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中国的那些朝代中,有很多具有特点的朝代,各朝各代都是有很多外敌,他们喜欢骚扰边境地区,影响国家百姓的日常生活,所以各朝各代的帝王总是会想尽办法解决这些麻烦。其中具有特点的唐朝也是如此,当时的唐朝发展得不错,而且兵力非常强盛,他们有很多强大的外敌,其中最凶猛的就是高句丽。
其实唐朝之前就已经有高句丽这个国家,最早从隋炀帝时期开始,高句丽的国力就比较强盛。那么到了唐太宗时期,唐朝的军队虽然一直在南征北战,而且战绩也不错,战无不胜。可是他们竟然没有灭掉高句丽,最后还是唐高宗将高句丽灭掉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唐朝时期的历史中,唐太宗是一个比较厉害的皇帝,当时他拥有很好的政绩,曾经坐上皇位之前,就一直参与战争,拥有丰富的战争经验,而且在战场上,唐太宗非常勇猛,很多人都不是他的对手,正常来说,这样的国君应该是一个厉害角色,可是也有他做不到的事情。
其实高句丽并不是游牧民族,它是一个拥有70万户人民的国家。而且他们拥有非常成熟的农耕政权,只要中原地区发生动乱,他们就会伺机而动,想要灭掉中原地区的政权,拥有野心的国家是不容易被打败的。与高句丽同样状况的百济,也是一个实力比较不错的国家,当时苏定方率领唐军,歼灭了百济,当时他很轻松就获胜了。
其实这就是因为百济发生内讧,当时二皇子趁机夺权,皇太孙不得已投降于唐军,最后导致了他们的失败。在唐太宗时期,当时高句丽的局势与百济大不相同,他们国内非常稳定,想要攻陷高句丽是很困难的,高句丽的国家发展比较稳固,唐军只能一个一个城池去攻陷,为了让那些臣民愿意臣服于大唐,唐太宗自诩仁义之师。
唐太宗当时不能使用雷霆手段,仁义之师就要有仁义的举动。他即便攻占了城池,也不能胡作非为,还必须管控好属下,唐太宗甚至还救济他们的灾民,将自己的粮食分给非常贫困的高句丽百姓,所以这也导致了后勤的压力,行军打仗的过程中,最忌讳粮草不足,唐太宗他难道不会担心这个问题?
原本唐太宗希望用自己的诚意,换来高句丽百姓的臣服,可是毕竟没有深入了解这些高句丽的百姓,唐太宗的行为太过冒失。估计就连唐太宗也没想到,攻陷三座城市以后,他们再也无法前进,当时,由于粮草告急,唐太宗不得不撤退。这件事情也就成为了唐太宗的遗憾,直至去世都没有完成。
可是到了唐高宗时期,当时机会来了,那个时候的高句丽不像唐太宗时期那么牢不可破。当时他们国家的内部局势突然发生了变化。由于高句丽的执政官去世了,朝堂上高位虚悬,并没有确立新的人选,执政官的两个儿子为了争夺这个位置,发生了内讧,后来执政官的大儿子为了取胜,就要和唐军一起联手,希望可以打败老二。
当时也就让唐高宗有了可乘之机,他们迅速进入高句丽,因为有了内部人员的帮衬,战争非常顺利,直接就进入了高句丽。所以不仅让唐高宗成功攻陷高句丽,他还很快速就完成了,相比两个时期的高句丽,后来就是因为国家出现问题,才会导致最后被吞并。不过他们也有强盛的时期,唐太宗的失败就是很好的证明。
结语:通过以上的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原来是因为时机,唐高宗就是因为时机恰好,所以达到了显而易见的成果。毕竟时机不是等来的,高句丽就是因为国力逐渐衰弱,掌权者没有知人善用,他们国家强盛的状况如果一直持续,是不会被灭国的。就是因为出现了自私自利的人,才导致了灭顶之灾,那两个执政官的儿子就是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