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西周鲁国挑战宗法制:连续五代国君“兄终弟及”,是周王室默许吗

西周鲁国挑战宗法制:连续五代国君“兄终弟及”,是周王室默许吗

#头条创作挑战赛#

整个西周王朝期间,分封在山东曲阜的鲁国,第一代鲁公伯禽去世后,往后的五代十位鲁国国君,走的却都是“兄终弟及”的继位方式。这一继承现象完全违背了西周核心制度中“父死子继”嫡长子继承的宗法制,而且这一制度还是由鲁国国君的先祖周公旦亲自主持修定的。

鲁国这一有悖法理的现象,到底是怎么被允许存在的?

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

将用五个小章节来梳理鲁国存在这一情况的底层逻辑问题

鲁国要承担的历史使命

鲁国“兄终弟及”的继位现象

鲁国封地原住民的主体是殷商遗民

姬周和殷商之间必然存在双向博弈和妥协

周王朝蛇吞象消化商王朝遗产时力不从心

鲁国要承担的历史使命

西周政体有四大基石,分别是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礼乐制四项制度,分别覆盖政治组织、社会组织、经济组织和文化建设等国家政体的四个维度。

其宗法制中最核心的一条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度,长幼有序的规则为社会秩序打造了一整套制度规范的标准。

但是作为西周分封在中原地区的样榜诸侯国,终西周一朝,却在嫡长子继承制度方面完全违背了宗法制的规范,这个诸侯国居然就是制定大周基本法《周礼》的周公一脉的封国——鲁国。

鲁国,先是分封在河南平顶山市的鲁山县一带,中原发生“三监之乱”、并被平定后,周王朝将原来参与三监叛乱的商王朝后裔封国奄国给取缔了,就在现今山东曲阜一带的奄国地盘分封给了鲁国,自此鲁国就像一株定海神针扎在了中原诸侯的疆界上,承担周王室授权的部分王室功能以教化中原诸侯和殷商遗老。

从分封到山东曲阜的公元前1041年开始,到西周退出历史舞台的前771年,期间周王室历经十代十一君,除了周孝王的不规范操作之外,基本上是遵循父死子继嫡长子继承的西周宗法制。

反观意图被塑造为样榜的鲁国,西周期间传承七代十二君,除了第七代篡位后被周王室废掉的鲁废公姬伯御,第一代鲁公伯禽去世后,往后的五代十位鲁国国君,走的却都是“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这一继承制度完全违背了西周核心制度的宗法制,而且这一制度还是由鲁国国君的先祖周公旦亲自主持修定的。

鲁国“兄终弟及”的继位现象

鲁国第一代第一任国君,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的嫡长子姬伯禽。

姬伯禽在位有46年,去世后,接任鲁国国君的是伯禽的儿子姬酋。

鲁孝公姬酋,鲁国首任国君伯禽的儿子,接任第二代第二任国君,在位4 年;

鲁炀公姬熙,鲁孝公的弟弟,孝公去世接任第二代第三任国君,在位6 年;

这是到了西周周昭王年间。

鲁幽公姬宰,鲁炀公的儿子,炀公去世,接任第三代第四任国君,在位14年;

鲁魏公姬沸,鲁幽公的弟弟,魏公去世,接任第三代第五任国君,在位50年;

这是在西周周昭王、周穆王年间。

鲁厉公姬擢,鲁魏公的儿子,魏公去世,接任第四代第六任国君,在位37年;

鲁献公姬具,鲁厉公的弟弟,厉公去世,接任第四代第七任国君,在位32年;

鲁厉公经历了周穆王、周共王、周懿王、周孝王,鲁献公经历了周夷王、周厉王。

鲁真公姬濞,鲁献公的儿子,献公去世,接任第五代第八任国君,在位30年;

鲁武公姬敖,鲁真公的弟弟,真公去世,接任第五代第九任国君,在位9年;

这是在周厉王、西周共和执政、周宣王年间。

鲁懿公姬戏,鲁武公的少子,接任第六代第十任国君,在位9年;

然后这里出现一次异常,鲁懿公的侄子(鲁武公长子姬括的儿子)姬伯御杀害了鲁懿公抢了国君的大位,在位9年后被周宣王讨伐并明正典刑;

鲁孝公姬称,鲁懿公的弟弟姬称,正式得到了兄长的国君之位,任第六代第十二任国君,在位27年,是为鲁孝公。

这是在周宣王、周幽王年间。

鲁孝公,公元前796年至公元前769年在位,经历了周宣王后期、见证了西周周幽王的亡国。

鲁武公之后鲁国国君继承,仅仅是周宣王有过干预的举动。所以整个西周王朝期间,对鲁国“兄终弟及”的传承方式基本上是没有纠正的动作的,确实是非常典型的异类存在。

兄终弟及的传承方式,是前朝商王朝的传承形态,而且正是因为这种传承形态导致商王朝的“九世之乱”,所以周王朝才总结出经验教训引入了标准化规范化的传承模式,最大限度地规避了内耗和内卷。

被分封在中原、由商王朝遗民为主要成份组成的宋国,整个西周期间也是自觉采纳了嫡长子继承制的政体模式。

鲁国封地原住民的主体是殷商遗民

那么这期间,远在山东的鲁国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隐情、博弈、或者何许程度的妥协?

首先,曲阜,原为商王朝的京城,直到商王朝第十代国王盘庚迁都到殷都(现今河南安阳一带),是商王朝的政治文化、祭祀礼乐中心,商文化根基深厚;

商王朝迁都后,曲阜成为商王朝封国奄国的国都,商文化的特质依然根深蒂固;

奄都曲阜的原住民,基本上还是商王朝的遗民,而且是绝对的主流群体;

从河南鲁山旧鲁国封地一同迁入曲阜的,还有随着伯禽的殷民六族,包括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所以当时山东鲁国的国人中殷商遗民是绝对的主力;

伯禽的封国落户曲阜之后,在封地足足滞留了三年之久,才得以抽出时间前往宗周京城镐京去述职。

在回答周王朝卿士周公旦的问询时,面对为什么要过了三年之久才来汇报政务,伯禽应该是诚惶诚恐小心谨慎的,对此,史料中记载了伯禽的回复是“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

意思是说伯禽在曲阜面对殷商遗民,事无巨细意图进行移风易俗的改造。

改造是否成功呢?

两个细节可以反向推演其中的实况。

其一是分封到更遥远的东方东夷去的齐国,才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就可以回到镐京述职,为什么可以这么快速,因为齐国的君侯是抓大放小“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

在上下尊卑规范君臣的礼制方面简化礼节但是必须无条件落实执行,其他当地的民风民俗就尽量沿袭,这样各取所需各得其所,治理效率迅速提升达到预期目标。

其二,周公旦对照齐国和鲁国的治理方式,预判到未来鲁国要落后于齐国了,甚至成为齐国的附庸都是可以想象到的。

所以纵使周公旦看到了问题所在,也可能是力不从心了。

力不从心,是因为周王朝取代商王朝,本身就是一次蛇吞象的成功冒险。

现在快速咽食商王朝的遗产才是周王室的当务之急,没办法慢慢消化,人才跟不上团队跟不上,只能暂时由着各方诸侯在规则的指导下自由发挥了。

姬周和殷商之间必然存在的双向博弈和妥协

伯禽在曲阜治理鲁国,除了核心的官僚成员之外,必然得大量引用殷商遗民中的士子进入封国的管理层、执行层,甚至基本上以殷商遗民士子为主都是存在这种可能性的;

最重要的鲁国封国的军队,也只能从殷商遗民中征召,因为国民主体就是殷商士族群体。

随着殷商士人重新进入新政权的新政体中,他们的旧有观念、固有的思维模式反向影响到了鲁国的统治阶层。

《左传·定公四年》中描述得非常细致:“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于少皞之虚。”

大体就是商奄当地的士子,大量进入了“祝、宗、卜、史”等政府机构,从事“备物典策,官司彝器”的具体事务工作,听众鲁国国君伯禽的政令。

伯禽之后的三代六位国君中,每一代都有一位被定了恶谥的国君。

第二代的鲁炀公、第三代的鲁幽公、第四代的鲁厉公——

鲁炀公的炀,可以联想到后世隋朝的隋炀帝,那是集万恶于一身的君王,虽然很多是被硬贴标签的;

鲁幽公的幽,西周本朝的周幽王,那也是集万恶于一身的冤种,虽然很多也是被谣传的;

鲁厉公的厉,西周本朝的周厉王,高压恐怖的统治让走在路上的国民都不敢互相说话。

比较夸张的是,鲁炀公的谥号是他儿子的治国班底给评定的,可见朝堂之间针锋相对博弈的程度何其激烈!

兄终弟及,也不是和平传承的方式,因为鲁幽公的恶谥是他的弟弟鲁魏公给评定的;鲁厉公的恶谥,也是由他的弟弟鲁献公给评定的。

鲁幽公的君位,他的弟弟鲁魏公是通过弑杀兄长后抢夺过来的。

公元前974年,鲁幽公的弟弟姬沸杀幽公而自立,这一年西周天子周穆王即位已经近4年,而且这是周王朝立国以来第一桩诸侯弑君自立的严重事件,周王室愣是没有表态,近乎漠然,难以理解。

周王朝蛇吞象消化商王朝遗产时力不从心

当然,周穆王的父亲周昭王因为伐楚薨逝于征伐疆场,周穆王正忙于筹划复仇,也是一种可以理解的说法,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周王室当时无法顾及;但是这位弑杀兄长篡位自立的鲁魏公在位整整50年,50年间没有得到周王室的回应,还是无法理解。

(重复一遍:只能再次说明周王朝可能是力不从心了。

力不从心,是因为周王朝取代商王朝,本身就是一次蛇吞象的成功冒险。

快速咽食商王朝的遗产的过程中没办法快速消化,有非常多的后遗症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并必起来。)

所以,鲁国用了整整一个西周的时代,慢慢消化,直到进入东周时期,就君主传承这一层面方才勉强完成从“兄终弟及”向“父死子继”的嫡长子继承宗法制的转化。

所以,整整西周一个时代,鲁国为什么能特立独行于宗法制之外,是西周王室不能的本质,因为西周王朝的天子,其实每一任都有每一任的苦,用一句来描述可以是:

西周很忙,防蛮防夷防戎狄!

要么征战要么就在征战的路上......

西周其实很忙:防蛮防夷防戎狄,要么征战要么在征战的路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国君,嫡长子,五代,西周,制度,周王室,儿子,挑战,王朝,鲁国,观点评论,伯禽,国君,曲阜,鲁幽公,鲁国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国君,嫡长子,五代,西周,制度,周王室,儿子,挑战,王朝,鲁国,观点评论,伯禽,国君,曲阜,鲁幽公,鲁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国君,嫡长子,五代,西周,制度,周王室,儿子,挑战,王朝,鲁国,观点评论,伯禽,国君,曲阜,鲁幽公,鲁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