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漳州唐代墓陵,千年守护传承至今!“开漳圣王”后裔们属于农民?

漳州唐代墓陵,千年守护传承至今!“开漳圣王”后裔们属于农民?

开漳圣王陈元光墓陵!

有时候真是不可思议,“开漳圣王”陈元光建漳至今1320年,其后裔的墓陵守护人,千年传承不绝,依照古例代代守望。无论改朝换代,还是在特殊时期的十年间,也是如此守望无怨无悔。所以,唐代陈元光将军的墓陵,一草一木都完好如初。石像、石马、石羊等唐代石雕,依然完好无损。岁月悠悠,千年依旧。昨天,沿着“圣王大道”,笔者又一次走进陈元光的坟墓陵园。

唐代石雕!(清光摄)

就在漳州市芗城区浦南镇的石鼓山,“唐开漳陈将军墓”静静矗立在这里。墓前有石羊、石狮及华表俨然无损,树木芳华。因为,历代守墓人的房屋,就建在边上。先祖开漳建功绩,世代轮护永不息。龙文区的蓝田镇梧桥村的檀林社,原村民皆是陈姓后裔,他们自称是“陈元光的守墓人”。一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末,都是村民们在轮流值守。后来,拟筹建陈元光公园,墓陵才移交政府管理。

唐代石雕…

陈元光的后裔,遍布闽南地区。笔者先辈亦属于其中一支或分支,在漳州诏安县农村。据老祖母讲述,到她的祖父一辈,家里还供着陈元光画像,还依照祖传古训规范,习武务农读书。晨练空腹训练,舞加重大刀以壮臂力,以强体能。早餐以蒸熟的猪板油,蘸糖食之。所以,身材如上图石雕形像,练得膀大腰圆,五大三粗,力大无穷。

加重关王刀!

曾经查过文献,文盲的老祖母所言,完全合乎历史记载。冷兵器时代的将士,是以膀大腰圆为标准,才能抗打耐打,并非现在追求的腹肌显露和肌肉线条。然而,穷文富武,练武需要物质保障。到了老祖母这一代,家道中落,食不果腹。练武练不成了,于是,举家流落到芗城打零工,成为城市贫民。

陈元光画像!(唐.白居易作)

陈元光将军,是唐代归德将军陈政之子,从小随父从军,精通经史韬略,曾经自著兵书。父亲阵亡后,他世袭接替父职,受命任鹰扬将军。陈元光思潮前卫,比老一辈目光远大。他采取怀柔方略,着力建置漳州郡治,立志长治久安,并首任漳州刺史长达26年。他厉行法治,重视垦荒,建立“唐化里”村庄,有如新农村建设。

他改变本地刀耕火种陋习,兴修水利,推广中原文化,带头与土著女子通婚,对开发漳州,作出了卓越贡献。据考证,当时漳州地区的总人口,不过一万二千多人而已,而陈元光与其父陈政,及祖母魏氏,前后率领的两批固始籍将士,连兵带将及家属靠近万余人,足以平分秋色。这中原军姓,成为许多姓氏的开闽始祖。

陈元光将军雕塑!

陈元光的后裔,部分人陆陆续续漂泊海外,来到东南亚一带。也有的“唐山过台湾”,充当垦丁。超过30%的台湾人,祖籍就在漳州。陈元光将军,成为继妈祖之后又一民间信仰。目前,海峡两岸及世界各地,供奉“开漳圣王”的庙宇,不计其数。多年来,关于开漳圣王的故事,摄制成多部电视连续剧,和许多文学样式。

墓地石羊!

千年历史长河,在漳籍移民中,主体有不少是陈元光及其部将的后裔。他们将陈元光作为开漳圣王供奉,与陈姓先祖实行双重崇祀。许多陈姓家族的祠堂中,供奉的就是陈元光的神位。随着移垦路线的延伸,开漳圣王庙也陆续建立。家乡的守护神的随身供奉,香火照亮创业之路,中华传承远播四方。

唐朝垂拱二年、即公元686年设立漳州,是武则天时代批准的。 唐朝时代的漳州土著先民,属于畲族人的始祖或其中的一支。 他们人居深山,刀耕火种,人性强悍,不服外族,自给自足。 公元669年,唐朝为了平定东南,开疆拓土,特派“归德将军”陈政,带着儿子陈元光,率领本部河南籍陈氏府兵,千里奔袭而来。

旗杆石座。

公元677年,陈政将军被伏击阵亡。陈元光世袭父职统领兵权。其思路目光远大,采取“屯兵落籍、定点招抚和文武并进”等办法,分化对手,稳扎稳打,大见成效,稳定了漳州全境。唐军志在统一,是顺应历史潮流。中原将士们平定边疆、开发漳州,促进民族融合繁荣统一,功在中华,利在千秋。

公元711年,陈元光被偷袭中箭,伤重不治,时年55岁。之后,其子陈垧、孙陈酆、曾孙陈谟、玄孙陈则,共五代人,担任漳州军政长官,历时一百余年。他们承前启后,发奋图强。使闽南之地,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之后,陈氏后裔鲜有入仕。陈元光的事迹在唐代史书中没有记载,但在福建民间却广为流传,民间百姓都将陈元光尊奉为神。

因为原本落后的漳、潮地带,开始接受文明的洗礼,陈元光和自己率领的5600名府兵、123员将校,都留了下来,成为漳、潮百姓的成员。这些人便是我们今天闽南和粤东许多姓氏的开基祖先,是潮州先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陈政、陈元光被称为“陈氏开闽始祖”,也是潮汕大部分陈姓人氏的共同祖先。直到宋代,陈元光的功绩才受到朝廷重视,被封为“开漳圣王”。

陈元光的子孙后代,成为闽、粤、台及南洋诸岛陈姓最主要的一支。为了表达对陈元光的祟敬之情,许多地方建有陈圣王庙。闽南的“开漳圣王庙”,如燕翼宫、威惠庙等,其规模之大,香火之盛,不亚于国内一些大型的佛、道教寺观。 台湾宜兰县礁溪乡集惠庙里的一副对联,以颂“开漳圣王”陈元光:“集五八姓军,开拓漳州成沃土; 惠万千赤子,分灵鹤岭振威风。”

漳州市区建设有一条横跨南北的“元光路”,通往墓地修建一条“圣王大道”,作为纪念。历代修复完好的威惠庙,香火十分兴旺。 陈元光的坟墓,由于千年以来有村民守墓看坟,依然保持当年模样。 更加奇特的是,唐朝诗人白居易,亲自为陈元光画过的一张工笔画像。至今图样依然存留,神情凛然,十分生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陈元光,圣王,传承,漳州,守护,唐代墓,千年,后裔,石雕,将军,观点评论,陈元光,圣王,陈政,陈氏,漳州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陈元光,圣王,传承,漳州,守护,唐代墓,千年,后裔,石雕,将军,观点评论,陈元光,圣王,陈政,陈氏,漳州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陈元光,圣王,传承,漳州,守护,唐代墓,千年,后裔,石雕,将军,观点评论,陈元光,圣王,陈政,陈氏,漳州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