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一战,李世民一次性解决了两个兄弟和自己的父亲,在一个月之后顺利登基,成为了唐朝的皇帝,对于李世民这次血腥的上位之战,民间却纷纷表示支持,主要还是因为李世民这次属于被动防守。
李世民这次兵变看起来属实是无奈之举,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根据甘肃地区发现的一处墓碑来看,
却分明是李世民蓄谋已久,且早早就做了充足的准备,只不过李建成给了李世民一次很好的机会。
玄武门之战
武德九年,突厥大兵压境,李渊为了不给李世民增加功绩,选择了李建成一系的齐王带兵,前去阻挡突厥的部队。
在出发前,李建成提议这次出兵,将尉迟恭、秦琼等人编入部队当中,
一方面这些人战力无双,很适合担任将领,另一方面,这些将军对突厥十分的有经验,可以为此战增加胜算。
身为一国之君的李渊自然很快同意了这个建议,可事实上只有李世民知道,李建成的想法完全相反,是否能打败突厥并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这次出战主要是为了让他们离开李世民,将其收服,或者杀害。
与此同时,李世民还得到密报,在为李元吉送行的当天,李建成埋伏了很多杀手,秦琼他们前脚一走,接着就直接杀掉李世民,可谓是一石二鸟的毒计。
李世民在无奈之下只能率先发动攻击,于玄武门内击杀了自己的两个兄弟,逼着李渊把皇位让给自己,
在历史记载中,李世民好像是情势所逼才有这种举动,但其中还存在着众多的疑点。
在玄武门当中,原本势单力薄的李世民,因为得到了尉迟恭、长孙无忌等人的援助,瞬间扭转了局势,而且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当时长孙无忌已经提前埋伏在了这里。
要知道这里可是玄武门,即使一个将军也不能带武器进入,更何况是援兵,多年后,一块墓碑为我们解释了这一切。
常何墓碑
这块墓碑来源于一个叫做常何的人,常何虽然不是隋唐时期的名将,但也是一个经历过风风雨雨的大人物。早年间,他也同样属于瓦岗寨的一员,随后还曾跟随太子李建成征讨河北,因作战有功,后来成为了玄武门的领兵。
别看他只是一个小小的领兵,但是实际地位和声势非常高,因为他把守的是进攻的要道,无论是几品大臣,在入宫时都要给他面子,
而且他手下的兵在玄武门都有特殊权利,如果他们发现有人会谋反,可以先斩后奏。
正是这样一个身处特殊位置的人,在死后用墓碑告诉了我们一段没有被历史记录的真相。
在碑文中,常何明确提到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前,曾多次奖赏与他,每次奖赏都非常的大手笔,其中一次直接奖赏了:
金刀子一枚,黄金三十挺,
根据唐朝初期的俸禄来看,这一次奖赏比他一辈子的俸禄都高。
其次,李世民还交代他:卫公锡骁勇之夫。这句话的意思是让他帮助李世民奖赏一些厉害的人,简单来说,就是李世民要将整个玄武门的将士全部收买。
作为玄武门的守卫者,常何与其手下的将士有一条基本原则,那就是绝对忠于皇帝,即使身为太子的李建成也不敢违抗。
而李世民收买他们的行为有着杀头的罪过,这点李世民自然知道,可是他仍旧花钱收买他们,只能说明一件事,那就是李世民很早之前就计划利用他们做点什么事情。
作为一个常年带兵战斗的人,李世民深谙进攻之道,他明白想要除掉李建成,直接大军压境是无法实现的,可是人少了又无法动手,所以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趁着李建成人数稀少的时候再去动手。
从常何墓碑的内容来看,李世民想要动手杀掉李建成,甚至逼迫李渊退位,其实是早有预谋的,
甚至有可能他已经筹划了很多年,只等着李建成露出马脚便会马上动手。
李世民在成为皇帝后,修改了大量的历史记载,所以常何墓碑所描写的,也许才是当年事情的真相,只不过常何人微言轻,也只敢在去世后,将真相留在墓碑上,等待后人权衡。
皇室无亲情,就算李世民真的对这件事蓄谋已久,也是人之常情,于公,李世民为唐朝的建立做了多少,这点没有人可以否认,
从军功方面来说,李世民成为皇帝是没有任何方面的。
于是,李渊曾答应立李世民为太子这件事也是有记载的,在得不到该有的权利后,谋划起兵也是十分正常的选择。
对于这样的观点,也有不少人出来反驳,其反驳的关键点就在于,李渊将李建成立为太子,究竟是一介私心、遵守祖训,还是李建成本人也有足够的能力,从李建成的功绩来看可以得出,李建成当太子,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因为《隋唐英雄传》的影响,很多人都以为唐朝的天下是李世民一个人打下来的,但在真实的历史中,李建成的功劳一点都不必李世民差。
作为一个将领,李建成治军有方,李渊手下的大部分军队,都是由李建成出面招募的,
而且李建成不仅对训练士兵有着极高的能力,对军队的管理也十分有心得。
李建成当年带着民间招募的士兵,仅仅用了九天的时间,就平定了西河残兵,这还要算上往返路程,兵贵神速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处理政事方面,从李建成担任太子时的表现可以看出,李建成只是一个庸庸碌碌的太子。
不管李建成怎么样,他终究是输了,输给了自己的兄弟李世民,所以在历史中,他只能以一个无能的失败者形象出现,如果当年李世民失败,那么历史上会不会有一个如此厉害的亲王,李世民的成就,会不会被李建成给掩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