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湖北一明朝藩王墓,连续7次被炸盗,考古队挖掘后:文物一件不少

湖北一明朝藩王墓,连续7次被炸盗,考古队挖掘后:文物一件不少

他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儿子,是实打实的“皇二代”。

死后的陵墓也属于帝王等级的墓葬,主要有享殿7间,红墙周围可达127丈,地面建筑十分宏伟。

正因如此,这座墓葬屡屡遭到盗窃。

1937年,遭到侵华日军半个月的轰炸。

1999年以来,又曾连续七次被炸盗,盗洞最深8米,其中两次还炸穿了地宫顶。

但最后却无一人得手!

那么,他的墓葬为何如此坚固?墓中究竟藏有什么秘密?进入墓葬后,又是什么让考古队大感惊奇?

图1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这座墓葬的神秘面纱!

屡遭挖盗

2004年的冬天,湖北省钟祥市三叉河村的村支书接到一通电话。

电话里的人说,在村子旁边的山包上,看见有三四个鬼鬼祟祟的人,捂得严严实实的,手里还拎着家伙什,对着那个土包挖了起来。

村长一听,这还了得,电话一撂下,火急火燎地往山包那里赶。

村支书前脚刚到,这几个人嗖的一下就跑没影了。

他也无可奈何,只能按实情禀告了上级有关部门。

村支书之所以对这个土包这么着急,是因为这个不起眼的土包,正是朱元璋的第二十四子,朱栋和其妃子郭氏的合葬墓。

当年侵华日军的破坏,将陵园的地面建筑损毁殆尽。

图2

后又历经了数次的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害,使得这个在历史记录中,有着广阔面积的帝王级陵墓,最后只缩减到一个不起眼的土包。

其实早在1961年的时候,郢靖王墓就被列为了钟祥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更是被列为湖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文物部门长年派人看守,可见对它的重视。

但也难防盗贼猖狂。

就像开头讲到的那样,盗墓贼曾数次对此进行挖盗。

为了有效避免国家文物再次遭到破坏,因此,湖北省文物局决定对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

那么,历经波折的王墓会带给大家什么样的惊喜呢?

墓门前的怪异景象

2005年11月21日,由湖北省文物局组织的一支考古队,来到了这个土包面前。

图3

经过考古学家们的详细调查和勘探,发现墓葬封土堆呈椭圆形,高8米,东西长46米,南北宽35米,周长120米,地宫为砖室结构。

考古队的人员都激动不已。

这么大规模的墓葬,还是朱元璋儿子的墓,里面的文物肯定能让人大开眼界。

而且对考古界来说,更是重要的发现啊!

可一想到它之前那些坎坷的经历,不免又有点担心,暗自祈祷它没有遭到贼人的破坏。

不管怎样,挖掘工作仍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经过探讨,考古队准备在一个星期内先把墓道清理干净。

可就在他们刚准备动工挖掘的时候,发现这土竟然硬得像石头一样,怎么挖也挖不动。

郢靖王墓的地势比较高,墓口在墓冢封土的半山坡上,土壤干燥是正常现象。

图4

但像这么坚硬的还真是少见。

考古队费力挖开一块后,发现这是以积石层、黏土层、碎石层交错,逐层夯筑,密结度极强,怪不得这么难挖动。

光是清理墓道这样的土,就花费了大半个月的时间。

队员们按照墓葬的方向逐层向下发掘。

27天后,也就是12月18日,用来封墓室门的金刚墙,以及甬道的顶部,在考古队的努力下终于显现了出来。

所有人都激动不已!

就在人们以为马上能看到墓室门的时候,一块奇特的石头又挡住了队员们前行的道路。

它看起来就像是用砖砌了半堵墙一样。

考古队只能慢慢凿开外面覆盖着的青砖,等清理出来之后才发现,是两合墓志铭,用了上下两道扁铁箍住。

图5

考古队员们压制住想立刻打开看看的心情,小心翼翼地把它移到了屋子里。

大家都急切地想看到墓门,经过一夜的清理,终于把墓志墙清理干净了。

可谁料想,墓志墙后面的景象,又再次让考古队处在了难以下手的境地。

出现在众人眼里的是三块巨大的青石板,看起来每块约有一吨重。

并且石头的上面还用铸铁件固定了起来,四周缝隙处还被灌注了起来,用的是石灰和糯米浆。

整个看起来就是严丝合缝,根本无从下手。

眼看墓门就在眼前,偏偏被这三块巨石堵得严严实实。

到底如何才能拆除这三块巨石呢?考古队只能请来了专业人士。

面对一块就约有一吨重的巨石,这些专业人士也有点发愁。

图6

但这并难不倒他们,最终决定用旧轮胎试试。

他们用了很多的旧轮胎,堆到和下面两块巨石一样高的位置,分为两组,从上面同时开凿。

终于,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这三个大家伙给拆走了。

巨石拆走后,墓门的样子终于显露了出来。

墓门为拱形门,全部用砖封堵了起来,砌墙用的东西是石灰和糯米浆混成的。

在挖掘的37天后,12月28日,墓门终于要被开启了。

大家都想见证这么激动人心的时刻,现场聚满了各大媒体,以及附近村子的村民。

队员们先从封墙的顶部开始,敲了好一会,才出现了一条小缝,接着敲掉了离拱门上方最近的几块砖。

图7

这时,又出现了一幕怪异的景象。

刚拿掉拱门上方的几块砖头,忽然就涌出来好多白色气体。

这气体中会带有毒吗?

考古队员们不得不谨慎起来,赶紧把周围凑热闹的群众给疏散了。

又拿了一根橡皮胶管抽取了一些气体送去检测,把缺口暂时给封上,暂停了工作。

足足有四五个小时,涌出的气体终于散尽,考古队这才又开始进行挖掘。

墓道的填土,加上用了加起来约3吨多重的青石板来密封墓门,堵门后还又用砖封堵。

这种种景象表明,就是这座墓葬用来防盗的一些措施。

在挖了足足有五六层砖后,墓门终于展露在了众人面前。

这是两扇厚实的朱红色石门,上面挂着一把一尺长的锁,两扇门的中间留出了一个大概十公分的缝隙。

图8

这时,有人好奇地往里面看了一眼,虽然里面漆黑一片,但仍能看见烟雾缭绕的,白茫茫一片。

顿时,一股阴森森的凉气从这个人的脚底直蹿脑门。

进入墓室

考古队的专家们暂时也解释不清楚这个现象,但又不能停下手里的工作。

队里有人提议,可以用摄像机连上电脑进去探探。

于是,考古队就把一台很小的摄像机绑在了竹竿上,从门缝里伸了进去,对墓室内的情况进行了细致的探测。

最终,考古队将墓门的东侧一扇门成功开启!

墓门打开以后,考古队发现墓室分为前、中、后三部分,两边还有两个耳室。

最先进入的是前室,考古队发现前室里面,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都是空无一物,只有被氧化后的一层白石灰。

图9

这时,有人在前室东边发现了一处奇怪的地方。

这块儿区域的地面上有上百个规律的小坑,呈椭圆形,每个还都是十来公分。

考古队员也感到很惊奇,这会是来摆放架子的吗?

那未免也有点太多了,而且周围并没有见到木头腐朽的碎片。

再仔细一看,有个坑的中间居然放着的是一个还未腐烂的木人俑。

既然是放木人俑的坑,那其他的木人俑去哪了?

考古队开始在墓室里寻找线索,发现墓室的墙壁上有好几道沁水线。

说明这墓室不止一次进过水,而且最高的一条线有一米七多。

墓室里多次进水,木人俑自然是被泡坏了。

那这也不难解释那些烟雾缭绕的气体是什么了,考古专家说,只是普通的水蒸气。

在后来的化验结果,也证明了专家的观点。

图10

那是不是也能证明没有人进来过这个墓呢?

进入中室后,大多数东西也都已经腐朽了,但根据残留的痕迹,仍能判断出是六个很大的箱子。

中室也没有发现什么珍贵的文物,但考古队人员并没有灰心,继续挖掘。

很快,他们就在东西两边的耳室发现了重要的线索。

东西边的耳室,一眼望去也是满地腐朽的残渣,考古人员只能从残渣中清理辨认。

最后他们居然发现,这两个耳室里各摆放着三口棺材,而每个棺材里也都各躺了一个人。

从残留的牙齿判断,皆超不过十八岁,还在地上找到了六支金银簪花。

考古人员据此判定,这六具棺材内都为陪葬的丫鬟。

图11

人殉,也就是活人给死人陪葬。

最早发生在先秦时期,到汉朝的时候就已经慢慢取消了。

可到了明代早期,帝王陵墓又开始实行了这一惯例。

好在明英宗临终前,下令禁止活人殉葬,这一惨绝人寰的制度才彻底消失。

前面的几个墓室几乎什么都没有发现,那么摆放墓主人棺木的后室会带来惊喜吗?

文物介绍

一进后室,考古人员发现,在正中间摆放着一个棺床。

而棺床前摆放的一对瓷瓶让考古人员大为惊喜!

这一对瓷瓶,是存世稀少的元青花。

一个是青花龙纹梅瓶,属于郢靖王,另一个是青花四爱图纹梅瓶,属于王妃。

瓶身的小口只能插上梅枝,所以称为梅瓶。

图12

高37.6厘米,口径6.2厘米,底径13厘米,通体绘青花纹饰。瓶身腹部主题纹饰为四个菱形开光图案。

四爱图,即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梅鹤四幅图。

梅瓶上所绘人物神形兼备,特征分明,衣饰用笔潇洒自然,画工细腻。

因为元青花是用钴作为绘画的原料,而钴产自西域,完全依赖进口,成本高。

加上图案复杂的话,颜色深浅不容易控制,成品率低,相对它的价值也就极高。

后来,它和郧县人头骨化石、越王勾践宝剑、曾侯乙编钟一起并称为湖北省博物馆四大镇馆之宝。

在棺床上一堆堆的碎片中,经考古队员细致的逐层清理,总共清理出来一百多件文物。

其中的金簪、金粉盒等六件,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图13

在棺床上发现的一个小漆盒,引起了考古人员的注意,发现是一些朱砂一样的一些小颗粒。

考古人员推测,是郢靖王当时所服用的丹药。

古代帝王为了追求长生不老无所不用其极。

而炼丹用的一些原料都是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郢靖王27岁时就病逝,却也查不到原因,想必也是因为服用丹药的缘故。

东西两侧的壁龛里也发现了不少的随葬物品。

东面的壁龛里放的是郢靖王生前最喜欢的物品。

考古队在里面发现了一些重要的文物,如水晶仙子,是一个笔架;一个玛瑙的龙兽等。

龙兽的造型取自于龙生九子的嘲风,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

图14

这时候,专家们们可以确定,这个墓葬确实没有被人盗过。

因为它的防盗措施实在是坚固,即使盗墓贼进来了,看到这一堆堆腐朽的碎片,想必也不会在意。

墓室尾声

作为朱元璋最疼爱的儿子,明朝的第一代藩王,为何陪葬的物品如此少之又少?甚至可以称得上为寒酸呢?

考古学家们也是甚为不解,经过查阅资料,这才有了答案。

朱元璋是草根出身,当过和尚,要过饭,体会过百姓过的这种苦日子。

所以他上位后,极其讨厌浪费和官员贪污,因此杀了不少的贪官污吏。

临终前还颁发了一道圣旨,说金银财宝,还是留给世上的活人用吧,就不要带往阴间了,自己的儿子也不能例外。

图15

虽然不可能一点金银玉器都不陪葬,但是,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朱元璋其他的儿子死后,葬礼都不敢大操大办。

像朱元璋的第六个儿子,死后陪葬的就大多是冥器,真正的金器只有一个金镶木的腰带。

2006年1月5日,对郢靖王墓的挖掘工作结束。

最终,从郢靖王的墓里一共清理出了包括金银器、玉器、瓷器在内的文物600多件。

而且其中属于国家级文物的有100多件。

现在都陈列在湖北省博物馆里面。

对郢靖王墓的发掘,对于明代早期藩王墓葬的习俗、以及明代的历史研究,都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

龙探长说

用活人陪葬的这一制度着实惨绝人寰,令人发指。

但毋庸置疑的是,郢靖王墓的发掘,是考古界的又一重要进程。

图16

对于了解明代早期藩王墓葬的习俗,以及明代的历史研究,都提供了非常珍贵重要的信息。

而在郢靖王墓发现的青花四爱图纹梅瓶,它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更是极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巨石,进行,墓葬,部门,明朝,朱元璋,土包,湖北,山包,石头,观点评论,墓葬,考古队,郢靖王,王墓,墓门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巨石,进行,墓葬,部门,明朝,朱元璋,土包,湖北,山包,石头,观点评论,墓葬,考古队,郢靖王,王墓,墓门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巨石,进行,墓葬,部门,明朝,朱元璋,土包,湖北,山包,石头,观点评论,墓葬,考古队,郢靖王,王墓,墓门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