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朱植,是大明王朝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五个儿子,生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二月十五日,母妃韩氏。次年正月初一,朱元璋第二次大封诸王,还不满一岁的朱植被封为卫王。历史上的卫国始于周武王的弟弟康叔,辖地大致为今河南北部。如果按照这个封号,成年之后的朱植大概率会就藩河南,就此平平淡淡地过完一生。但是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明军全面收复辽东,朱植的命运也就此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改封辽王,坐镇辽东
出镇辽东
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15岁的卫王朱植和5位兄弟一起被派到山东西北部的临清接受军事训练,为就藩做准备。这个时候朱元璋心中已经决定把朱植派往辽东守边,因为为卫王组建的护卫官军已经被命名为广宁中护卫,而广宁正是日后辽东的军事重镇(今属辽宁省锦州市,位于辽宁西部东端)。对于这支护卫军,朱元璋也非常重视他们的训练和装备。当年年底的时候,数千匹从高丽国采购的战马被指定由广宁中护卫进行牧养,说明老朱对辽东部队的期望值是能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力量。
(洪武二十四年十一月)己亥,高丽权国事王瑶遣其臣金之铎等送互市马二千五百至辽东,上命定辽卫指挥佥事张忠送广宁中护等卫牧养。(《明太祖实录卷二百十四》)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三月,朱元璋正式改封朱植为辽王,封国就是广宁。至于广宁中护卫的军队人数,从现有资料来看,大约在四千多人。虽然不算很多,但考虑到其以骑兵为主,战斗力还是相当可观的。
(洪武二十五年十一月)辛丑,赐辽王、宁王二护卫军士绵布。有妻子者人四疋,无者半之。凡八千余人,布二万八千九百余疋。(《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二十二》)
辽东铁骑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正月,17岁的辽王朱植正式之国。但是由于辽东地区运输艰难,人力不足,广宁的辽王宫殿尚未竣工,因此朱植只能暂时驻扎在大凌河以北。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朱元璋依然坚决要去儿子之国,显示这位开国雄主对辽东问题的重视程度。
重臣辅助
当然作为一个卓越的政治家以及军事家,朱元璋也不会单纯地以为年纪轻轻的朱植现在就能独立承担起镇守辽东的重任。但是此时正值皇太孙朱允炆新立,功臣宿将遭到清洗的时候,派谁来辅佐,倒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
当年九月份的时候,武定侯郭英被派到辽东监督辽王府的营建工作。第二年,郭英的女儿被册封为辽王妃。郭英是最早一批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元老,又长期担任老朱的警卫工作,深得朱元璋的信任。本来他的妹妹就是老朱的妃子郭宁妃,现在两人又成了儿女亲家,更是亲上加亲。这样一个深得信任,同时又富有军事作战经验的老臣被用来辅佐辽王,也看得出朱元璋对于辽东局势的重视。
(洪武二十七年十月)己卯,册武定侯郭英女为辽王植妃。(《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三十五》)
新修给大同代王府,可见明代王府的规模
不过郭英这位老丈人不知道是不是疼惜女婿没地方住,对辽王府的修建工作过于上心。负责营建的军士被逼天天加班,苦不堪言,怨声载道。消息传到南京之后,郭英立刻遭到了朱元璋的严厉呵斥,告诉他边境军士如果逼得太紧,会遭到强烈反弹,到时候惹出麻烦就不好收拾了。
敕武定侯郭英曰:辽东军务物情,来者多言其艰苦。况边境营缮,朕尝为卿言,不宜尽力以困之。今役作军士,皆强悍勇力善战之人。劳苦过多,心必怀叛。故往往逃伏草野山泽间,乘间劫掠。(《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三十八》)
加上当时高丽国在国内的各要害地点屯集军粮,同时引诱大批女真人度过鸭绿江进入高丽为其所用。朱元璋怀疑高丽心存不轨,担心其进犯辽东,于是下旨让郭英停止营建王府,集中精力备御边境。此后于洪武三十年五月,才重新恢复营建辽王府。
广宁护卫的扩编及征战
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三月,都督佥事宋晟率领辽王府中护卫,都督刘真率领宁王府中护卫,指挥庄德领三万卫军马北上黑龙江,对归而复叛的海西兀者女真酋长西阳哈实施军事打击。(宋晟后来获封西宁侯,是明初名将。)明军进逼至忽剌江(呼兰河),随即兵分三路。宋晟率领的辽王府护卫由西北同河(通河县西伯河)进至阿阳哈寨,试图对西阳哈进行包围。可惜得到消息的女真人不敢应战,逃之夭夭,最后只抓获了女直镇抚管三并其男女六百五十余人,马四百余匹。看来面对开国明军的实力,所谓的“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不过是句骗人的鬼话而已。
西宁侯宋晟墓神道碑
但是无论如何,经过多年训练的广宁中护卫官军所表现出的战力力还是让朱元璋感到非常满意,他立刻下旨成立辽王护卫指挥使司,对辽府护卫进行扩编。
(洪武二十八年四月)甲申,命武定侯郭英会辽东都司,分调广宁、义州等卫官军,置辽王广宁左、右二护卫。凡有差遣,从王调用。(《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三十八》)
此后日渐成熟的辽王朱植开始亲自领兵,《明史》称赞他“习军旅,屡树军功。”
洪武三十一年,为了应对可能犯边的胡虏,辽王朱植率领大军赶赴开平,配合燕王朱棣一同采取军事行动。整个辽东都司和广宁三护卫除了留存少量守城士兵外,其余精锐倾巢而出。武定侯郭英担任总兵官,都督刘真、宋晟为副手,受辽王朱植统一领导。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戊午,敕武定侯郭英曰:朕有天下,胡虏远遁久矣。然萌孽未殄,不可不防。今命尔为总兵,都督刘真、宋晟为之副,启辽王知之。以辽东都司并护卫,各卫所步军除守城马军及原留一百存守斥候。余皆选拣精锐统领,随辽王至开平迤北,择险要屯驻堤备。一切号令,悉听燕王节制。(《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五十七》)
郭英画像
这是朱植人生中最为高光的一段时间,他如同一头猛虎一般巡视着整个辽东。广宁三护卫骁勇善战,还有郭英、宋晟这样的名将辅佐。而且当时在辽东重镇开原则有韩王的安东中护卫,沈阳则有沈王的沈阳中护卫,日后等韩王朱松、沈王朱模成年以后就藩,辽东三王并封。辽东明军向北可以随时北上,震慑女真各部,或者对蒙古各部实施迂回打击。如果关内有警,辽东明军也可以即刻增援。至于南面的高丽国或者后来的朝鲜国,更是不在话下。可惜,随着朱元璋的去世,新即位的朱允炆暴力削藩,逼反燕王。老朱在辽东的精心布局就此化为乌有,可惜可叹!
燕王靖难,辽王南迁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靖难战争爆发。建文帝担心在辽东的辽王朱植及大宁的宁王朱权会和朱棣穿一条裤子,下旨召二王回南京。辽王朱植奉诏回京,这一举动也为他日后的命运定下了调子。
建文中,“靖难”兵起,召植及宁王权还京。植渡海归朝,改封荆州。(《明史卷一百十七·列传第五》)
靖难成功的朱棣
出乎朱植意料之外的是,堂堂的朝廷竟然最后败给了只有区区北平一地的四哥朱棣。建文四年六月十七日,朱棣在南京正式登基称帝,这下朱植就尴尬了。当初四哥靖难,离得最近的三王分别是自己,宁王朱权和谷王朱穗。现在宁王是一起打天下的功臣,谷王是打开金川门的功臣,自己。。。无奈之下朱植也只能硬着头皮来南京朝见新君,路上他也打好了主意,辽东是肯定不能回去了,广宁三护卫也得上交,这样自己或许还能有好日子过。
永乐元年入朝,帝以植初贰于已,嫌之。(《明史卷一百十七·列传第五》)
对于朱植的请求,朱棣毫不客气地照单全收。广宁三护卫全部改隶辽东都司,辽王正式改封荆州,护卫官军则只剩一卫。
(洪武三十五年十一月)乙未,复荆州中护卫隶辽王府。改广宁三护卫为广宁左、右、中三卫隶辽东都司。(《明太宗实录卷十四》)
荆州古城墙
至此之后,朱植在荆州奉行多生孩子少惹事的原则,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制造下一代上去了。但是朱棣的目光并没有因此就从朱植身上移走,他依然时刻紧盯着这位弟弟的一举一动。
(永乐十年二月)庚辰,辽王植有罪,削其护卫及仪卫司,止给军校尉三百人备使令。(《明太宗实录卷一百二十五》)
到底有什么罪呢?《实录》只字不提,《明史》更是只写“十年削其护卫”,连是否因罪都没写。大家也都明白,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此后朱植在史书记载上只剩下某年某月某日,辽王第某子生,赐名某某。一头猛虎,终于活成了一只病猫。
永乐二十二年五月八日,47岁的辽王朱植在郁郁之中去世。六月九日,朝廷收到讣告。当时朱棣正在北伐途中,负责监国的皇太子朱高炽只能按流程“遣官致祭,命有司治丧葬。”但却没有权力赐谥。直到朱高炽登基之后,才追谥朱植曰简。
(永乐二十二年九月)癸未,追谥故辽王植曰简。册文曰: 朕惟先王之典,生既有爵,殁必有谥。 名所以彰德,谥所以表行。 故行有大小而谥因之,祖宗以来率循兹道。 叔辽王宗室至亲,分封建国,盖以有年。 今以疾薨,特遵成宪,稽行易名,追谥曰简。 冥漠有灵,欠承惟永。(《明仁宗实录卷四》)
朱植陵园百官下马碑
再补充一下辽王妃的结局。郭氏并没有在朱植去世的时候殉葬,她去世的时间是正统四年二月,此时距离朱植去世已经16年了。
结语:明太祖朱元璋对辽东局势高度重视,如果三王并封能够坚持下去,明朝必然能够在东北地区的经略上获得更大的成就。而随着靖难战争的爆发,辽王南迁,韩王和沈王则改封甘肃和山西,一切的美好蓝图就此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