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技术创新加速发展,动力电池技术创新与大规模产业化,推动了中国汽车产业电动化的步伐。”2023年6月9日举办的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表示。
在会议中,万钢介绍了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情况,并对未来国家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其特别指出,要重视新材料和以全固态电池为代表的新体系电池的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作为现代产业集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动力电池产业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持续地提质升级,成为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力量。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达到517.9GWh,同比增长了71.8%。中国动力电池的产业克服了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供应危机等困难,装机量达到了294.6GWh,占了全球的60.4%,保持了稳定的增长。”万钢表示。
在电池技术方面,我国量产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已经超过了300WH/kg,结构创新、低温加热、热扩散安全防护等新技术成果也在不断地涌现。固液混合动力电池开始装车使用。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迈入了全面市场化发展的新阶段,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不可忽视的新动能,也成为全球经济至关重要的增长极。我们所说的今年出口新三件,就是电池、光伏和汽车。”万钢表示。
万钢指出,在各国汽车和其他运载工具电动化转型时,动力电池产业发展也进入关键阶段,为此其提出加大了五大建议。
一是加大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研发的力度。“要科学判断下一代动力电池的技术路线,重视新材料和以全固态电池为代表的新体系电池的基础研究、技术研发,系统解决关键材料新体系电池、系统集成等工程技术的难题,推进产业化应用与示范运行,同时开展市场和技术评估,为规模产业化提供先行经验。”万钢说。
二是推动新动力电池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面对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的波动等情况,要加快上游矿产资源的开发,建立关键原材料资源保障体系,实现关键原材料的稳价保供,加强产业链统筹协调以及行业监管,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构建全产业链共生共赢的生态圈。
“动力电池既是用能体,又是载能体,要研究动力电池和区域电网的双向互动,探索商业模式,发挥好动力电池对电网削峰填谷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提高动力电池的使用效率。”万钢说。
三是加快安全相关标准和法规的制定。近年来,动力电池单体以及系统安全防护技术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需要不断地提高热扩散、热管理技术的要求,加快相关标准的修订、制订,同时对于在用车辆要加强和健全定期维护和年检制度,通过大数据检测预警,科学评估电池的健康状况,排除风险隐患。”万钢说。
四是促进退役电池绿色回收和综合利用,建立规范有序的动力电池回收和综合利用的市场生态,对环境保护、成本控制、梯次利用、原材料的保障,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加强回收利用的监督管理体系,积极探索创新商业模式,实现动力电池回收的市场化发展。
五是坚持动力电池高水平的开放合作。“我们要进一步凝聚动力电池发展的国际共识,强化全球协同与国际化布局,要加强国际政策体系对接和标准法规的协同,共同探索动力电池低碳标准和管理体系的建设,推动碳排放核算的方法,技术数据的互通互认和共享。要强化下一代动力电池的技术创新、智能制造和循环利用环节的全球合作,共同推进动力电池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万钢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演讲之前,据四川省省长黄强介绍,万钢先生三十多年前留学德国,在奥迪公司从事技术工作长达十年,回国后在同济大学创建了新能源汽车研究中心,并向国务院提出开发新能源轿车,被科技部聘为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的首席科学家,推动了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学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