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魏征究竟做错了什么,死后墓碑竟然被唐太宗推倒磨去碑文

魏征究竟做错了什么,死后墓碑竟然被唐太宗推倒磨去碑文

今天在西瓜视频观看了国学出版与国学教育机构崇贤馆推出的《历史开讲》之《二十四史名家精讲》的第一期“为什么我们要学习中国历史?”视频中毛佩琦教授引用《旧唐书》唐太宗李世民对大臣魏征的评价:“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知。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来说明学习历史是“以古为镜。来知兴替”。

毛佩琦教授在《二十四史名家精讲》讲解魏征“以人为镜”的典故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魏征敢于直言进谏,是刚直不阿的一代名相;李世民爱惜人才、从善如流,开创了中国古代最强大的唐王朝,是著名的千古一帝。两人关系应该非常融洽,“君爱臣,臣忠君”。然而同样是《旧唐书》记载,在魏征死后不久,他的墓碑就被李世民下诏推倒,并磨去上面的字迹。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就为大家讲述这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魏征钜鹿郡(今河北邢台市平乡县平乡镇)人,在隋朝末年时响应瓦岗李密起义,多有奇谋深策,成为瓦岗军的领袖人物。后瓦岗军被王世充击败,魏征随李密投降了李唐,逐渐被太子李建成赏识,被封为太子洗马,成为李建成的主要谋士。在大唐建立的过程中,李世民南征北战,立有汗马功劳,所以对李建成当上太子,心中非常不服气;而李建成也非常忌惮这位精明能干的弟弟,怕他威胁自己的储君地位,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对付李世民。双方手下人才济济,想要取得胜利就要看谁更狠了。

电视剧《贞观长歌》中的魏征

魏征曾经建议李建成主动请命出征刘黑闼,成功让太子掌握了一段时间兵权。期间魏征建议将李世民安排到偏远的地方上去,让他远离权力中心,但是李建成没有听从。后来两兄弟越斗越激烈,齐王李元吉和魏征建议李建成先下手为强,但是生性仁慈的李建成优柔寡断下不了手,626年7月2日,在宣武门之变中,反被李世民安排的伏兵杀掉。太子府的许多人才投靠了李世民,只有魏征不愿投降。李世民本来想杀掉魏征,命人将他抓来问道:“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魏徵不亢不卑的回答:“太子要是按照我说的去做,就没有今日之祸了。”李世民见魏徵说话耿直,没有丝毫的阿谀奉承,他想树立自己宽厚仁慈、爱惜人才的形象,于是赦免了魏徵,让他做秦王府詹事主簿。魏征感念秦王的知遇之恩,一心一意的辅佐他。

唐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魏征画像

李世民登上皇位后,每次有做的不妥的地方,魏征都会站出来直言不讳的加以指责。而李世民也会听取意见,及时的改正错误,并不会因为魏征不给自己留情面而为难他,反而对魏征更为看重,封他为尚书左丞。据史书记载,在魏征辅佐李世民的17年中,共向唐太宗进谏了二百多件事,时时告诫皇帝“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道理,得到了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赞许。

毛佩琦教授在《二十四史名家精讲》讲解《旧唐书》唐太宗对魏征的评价

“以人为镜”的成语典故就和长孙皇后有关。据说有一次李世民在朝堂上又被魏征当着众多大臣的面批驳的体无完肤,弄得李世民下不来台。退朝后,李世民愤怒的对长孙皇后说道:“我非杀掉这个田舍翁不可!”长孙皇后惊奇的问要杀谁?李世民答道:“这个牛鼻子(魏征做过道士)老是在朝堂上当着群臣的面与我争,简直是在羞辱我!”长孙皇后听后,换上正式的礼服,跪下说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我听说君主贤明,大臣才会直言。大唐有魏征这样的诤臣,是因为陛下圣明的缘故,魏征真社稷臣矣”。说罢在铜镜前帮助李世民更换便服,李世民看着铜镜中的自己,若有所悟的说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知。你和魏征就是朕的两面镜子啊!”从此李世民对魏征更加器重。

电视剧《贞观长歌》唐太宗与长孙皇后

除了敢于直言进谏,魏征还向李世民举荐了一些人才,其中影响了他声誉的有杜正伦和侯君集。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登上皇位,魏征举荐了同乡杜正伦,说他“才能古今无比”。事实证明魏征的眼光是独到的。杜正伦为人正直,做事干练。太宗封他为兵部员外郎,后又升为中书侍郎和太子左庶子。在唐高宗时期因为才能出众,杜正伦担任过宰相。

电视剧《贞观长歌》中的杜正伦

而侯君集的成就比杜正伦更大,是唐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的第十七位。侯君集早年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参与玄武门之变,立下赫赫战功,被李世民封为左卫将军、潞国公。侯君集是个文盲,虽然武功卓著,但是一直得不到重用,魏征建议他多读书,提高自己,于是侯君集拜名师发奋读书,个人能力迅速提高。贞观四年(630年),魏征向太宗举荐了侯君集,太宗才想起这位部下。于是任命侯君集为右卫大将军,让他跟随李靖征伐东突厥。在此战中侯君集初露锋芒得到李靖的赏识。

电视剧《贞观长歌》中的侯君集

贞观九年(635年)三月,李靖率领侯君集、李道宗讨伐吐谷浑。在此战中,侯君集和李道宗深入青海高寒之地,追击末代吐谷浑汗慕容伏允两千余里,历经4次大战,击溃了称雄青藏高原300余年的吐谷浑汗国。太宗封侯君集为陈国公,官拜吏部尚书。得益于魏征的劝谏,侯君集文武双全,出为将,入为相,被太宗依为肱骨之臣。

贞观十四年(640年),侯君集又独自领兵,灭掉了盘踞西域180年的高昌国,打通了大唐与中亚地区的交通。然而侯君集有贪财的毛病,将高昌国的宝物据为己有,放纵部下盗窃缴获的财物。为了掩盖罪行,侯君集将高昌国的一些投降的官员私自发配到边远地区充军。这一切没有逃过李世民的火眼金睛,搬师回朝后将他押在大牢。后来李世民念在侯君集有大功劳的份上,原谅了他,并在画二十四功臣像时,将他也列入其内。但是侯君集从此心怀不满,曾经挑动张亮谋反,张亮将此事汇报给太宗,李世民再次原谅了侯君集。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侯君集画像,以前的是正面像,自从谋反后被画为背像,意为“没脸见人”

魏征、杜正伦和侯君集倒霉完全是由太子李承乾引起。早在贞观四年(630年),唐太宗就任命杜正伦接替李纲,教导李承乾。此时的李承乾刚刚11岁,在骑马打猎时摔伤了腿,正在发脾气,行为有些放浪形骸。临上任前,李世民嘱咐杜正伦:“我儿患有足疾,只是小事,但却好狎昵小人,以致没有好的名声,你要时时规劝”。杜正伦上任后,数次劝谏李承乾要端正自己的行为,做出储君该有的样子。但是李承乾将他的话当作耳旁风,依然我行我素。没有办法的杜正伦将太宗的话说给太子听,希望他听进劝告好好做人。李承乾却上表抗辩自己没有“狎昵小人”。于是李世民大发雷霆,认为杜正伦将自己的话转告给太子,伤了李承乾的自尊,将他贬为谷州(湖南邵阳)刺史。

电视剧《贞观长歌》中的太子李承乾

担任太子老师的孔颖达、于志宁等人看到杜正伦的下场,都不知道该怎样教导太子,于是太子每有小错,就向皇帝打小报告告状。李世民责罚太子后,更会激起李承乾的逆反心理,你让他向东,他偏要向西,谁的话都不听,只有母亲长孙皇后的话还能听进去一些。到了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撒手西去,李承乾的性格也越发变得乖张,简直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

长孙皇后剧照

到了贞观十六年(642年),李承乾的名声非常差,已经没有人愿意教导他了,甚至有人认为皇帝会废掉李承乾,立魏王李泰为太子。李世民也非常着急,他想挽救这个儿子,于是想到了自己又敬又怕的魏征,任命他为太子太师,希望魏征能够改变儿子的心性,同时也告诉天下,他绝不会废掉太子。魏征也知道这是个难办的差事,他想出各种办法都没有推掉,于是试着用劝谏唐太宗的方法去教导太子。唐太宗取得皇位终究心里有愧,所以非常重视自己明君的名声,每当有人指出他的过错,必会改正;但是李承乾是未来的国君,有份天生的骄傲,加上长期养成的目空一切的习惯,怎么会将魏征这个糟老头子放在眼里?于是魏征在太子府的几个月被李承乾视为空气。

电视剧《贞观长歌》中李世民与魏征

贞观十七年(643年)正月,魏征病重,唐太宗亲自带领太子和衡山公主到病榻前探望魏征。魏征给皇帝写了一篇奏表,大意是说“天下的事和人有善恶之分,任用善人国家就安定,任用恶人国家就衰败。人的感情有爱憎之分,对于自己憎恶的人,往往只看见他的恶;对于自己喜爱的人,往往只看见他的善。如果对喜爱的人,知道他的恶,对憎恶的人知道他的善,不因自己爱憎,除去邪恶任用贤能,国家就可以兴盛了。”李世民被魏征感动了,封他的长子魏叔玉为光禄少卿,并将衡山公主许配给他。

电视剧《贞观长歌》中的魏征长子魏叔玉

几天后魏征病逝,太宗罢朝五日,亲自到魏府哭祭,命九品以上的官员参加魏征的葬礼,给予“给羽葆、鼓吹,陪葬昭陵”的高规格待遇,并亲自为魏征墓碑撰文书丹,这是李世民唯一为臣子撰写墓碑的一次,可见魏征在唐太宗的心里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此时的昭陵正在修建中,李世民将魏征的墓地修建在了离昭陵3公里处的凤凰山巅,他知道自己终究是会埋在昭陵,有魏征辅佐,自己在另一个世界仍然会是那个英明的帝王。《旧唐书·魏征传》记载:“帝亲制碑文,并为书石”。

魏征雕像

按照魏征生前丧事从简的遗愿,魏家拒绝了朝廷馈赠的一切仪仗物品,只接受了陪葬昭陵的待遇,用一辆布车载着棺柩送到墓地。出殡那天,唐太宗登上城楼,向西眺望送葬的队伍,他哭了,说自己失去了一面最好的镜子,并赋诗痛悼魏征:“阊阖总金鞍,上林移玉辇。野郊怆新别,河桥非旧饯。惨日映峰沉,愁云随盖转。哀笳时断续,悲旌乍舒卷。望望情何极,浪浪泪空泫。无复昔时人,芳春共谁遣。”同年二月,魏征被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位列第四,仅次于赵国公长孙无忌、河间郡王李孝恭和莱国成公杜如晦。

离唐昭陵西南3公里的魏征墓

魏征死后,李承乾越发担心父皇会废掉他的太子,于是打算谋反,刚好侯君集的女婿贺兰楚石在东宫太子府任职。李承乾听说侯君集对父皇不满,于是暗中让贺兰楚石秘密召侯君集来东宫密谋。侯君集担心李承乾能力不足,又会上演李建成的悲剧,劝说李承乾提早谋反。李承乾被说动了,打算谋反,让侯君集秘密联络旧部,曾经让侯君集给杜正伦赠送金带,拉拢他一起谋反。杜正伦没有理会侯君集,但是最后还是被此事牵连。

电视剧《贞观长歌》中侯君集谋反被杀

643年7月,李承乾、侯君集、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都尉杜荷等策划暗杀李世民失败后,打算起兵逼宫太宗退位。贺兰楚石越想越害怕,觉得太子和岳父不会成功,于是将太子与侯君集等人谋反的事告发给唐太宗,李世民大怒,将李承乾贬为庶人,侯君集、李元昌、杜荷等人被诛杀,没有参与谋反的杜正伦也被流放驩州(越南北部)。主犯侯君集和从犯杜正伦都是魏征推荐的,有人拿此事做文章,说他早有反心,为了后代永享荣华富贵攀附谋逆。更有人火上浇油,说魏征将自己劝谏皇帝的资料都拿给史官褚遂良,是为了青史留名。

魏征墓被唐太宗磨去碑文的墓碑

愤怒中的李世民没有仔细调查,认为自己对魏征够好的,他还想为后代留更多的荣华富贵,还想青史留名,实在太过分了!他下令磨去亲自书写的魏征墓碑上的颂词,推倒墓碑,就差挖出魏征的尸体鞭尸了!答应魏征长子的婚事自然作罢,魏叔玉等魏征儿子的官职和郑国公的爵位也被收回,被贬为庶人。

贞观十九年(645年)二月,唐太宗第二次亲自率领15万大军征伐辽东的高句丽,但是此战准备不足,劳师动众,经过7个多月的苦战,虽然夺取了高句丽的十座城,但是没有达到消灭高句丽割据政权的目的,最后因为天气严寒不得不撤军。回军途中太宗不禁有些后悔出兵,他突然想起了魏征,情不自禁的说道“魏征若在,吾有此行邪?”回到京城,李世民召见了魏征的子孙,重新赐给他们官爵,并重修了魏征墓,将推倒的墓碑重新树立。《新唐书》记载:“即召其家到行在,赐劳妻子,以少牢祠其墓,复立碑,恩礼加焉。”

八十年代拍摄的礼泉县魏征墓

魏征的墓在陕西省礼泉县九嵕山唐昭陵西南约3公里处魏陵村的山上,墓依山凿石而筑,是昭陵发现的190多座陪葬墓中规格最高的功臣墓,也是距昭陵玄宫最近的一座功臣墓。墓垣现在仅有蟠桃纹碑首,神龟驮碑底座的墓碑一通,碑身通体磨光,已无书写镌刻痕迹。这应该就是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为魏征重新树立的墓碑。不过在河南也有两处魏征墓,史学家们多有争议,多数人认为陕西礼泉县的唐昭陵的陪葬墓才是魏征的墓。

河北邢台市平乡县平乡镇魏征公园中的魏征雕像

立碑的那日,负责的官员曾经请示唐太宗:“碑文要不要重新刻写?”李世民摆了摆手说道“不必了”!此时他真的读懂了这位亦师亦友的大臣,是他忘记了魏征临终前关于“善恶”忠告,怪自己识人不明,怨不得别人。墓碑再高大,也有倾倒的一天;字迹刻的再深也有被岁月磨平的一天。可有些东西永远不会倒,永远不会被磨去,那就是像魏征这样的人臣楷模,他永远活在中国人的心中,墓碑不留字,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什么,魏征,李世民,墓碑,孙皇后,唐太宗,李建成,太子,杜正伦,侯君集,观点评论,魏征,李世民,李承乾,杜正伦,侯君集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什么,魏征,李世民,墓碑,孙皇后,唐太宗,李建成,太子,杜正伦,侯君集,观点评论,魏征,李世民,李承乾,杜正伦,侯君集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什么,魏征,李世民,墓碑,孙皇后,唐太宗,李建成,太子,杜正伦,侯君集,观点评论,魏征,李世民,李承乾,杜正伦,侯君集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