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从唐代至清朝,关公为什么先后14 次被朝廷追封?

从唐代至清朝,关公为什么先后14 次被朝廷追封?

关公,关羽,本字长生,后改为云长,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年少奔走涿郡,与刘备、张飞相识。自此,追随刘备建功立业,但最终败走麦城,死在孙权手下吕蒙之手。在中国历史上,不乏英勇善战的将军,也多有为国捐躯的将领,但在英雄辈出的古代中国,关公仍然成为古代中国武将中的重要人物,并从一个历史人物发展为融合儒释道三教、和睦民族、覆盖全社会、延伸海内外、忠信义勇的化身,一个中华民族广泛认同和崇拜的符号。

从清朝开始,关公便受到了普通百姓、读书人、上层人士的共同拥戴;到了现在,关公在全世界的华人圈均有强大的影响力。关公传说是从唐朝开始的,从唐至清,封建统治者完成了对关公的 14 次追封;尊武帝与文王、孔子并列,享关庙与孔庙并祀;佛、道等宗教团体借用关公,结合自己的教义完成宗教落地。在这个过程中,关公的能力从镇守一方的武将官员变成保护神、万能神。关公影响力扩及华人圈,关公传说也随之遍及华人圈,与关公有关的传说则拓展到人物传说、史事传说、风物传说中,且变体、异文多样。

魏晋南北朝时期,关公传说主要出现在军队中,故事内容多与战争相关,例如关羽斩颜良、刮骨疗毒、关公辞曹这样同时具有英勇与忠义符号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传说。南宋政府,在与金对峙中逐步退让,直到退到淮河以南地区,南宋虽未灭国却长期处于外有金虎视眈眈,内有政治腐败、奸臣当道的困境中。在经历了北宋尚文的和平年代之后,渴望收复旧山河的爱国将领辈出。

此时,关公文化中的忠义,英勇精神得到体现,在此基础上更受重视的是他的忠义大节,关公在曹操处时能够做到“上马金下马银”,报恩情斩颜良后义无反顾的返回自己国君身边,助其成就大业的忠义。关公文化、关公信仰、关公传说得以广泛推广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以上层阶级为主的官方推动力量。在关公身上得到全面体现的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就是能够充分反映出人类良知和公正无私的社会正义伟大精神,也是儒家文化历来宣导的孝、悌、诚、信、礼、义、廉、耻精神。

关公被儒家崇奉为圣人,是儒家学说的理想人格。宋元时期,关公信仰开始成型,明代关公信仰得到普及。显圣助战情节在宋朝关羽志书中就有记载,如朱元璋与陈友谅的鄱阳湖之战。到了明万历年间,关公位列当时的四大正神之首。明朝时卫所军人成为关公信仰和关庙修建不可或缺的主体。正让关公信仰得到大规模普及的是明朝嘉靖年间的抗倭斗争之后。明朝的抗倭斗争共有两次,第一次是明嘉靖年间,倭寇侵扰我东南沿海,到了明嘉靖末年,才基本肃清了入侵倭寇,另一次是万历二十年(1582 年),明廷应朝鲜国王吁请,发兵救援,而在这两次活动中,关公信仰成为他们抵御外敌的共同精神支柱。

李钟璜《嘉定捍倭庙记》、崇祯《嘉兴县志》卷 6 中都记录了在抗倭战争中关公显圣助战的传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关羽,忠义,关公,时期,清朝,信仰,华人,朝廷,传说,精神,观点评论,关羽,忠义,关公,斩颜良,传说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关羽,忠义,关公,时期,清朝,信仰,华人,朝廷,传说,精神,观点评论,关羽,忠义,关公,斩颜良,传说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关羽,忠义,关公,时期,清朝,信仰,华人,朝廷,传说,精神,观点评论,关羽,忠义,关公,斩颜良,传说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