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17年,瓦岗军李密顶着巨大的压力与隋军鏖战于洛阳城外,他是痛并快乐着,痛苦的是连日来不间断的作战已经让瓦岗军出现了严重的伤亡,快乐的是隋军所有的主力部队都围绕在李密周边,这足以让李密心生欢喜:瓦岗军已经成为反隋势力中最强大的一股力量。
从四处逃窜,到如今的魏公,李密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已经占据了兴洛仓、回洛仓和黎阳仓,洛阳以东,各地起义军唯李密马首是瞻,手握数十万大军,他的目的很明确,吞下洛阳,一路打到大兴城。
李密的优势非常明显,很不幸的是他遇到了一生死敌王世充,王世充的能力并不比李密高多少,但是王世充狠辣、残忍、歹毒,做事不顾代价,不怕牺牲,凭借着不屈不饶的韧性,王世充将李密死死的拖在了洛阳以东。
李密与王世充鏖战洛阳
等待时机的李渊
洛阳以东是李密的天下,洛阳以西则是代王杨侑为尊,杨侑不过是十一二岁的孩子,真正掌控关中的是他的老师卫文升。
在杨侑与李密的中间,还有一个太原留守、右骁卫将军李渊,李渊是隋炀帝杨广的亲表哥,代王杨侑的表老爷,他的主要工作是主持山西的军政以及防备突厥的入侵,作为封疆大吏,李渊的身边自然会有朝廷的制衡力量,王威与高君雅作为副留守监视着李渊的一切。
东边的李密正如火如荼地上演着一出出好戏,早已经有反叛之心的李渊却碍于各方势力的制衡,迟迟不敢起兵,他只能默认次子李世民四处交结英雄好汉,为将来举大事做好人才储备。
收揽人才、等待时机的李渊未曾想等来了突厥的入侵,马邑太守王仁恭与李渊手下将士拼死抵抗,惨遭失败,李渊瞬间就慌神了,按照隋朝的惯例,镇边大将防守不力轻则降级处分,重则砍头,李渊的反叛之路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李渊
刘武周起兵反叛
但是,李渊没有人,虽然他是太原留守,能直接调动的部队却仅仅有几千人,想要大规模地利用太原的隋军,还需要王威与高君雅的同意。
死撑着无疑是自取灭亡,江都使者不日就会抵达太原,到时大手一挥,李渊的人头顷刻就要落地;贸然反叛也不行,几千人马根本不足以撼动王威与高君雅,进退两难之际,马邑却送来了好消息。
马邑校尉刘武周因勾搭太守府侍女被王仁恭忌恨,便拉拢尉迟恭等人起兵反叛,王仁恭被杀,汾阳宫被占,刘武周被突厥封为定杨可汗,这意思已经非常明确了,刘武周不仅成为了马邑的天子,还是稳定杨家天下的可汗。
王仁恭是李渊防备突厥的第一道防线,如今王仁恭被杀,刘武周随时都会对太原发动进攻,如此危急的局面,对李渊又怎么会是好消息呢?
因为李渊可以名正言顺地募兵了。
有了最直接的外在威胁,即使王威与高君雅一百个不愿意,也不得不同意李渊募兵的计划,新兵的招募完全交给了李世民先前结交的英雄长孙顺德和刘弘基。
拉拢突厥
募兵之后,李渊对王威和高君雅的客气便一去不复返了,在刘士龙和刘文静的联合捏造下,成功给他二人扣上了勾搭突厥的帽子,推出城门斩首示众,李渊起兵的意图已经是人尽皆知了。
可是摆在他面前最现实的问题依然存在,刘武周与突厥仍然是他身后最大的威胁,如果李渊西进大兴城,太原必定会被突厥攻破,到时进退维谷,才是真正的败亡之际。
李渊很聪明,他熟知突厥的行为作风,数十年来,突厥对中原地区虽然虎视眈眈,却从未想过据而有之,更多的是打秋风,扫荡一波之后便回归草原,过着他们的游牧生活。
物质上的金银财宝外加名义上的称臣,以及事后的和亲策略,足以满足始毕可汗的虚荣心,而力邀突厥一同出兵大兴城则彰显了李渊的政治智慧,始毕可汗不会去攻打大隋帝都,更不会攻打太原了,他所期待的不过是李渊得到关中后的贡品。
拉拢突厥
迷惑李密
万事俱备,李渊以李元吉留镇太原,率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出兵大兴城。
李渊的出兵惊动了洛阳以东的强大势力,瓦岗军的李密,关中是李密早就垂涎三尺的猎物,此时的李渊显然已经成为李密的头号敌人,一旦李渊占领关中,李密就完全失去了先机。可是李渊仅仅用了一封信就搞定了这个头号敌人。
昔年,刘玄德敕封五虎大将,身在荆州的关云长对马超极不服气,想与马超一战,诸葛亮以美髯公赞美关羽,打消了他这个冲动的念头。李渊依样画葫芦,他将位置摆得很低,推崇李密为主,直言出兵大兴城不过是不得已而为之,目的是尽早替他扫荡关中,澄清宇内。
李密很受用,长时间的居高临下已经让他忘乎所以,在李密的眼中,大他十二岁的李渊已然是他的小弟。
李渊太原起兵
进军关中,李渊跳跃龙门
李渊的低姿态带来的效果非常显著,李密更加卖力地牵制洛阳的隋军。
剩下的便只有驻守在大兴城的代王杨侑了,在这场天下剧变中,杨侑不过是牺牲品,留在大兴城的他本就是各方势力想要吞并的对象,不管是李渊还是李密,只要踏进他所管辖的领地,都是恶如豺狼的敌人。
杨侑并不甘心做一个任人宰割的小绵羊,纵使他不顾大隋天下,也要考虑自身的安危,历史无数次的证明,傀儡君主鲜有好的下场。宋老生与屈突通是他唯一能够依靠的两员战将,为了应对来自李渊的威胁,宋老生兵临霍邑,屈突通防备河东,已经做好了马革裹尸的准备。
杨侑
就在李渊与宋老生将要遭遇的时候,太原传来了消息,突厥人与刘武周背信弃义,突袭太原,收到消息的李渊哑口无言,这是他最害怕的结果,也是他最不想碰到的局面,包括他在内的军中绝大多数将领的家人都在太原,一旦太原失守,那将是灭顶之灾。
力劝李渊起兵的裴寂将他撤兵回防太原的想法告知众人,并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赞同,唯有李渊长子李建成与次子李世民坚决反对。
最终李渊还是站在他儿子这一边,哪怕是破罐子破摔,都不能回太原了,不论突厥是否突袭,一仗未打就回到太原,传扬出去,再也不会有人跟着他们李家打天下了。
突厥并没有袭击太原,那不过是有人故意散播的谣言罢了,但是李世民却硬刚上了宋老生,宋老生有勇无谋,若是固守坚城,尚且可以等到李渊军粮草耗尽,但他却经不起激将法,被李世民一激,立刻打开城门,与李渊军决战,结果遭到埋伏,宋老生被刘弘基所杀。
宋老生兵败,在他身后的屈突通充分地吸取了他的教训,躲在城里不出来,哪怕是将他祖宗十八代都骂个遍,屈突通仍旧纹丝不动。
在李世民的建议下,李建成绕过屈突通所在的河东,进占潼关,防备屈突通增援关中,而李世民则直奔大兴城。
李世民
大兴城周边此时也并不安宁,柴绍的夫人、李渊的女儿平阳公主早已经在此地孤身组建了强大的队伍,并且占有了大兴城周边的众多县城,李世民之所以敢孤军深入,奇袭大兴城,就是因为有他的这个妹妹作为后盾。
屈突通被李建成压制在潼关以东,大兴城早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屏障,李世民的大军并没有费多少力气便占据了隋朝的都城。
最不想做傀儡的杨侑最终还是被表老爷李渊推上了皇帝的宝座,当然,除了皇位,他一无所有,等待他的只有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