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高考进入第二天,考生们进行历史、政治、地理等科目考试。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题专家表示,在新老高考并行、新旧课标交替时期,历史试题注重严格贯彻依标施考,试卷结构、题量、难度适中;政治试题突出考查学科素养和学科思维品质;地理试题加强教考衔接,引导教学提质增效。
历史:引导学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命题专家表示,历史试题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党史考查进一步深化。如文综全国甲卷第42题以武汉长江大桥为例,要求学生自主阐释一则新中国的“国家记忆”,考查对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掌握程度和对祖国建设成就的情感态度,有利于深化学生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认识。高考历史试题通过选取我国五千年文明演进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史实,引导学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政治:突出考查学科思维品质
命题专家表示,政治试题突出考查学科素养和学科思维品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文综全国甲卷第21题,考查学生对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原因的认识,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意义,增强坚持“两个结合”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地理:摒弃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
命题专家表示,地理试题情境真实、设问新颖,重点考查地理学科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试题精选素材,展现新貌,关注现实。如全国甲卷第6至8题,基于希腊某区域水系演变历史,考查断层作用产生的河流重组过程与机理。地理试题通过新颖情境和灵活设问,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理解和灵活运用,引导学生摒弃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助力“双减”政策落地落实。如全国乙卷第4至5题,针对龙里豌豆尖的销售特点和市场特点设计问题,充分体现了传统农业、交通运输业、区域发展差异之间的联系。全国乙卷第9至11题,通过比较分析两地间的气候差异,考查了时差计算和下垫面对气候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