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胡惟庸儿子被车轮轧死,他一怒之下斩杀马车夫,朱元璋:杀人偿命

胡惟庸儿子被车轮轧死,他一怒之下斩杀马车夫,朱元璋:杀人偿命

最近一段时间,唐山暴徒当街殴打女性的事件被推上热搜。视频中一名男子猥亵邻桌一名女生遭到反抗之后恼羞成怒,伙同其同伴暴打四名女性,被打最严重的女性至今仍在医院。

视频传出之后,顿时引起全国人民的愤慨之情。这一事件的发酵,让人们再一次意识到并不是具备灵长类生理特征的动物都能够称之为人。这些凶徒如果不被严判,真的不足以平民愤。

实际上,早在六百多年以前,处于封建时期的中原大地上,同样存在依仗势力欺压百姓的情况。明朝宰相胡惟庸的儿子被马车轧死后,一怒之下便杀了车夫。如何处理这一事件,朱元璋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矛盾的共同体

根据哲学的观点来看,这个世界上,矛盾始终存在。这是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件事物是独立而静止地存在,这也导致了事物会随着时间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就必然产生矛盾。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苹果之所以能够摆放在桌子上,就是因为苹果向下掉落的重力与桌子阻止苹果掉落的力量之间产生了矛盾。如果两者之间失去了这一层矛盾关系,这一平衡就必然会被打破。

这一原则可以说放之四海而皆准。因此,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自然也在所难免。而这一矛盾关系在封建社会体现得更加突出,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始终无法调和,因此才会经常出现农民起义的现象。

即便在太平盛世,这种矛盾依然存在,只不过所涉及的范围不大,不会波及到普通百姓而已。如果要评选出最难平衡的人际关系,夫妻关系恐怕只能排在第二,因为第一名的位置要留给皇帝和宰相。

自从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设立相国一职之后,宰相这一职位便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代名词。相国的设立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对我国的政治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在周公制定礼乐,将“嫡长子继承制”作为皇权继承的基本准则之后,长久以来皇权继承的问题终于有了解决的方案。但这也仅仅是一个原则,而且这一原则也并非无懈可击。

嫡长子继承制秉承的是以血统上的宗主原则,然而这位嫡长子未必就具备治国的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宰相的出现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宰相的意义就在于辅助能力不济的君主,以补全短板。

的确,许多案例证明,一个优秀的宰相能够使国家繁荣昌盛,管仲便是最好的证明。然而这也要在满足两个条件之下才能实现,其一便是国君信任宰相,其二便是宰相并无二心,二者缺一不可。

而且宰相作为百官之首,其能力不可谓不大。一旦宰相有意取代皇帝,皇帝的命运便不再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可以说皇帝与宰相,就如同两个人面对面站在一条钢丝上,谁都希望对方下去却又不敢轻举妄动。

这种君臣之间微妙的平衡一直延续了一千多年,直到一个人的出现,才打破了这一平衡。这个人便是布衣出身,白手起家的草根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的盘算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击败了元朝统治者和其他竞争对手之后,正式上岗,成为了中原王朝的皇帝,建立了大明帝国。中原大地在被蒙古人统治了近百年之后,终于再次回到了汉人的手中。

作为帝国的缔造者和统治者,朱元璋对权力的欲望可谓达到了顶点。因此,对于宰相的人选,朱元璋一换再换。之所以这样做,并非这些人选不够优秀,恰恰相反,换掉他们是因为他们过于优秀。

最终,宰相的职位落到了胡惟庸的头上。作为淮西集团的一分子,胡惟庸在1355年便投靠到朱元璋的麾下。身为李善长的同乡,朱元璋对他十分信任。

然而与李善长不同的是,胡惟庸尽管做事谨慎负责,但能力并不出众。尽管如此,胡惟庸最终还是在李善长的举荐之下成为了太常寺少卿,进入到权力核心集团当中。

在此之后,胡惟庸似乎受到了命运之神的眷顾,在李善长、汪广洋等人相继被罢黜之后,成为了宰相。而在他当上宰相之后,朱元璋似乎就变得温顺了很多,对他言听计从。

俗话说:“利令智昏。”从尸山血海爬上皇位的朱元璋,其果敢绝决可想而知。然而对于胡惟庸的建议,朱元璋向来不曾反驳,甚至明确表示,只要胡爱卿自行决定就好,我尊重你的一切决定。

这样反常的现象,本应引起胡惟庸的注意,甚至嗅到一丝危险的气息。然而胡惟庸却将其视作理所当然,认为自己才是大明帝国的真正话事人。这样的状况维持了长达七年之久。

在这七年当中,朱元璋变得越来越离不开胡惟庸,而胡惟庸则变得越来越傲慢蛮横,不断打压异己,安插自己的亲信。渐渐地,胡惟庸有了取朱元璋而代之的念头。于此同时,一双眼睛也在暗处闪烁着寒光。

杀人偿命

就在胡惟庸在朝中如日中天之际,一件意外的事故改变了事情的走向。胡惟庸的儿子在一次出游时,从马车上跌落了下来,紧接着便被车轮轧死。遭受丧子之痛的胡惟庸一怒之下,便将驾车的人抓来杀掉了。

在那样的年代,宰相与车夫之间的阶级有着天壤之别,发生这样的事情也毫不稀奇。而朱元璋在得知此事之后,立刻召见胡惟庸过问此事。于是胡惟庸在见到朱元璋之后便痛哭流涕,述说丧子之痛。

然而就在他哭诉到一半时,他渐渐察觉到了一丝不祥的预感。因为按照往常朱元璋对自己的态度,朱元璋早就应该上前劝慰自己。而此时的朱元璋则始终坐在座位上,神情冷漠地看着自己的表演。

在结束了申诉之后,朱元璋终于缓慢说出了令他毛骨悚然的四个字:“杀人偿命!”至此,胡惟庸才明白,自己始终都是朱元璋手中的一个玩物而已。

在这一事件的推动下,胡惟庸谋反的事迹败露,明初四大案之一的“胡惟庸案”就此展开。受牵连之人达三万人之多,而朱元璋也顺势将宰相一职撤去,就此大权独揽。

结语

古语有云:“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虽然朱元璋对胡惟庸杀人事件的处理有其政治目的,但其处理的方式却让人无法反驳,并非强加罪名。

而反观胡惟庸,自以为可以只手遮天,殊不知自己只是跳梁小丑,朱元璋对他的纵容,正是要等待一个时机来解决掉他和宰相一职。由此可见,即便权势熏天,最终也难逃公义的审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宰相,朱元璋,车夫,成为了,胡惟庸,李善长,皇帝,车轮,儿子,的能力,观点评论,宰相,朱元璋,胡惟庸,李善长,矛盾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宰相,朱元璋,车夫,成为了,胡惟庸,李善长,皇帝,车轮,儿子,的能力,观点评论,宰相,朱元璋,胡惟庸,李善长,矛盾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宰相,朱元璋,车夫,成为了,胡惟庸,李善长,皇帝,车轮,儿子,的能力,观点评论,宰相,朱元璋,胡惟庸,李善长,矛盾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