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唐宣宗李忱-从“智障”皇叔到仅次于唐太宗的中兴明君

唐宣宗李忱-从“智障”皇叔到仅次于唐太宗的中兴明君

序言

唐宣宗李忱是唐朝的第十七位皇帝,年号大中,在位十三年,对内整顿吏治,打击不法权贵,限制宗室宦官,对外强硬应对外辱,击败吐蕃、安定塞北、平定安南,收复河湟谷地,在晚唐衰落腐朽的大背景下形成难得的安定局面。

因此宣宗统治时期被称为大中之治。同时,宣宗为人明察沉断,从谏如流,恭谨节俭,直至唐朝灭亡,百姓仍思咏不已,称他为“小太宗”。

李忱出生于公元810年,是唐宪宗李纯的第十三子,由于母家身份低微(生母郑氏原为镇海节度使李锜的侍妾,李锜谋反失败后,成为郭贵妃的侍女,后被宪宗临幸生下李忱)。

再加上宪宗儿子众多,当时长子李宁深受宪宗器重,次子李恽有宦官首领吐突承璀支持,三子李恒有势力强大的母后郭氏家族(对唐室有再造之功的郭子仪孙女)做后盾。

所以李忱在这些兄弟中是最不起眼的一位,庸庸碌碌的过完自己的童年。

821年,李恒凭借郭氏宗族以及宦官集团王守澄、梁守谦的支持下击败李恽及吐突承璀一派继承皇位,李忱被封为光王。

也许是受到宫中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的刺激,李忱从小沉默寡言,目光呆滞,行动缓慢,宫中都认为他“不慧(不聪明)”。

封为光王后,李忱得了一场大病,此后更加内向,好在穆宗李恒对他不错,不仅赐给他玉如意、御马、金带,还安排母亲郭太后的堂弟郭鏶担任他的师傅。

然而好景不长,824年,穆宗因服用丹药毒发身亡,年仅三十岁。

不过穆宗倒是创造了一个历史,他有五个儿子,在他驾崩后,他的三个儿子竟然先后做了皇帝,分别是敬宗李湛、文宗李昂、武宗李炎。

对于李忱来说,论年龄比敬宗和文宗小一岁,但是论辈分,却是三个皇帝的皇叔。

有一次,文宗宴请王公贵族,席间觥筹交错、谈笑风生,只有李忱一声不吭地坐在那里,文宗干脆拿他开涮,说:

“谁能让光叔开口说话,朕重重有赏!”

于是众人一哄而上,可无论大伙如何戏弄,李忱始终不说话,看着李忱窘迫的样子,众人哈哈大笑,文宗笑得直不起身子。

到了武宗时期,武宗李炎为人豪气,对于李忱这种内向憨傻的性格更加瞧不起,对他也不甚礼遇。

不过李忱的人生很快迎来转折点。要说人运气好,挡都挡不住,846年三月,武宗病危,皇位继承问题又摆在眼前。

在当时宦官集团势力强大,有左右皇权及选择皇位继承人的权力,宦官们认为李忱容易控制,为了保障他们的权势,就把李忱立为皇太叔,成为新的皇位继承人。

加强皇权,智术治国

李忱继承皇位后,用实际行动打脸得意的宦官和看笑话的朝臣。

武宗治丧期间,宣宗应对自如,做事果敢决断,众人这才见到他的隐德,也充分解释了什么叫大智若愚。

作为李氏皇族子孙,李忱十分崇拜先祖李世民,他将《贞观政要》写于屏风之上,经常神情严肃的拱手拜读,并努力仿效太宗,以“至乱未尝不任不肖,至治未尝不任忠贤”为座右铭。

李忱深刻意识到,要想改变大唐的颓势,首先要把权力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当时主持朝政的是武宗时期的宰相李德裕,李德裕出身于赵郡李氏,早年以门荫入仕,武宗继位后的公元840年,李德裕便担任宰相、太尉,深得武宗信任,权倾朝野。

“刚才靠近我的是不是李太尉?他每看我一眼,都让我紧张的毛发直竖。”

再加上李忱偏爱科举官员,对士族门荫背景的李德裕十分厌恶。

为了抓牢皇权,宣宗打算扳倒李德裕,亲政次日便免去李德裕的宰相之职,将他外放为荆南节度使。

宣宗通过雷霆手段,扳倒执政多年,位重功高的李德裕,时人无不惊骇。

同年九月,又贬李德裕为东都留守,此后宣宗继续穷追猛打,借口李德裕枉法擅权,贬其为潮州司马,848年,李德裕到达潮阳后,又被贬为崖州司户参军,两年后李德裕病死于任上。

宣宗在极短时间内将李德裕从长安贬到洛阳,又从洛阳贬到广东,再到海南海口,与其说是贬官倒不如说是流放,丝毫不给李德裕任何喘息的机会。

此后,宣宗大力启用科举出身的官员,任用宰相,皆由自己亲自选定,结束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牛李党争”。

为了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宣宗以智术驾驭朝臣,宰相奏事时,他威严不可仰视。奏事完毕,他脸上露出笑容,让群臣聊天,或问里坊琐事,或谈宫中游宴,无所不至。

但说话正酣,突然收起笑容,严肃地告诫道:

“卿等好自为之,朕常担心卿等负朕,日后难以相见!”

“我秉政十年,皇上对我非常信任,但是在延英殿奏事时,没有一次不是汗流浃背。”

宣宗一方面极度礼遇大臣,态度非常恭敬,另一方面用威权驾驭大臣,通过恩威并施将朝堂控制在自己手中。

同时,宣宗大力抑制宦官专权,当时有一名内园使叫李敬实,气焰嚣张,遇到宰相郑朗不下马,宣宗立即剥其官服,配给南衙当贱役。

他又规定,凡是节度使有罪,监军(由宦官充任)连坐。虽然宣宗未能彻底解决宦官问题,但取得一定成效。

通过集中皇权,宣宗得以一展宏图,开启大唐最后的中兴——大中之治。

整顿吏治,严明法律

宣宗继位后,大力整顿吏治,裁撤冗官,对于没有政绩的官员,坚决不授予其官爵。

而且宣宗善于纳谏,不论是谏官论事,还是门下省的封驳,他大多能够听从。

有一次他曾想到唐玄宗所修的华清宫去放松一下,结果谏官纷纷上谏,言辞十分激烈,他便取消了行程。

另外还拜魏征的五世孙魏谟为宰相,以仿效太宗端正作风,终唐一朝,宣宗纳谏的程度仅次于唐太宗。

宣宗执政期间最重视地方最高长官刺史,他认为地方父母官的政绩,直接关系到民心向背。

他规定刺史人选被确定后,不准直接去上任,必须到京师来接受他的当面考察。他对此的解释是:

“朕以刺史多不得其人,而为害百姓,故要一一面见,询问其如何施政,以此了解其优劣,再确定是否可以任命。”

当时有一个乐工罗程,弹得一手好琵琶,极得宣宗宠爱,但罗程却依仗恩宠,因小事杀人,结果被关进大牢。乐工们为他求情,要求赦免。可宣宗却说:

“你们怜惜的是他的才艺,而我怜惜的是祖宗的法度啊。”

于是下令杖杀罗程。另外宣宗派官员整治漕运,运输江淮米从每年四十万斛上升到一百二十万斛。

正是在宣宗的大力整顿下,从中央到地方,政治面貌焕然一新,社会矛盾得以缓和,百姓生活安定。

收复河西,扫平夷狄

宣宗执政时期最成功的政绩还是在军事方面。

当初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势衰落,边防力量空虚,来自青藏高原的吐蕃于758年至776年攻取河西地区的廓州、凉州、兰州、瓜州等地。

此后当地居民与吐蕃展开一系列抗争,846年宣宗继位后,秣马厉兵,立志收复河西,与失陷于吐蕃的沙州首领张议潮暗中联系。

849年,先后收复瓜州、甘州、肃州、兰州等十州,至此陷于吐蕃近百年之久的河西地区重新回归唐朝。

“宪宗常有志收复河、迫地区,然忙于中原用兵,事遂未成。朕竟其遗志,足以告慰父皇在天之灵!”

同时,宣宗于847年出兵北上,大破北部诸山奚,禽酋渠,烧毁营帐二十万,俘获羊牛七万,辎重五百乘。

这是继武宗时期大破回鹘以后的又一次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胜利,至此北方再无大的军事威胁,北部边疆彻底平定。

在大破北狄后,宣宗将矛头指向西北,在当时宁夏地区的党项族成为边境大患,武宗发兵讨伐,但连年无功。

宣宗经过认真考察才了解党项侵扰都是因为唐朝边将侵掠其羊马,随意诛杀牧民,党项才起兵反抗。

851年,宣宗软硬兼施,一方面选用儒臣替代贪暴的边将,安抚党项百姓。

另一方面命宰相白敏中任招讨党项行营都统、南北两路供军使及邠宁节度使,率军出击党项,经过四个月战斗,党项投降,宣宗下诏赦免党项,使其安于本业。

对内强化士兵训练,修筑城池,加强防守,惩治不法官员和作乱刁民,对外用离间计并杀死洞蛮杜氏酋长杜守诚,至此占城(越南中南部)、真腊(柬埔寨、泰国等地)与唐朝通使修好,南疆平定。

然而宣宗与他的父亲宪宗一样,幻想长生不老,晚年大量服用丹药。859年五月,宣宗食用丹药中毒,身体状况非常糟糕,一连一个多月都不能上朝。当年九月,病入膏肓的宣宗驾崩,享年五十岁。

后续

宣宗经过十三年励精图治,使唐朝国力有所起色,百姓日渐富裕,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大中之治”。

因此,史学家对宣宗评价极高,认为他是和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和贞观之治的唐太宗一样的明君。

在他死后不到二十年就爆发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黄巢起义,帝国最终于907年寿终正寝,距离宣宗逝世不到半个世纪。

宣宗的努力不过是帝国的回光返照,但宣宗隐忍二十年,继承大统,厚积薄发,创大中之治,不失为一代明君。

正如司马光所言:

“宣宗少历艰难,长年践祚,人之情伪,靡不周知。尽心民事,精勤治道,赏简而当,罚严而必,故方内乐业,殊俗顺轨,求诸汉世,其孝宣之流亚欤,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皇权,宰相,李德裕,唐太宗,皇位,宦官,众人,武宗,中兴,李忱,观点评论,李德裕,党项,宦官,武宗,李忱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皇权,宰相,李德裕,唐太宗,皇位,宦官,众人,武宗,中兴,李忱,观点评论,李德裕,党项,宦官,武宗,李忱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皇权,宰相,李德裕,唐太宗,皇位,宦官,众人,武宗,中兴,李忱,观点评论,李德裕,党项,宦官,武宗,李忱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