候,怯懦的皇帝再次犹豫、懵懵的庙堂再又反复,主和派再次登上前台。

在最危急的时候,北宋将再一次人格分裂。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庙堂,河北地区,地方,汴京,建议,制度,元年,宋军,李纲和,表演,观点评论,师道,姚古,种师,李纲,太原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庙堂,河北地区,地方,汴京,建议,制度,元年,宋军,李纲和,表演,观点评论,师道,姚古,种师,李纲,太原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庙堂,河北地区,地方,汴京,建议,制度,元年,宋军,李纲和,表演,观点评论,师道,姚古,种师,李纲,太原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