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是抗金名将,民族英雄,为世人所仰慕,而他初出茅庐时的上司王彦,也是一位抗金英雄,但他却默默无闻,不为人熟知。
王彦,字子才,河东上党(今山西省长治市)人,他受父亲的影响,自幼练武,爱读兵书。后来王彦入京应试,经宋徽宗亲试,成绩优异,被授予官职,在种师道麾下,成为种家军这个传奇军队的一份子。
靖康年间,金兵在灭亡辽以后顺势南下,围攻汴京。京城危急,全国各地勤王的军队都被金军打败,损失惨重,许多人都不敢再赴汴京。王彦长年戎马,深知金军强大,但他仍慷慨弃家,散尽家财招募勇士,投身河北招抚使张所帐下,被提拔为都统制。而岳飞当时就在王彦的麾下,随他一起抗金。
建炎元年(1127年)九月,王彦率领七千士卒,强渡黄河,进攻新乡县的金兵。岳飞身先士卒,和金军激战一整天,最后王彦所部击败金军,收复了新乡,而这也是宋军自渡河以后取得的第一次大捷。
由于王彦所部战斗英勇,金军以为是宋军主力到来,调集骑兵将其包围。王彦手上没有骑兵,而且他的顶头上司张所被贬斥到了岭南,就连河北西路招抚司都也被裁撤,结果王彦等人沦为孤军。
在严峻的形势下,王彦决定率军突围,几位将领见势不妙,带兵潜逃,而岳飞也因为和王彦的意见不同离开,但成为孤家寡人的王彦没有放弃抗金,他联合两河的豪杰,继续抗金。金人对王彦恨极,以千金悬赏其首级,王彦不光要防备金军的围剿,还要担心谋财害命的强盗,每天睡觉都要换地方。
士兵们被王彦不畏艰险,坚持抗金的勇气所感动,纷纷在面上刺“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八字军”的名号自此传开。由于这支八字军作战勇敢,坚决抗金,所以名气很快就传遍天下,两河的义军纷纷响应,各地的抗金豪杰们也都来投靠。很快八字军就扩大到十几万人,给金军屡次造成巨大的损失,金军数次围剿,但都没有成功。
王彦在西夏作战多年,深知义军和精锐军队的差距,八字军人数有十余万,但他们大多是走投无路的百姓,只有一腔抗金热血,但战斗力不及金军。如果选择孤军作战,八字军迟早要被金军剿灭。为了让义军有出路,王彦一面加紧练兵,一面联系东京留守宗泽,想和他约定日期伐金。
宗泽是一位坚定的主战派,正是在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主持下,宋朝的局势才不至于一溃千里。宗泽收到王彦的信件后,大为欣喜,立刻让王彦到京城议事。王彦率领八字军的精锐渡河赶赴东京,金军一直尾随但不敢出击。
然而可惜的是,就在王彦所部抵达京师后两个月,宗泽就去世了,朝中主和派占据了大权,宋高宗也准备和金议和。王彦将所部兵马全部留给京师,请求自己率亲兵北上抗金,响应两河的抗金义士,但仍被斥责不许。主和派生怕王彦影响他们的乞和计划,还取消了让王彦晋见宋高宗的安排。王彦离开时向两河义士许诺自己一定带兵打回来,现在却连率亲兵北上都不行,心灰意冷的他遂称病致仕。
建炎四年(1130年),张浚宣抚川、陕,他素知王彦本领,故举王彦为前军统制。张浚主张对金作战,但他文官出身,不谙军事,竟然要在富平这个平原之地和金军决战。诸将不敢违逆张浚都表示同意,只有王彦和曲端反对,他们建议张浚坚守阵地,屯兵等待时机,不可在平原上与金军野战。可张浚不听,坚持出击,导致十八万宋军折损殆尽,富州,泾原等地统统丢失。
金军乘胜追击,攻打川陕,并令伪齐从中协助。王彦先后平定了李忠,桑仲等反贼,又打败了伪齐的数千骑兵,活捉敌军主将,收复秦州。
此后,王彦就一直率领军队转战川陕两地,和金军、伪齐以及川陕内部的叛军战斗。从河北山西抗金,到南渡黄河保卫汴京,再到转战川陕,王彦的抗金足迹横跨了大半个中国。王彦从未忘记过发下的抗金誓言,他的八字军也一直顶在抗金的最前线。可是随着南宋整体局势越来越差,统治者们卑躬屈膝,主和派的话语权越来越大,王彦等主战派成为他们的眼中钉。
绍兴六年(1136年),王彦率领八字军赴临安,他被解除了军职,授予浙西、淮东沿海制置副使的官职。次年王彦又因为追捕逃亡军士,和解潜军发生矛盾,两军发生了火并。朝中言官立刻弹劾王彦,王彦于是被彻底解除了兵权,宋高宗给了他一个洪州观察使的官职,并说道:“你善于管理百姓,所以让你当行政长官。”
王彦的前半生投身军旅,早年在西北边陲抗击西夏,后来又转战各地抗金,天下人都知道他是一位猛将,高宗却说王彦更适合搞行政,其目的不言而喻,不过是想夺了王彦的兵权罢了。
经历连番的打击,王彦北望中原,悲愤交加,于绍兴九年(1139年)病死于任上,时年五十。王彦死后,他艰辛创立的“八字军”也归于刘锜统制。就这样,这位将一生献给抗金事业的英雄,落寞死去,至死他也没能等到打回中原,解救百姓的那一天。
参考资料:
《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