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王安石变法究竟是北宋的“强心剂”,还是昙花一现的虚无?

王安石变法究竟是北宋的“强心剂”,还是昙花一现的虚无?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决胜南陌碾成尘”。作为宰相,二次被贬,王安石晚年写下了这首《北陂杏花》。这位北宋著名的诗人,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官至宰相,他领导的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也是非常有名,但对于变法的成效人们褒贬不一。这位叱咤文坛的诗人究竟是否称得上一位优秀的宰相,他的王安石变法究竟是北宋的“强心剂”,还是昙花一现的虚无?

危机四伏的北宋

自北宋立国以来,为了不会出现第二个“黄袍加身”的现象,在政治上,皇帝将权力多次分割,避免个别官员手握重权,甚至一职多官。也就是说一件事需要经过好几个人才能被批下来,才能完成。虽然官员的权力得到了制约,但是也造成了官员过多也就是冗官的情况。

除此之外,大兴科举,推崇文官使得国防力量也很空虚。虽然北宋为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实行“养兵”政策,兵虽多却不操练,庞大的军队看似威武,实则不堪一击,也就造成了冗兵的状况。无论是朝廷里过多的官员还是军队中大量的士兵,加之统治者修建寺庙,都需要大量钱财,这又造成了冗费的局面。三冗就像三枚定时炸弹,虽然并不会在短时间造成明显的危害,但为北宋的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庆历新政——一次失败的改革,一场恰时的铺垫

国家的财政危机和安全危机越来越明显,百姓不得不承受各种苛捐杂税和战乱,在这样的重压下,必然会有人揭竿而起。眼看局势越来越混乱,庆历三年,以范仲淹为首的保守派向仁宗提出了新政的建议,得到了仁宗的肯定后,庆历新政拉开了帷幕。针对北宋积贫积弱的形式,新政提出明黜陟、均公田等一系列政策,虽然在政治机制上有了一些微小的改变,但同时触犯了不少贵族世家的利益。一时间,各种诋毁反对的言论传到仁宗耳里,其中非常著名的就有朋党论。一年的时间,新政的核心人员都被贬离朝廷,新政最终宣告失败。

王安石变法——继商鞅变法后的一场巨大社会变革

庆历新政的施行并没能改变北宋严峻的形势,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仍然在加剧。沉寂了一段时间的改革呼声再次响起。这样的社会现实下,一场更大的改革正在酝酿,那就是王安石变法。嘉佑三年,王安石在进京述职时向仁宗提出变法的建议,却没有被采纳,到治平四年,欣赏王安石的神宗即位,他十分看好王安石的变法。所以在熙宁元年四月,当王安石再次提出全面改革的想法时,神宗心动了。熙宁二年,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变法正式开始。此次变法持续了十五年,目的正是为了解决三冗的危机。

在政治上,他改革了取士之法。主要包括改革科举、整顿太学和唯才用人,其实这方面本身并没有太大影响,主要是为了给自己的变法造就舆论烘托。

值得关注的是他的富国之法。面对巨大的财政空缺,他的青田法和募役法都为国家带来了极大的收入,但是本质上是从百姓处压榨而来的钱财,这些政策让贫苦人民的负担又一次加重了。方田均税和农田水利法也为政府带来了收益,但强制百姓兴建水利实际上也是对人民的压榨。市易法和均输法主要针对的是市场经济,其先进程度是值得肯定的,但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发展程度,并不能起到很大的反响和效果。

在强兵的政策上,王安石认识到士兵良莠不齐的情况,进行了包括操练士兵、修整武器和减少不必支出等改革。总的来说,面对三冗的问题,改革确实都有涉及,效果最为显著的就是在财政方面,国家的财政确实得到了改善,但是也正是这一点被人们诟病,因为这些钱财是通过对百姓过度的施压而得到的,换句话说,这样暂时的繁荣实际上是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整体来看,为了改变当时积贫积弱的局面而施行的变法,在积贫方面,确实是缓解了国家财政危机,在积弱方面,也打破了西北战场屡战屡败的局势。但是变法对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百姓的利益。最终的失败,远远不只是神宗的动摇和部分朝臣的反对,还有变法本身的“急进性”和“功利性”注定了它的失败。

生不逢时的变法

王安石变法从古以来就被看作是一场失败的变法,甚至于人们认为它间接地导致了北宋的灭亡。直到民国时期,当列宁马克思渐渐走进人们生活,面对西方列强的炮火,人们发现无论是商鞅变法还是王安石变法,都有其非凡的可取性。

梁启超在《王荆公》中称王安石是社会主义学说的先行者,列宁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们认为王安石变法中的思想性和阶级性都是远超同时代的,可以说是社会主义的体现。尤其是对于商业进行数字管理的看法,是反抗野蛮统治的人类思想的文明智慧,虽然因为科技等条件的制约,未能实现,但不能否定它的先进和正确性。

正如上文所说,虽然王安石变法在民国以来得到许多名人为它正名和支持,它确实是不适合于那个时代的。尽管有先进的经济思想,但在当时的北宋,这些经济政策无异于对百姓施压以为国家谋得财富。还有所谓的社会主义思想,虽然是正确的,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根本施行不了也没有说服力和可持续性。再加上王安石本身对于变法成效的要求太高,无形中变法就显得过于急功近利和用力过猛,就有了百姓因为重税苦不堪言、市场经济完全违背了客观发展规律、急政和苛政的说法了。

王安石变法本质上是没错的,可因为个人的心态和社会的背景,在当时的北宋不但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反而是将北宋推向灭亡的又一尝试,如果发生在别的时代,也许就是不一样的故事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社会,国家,新政,强心剂,王安石,财政危机,人们,政策,百姓,改革,观点评论,新政,王安石,庆历,北宋,仁宗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社会,国家,新政,强心剂,王安石,财政危机,人们,政策,百姓,改革,观点评论,新政,王安石,庆历,北宋,仁宗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社会,国家,新政,强心剂,王安石,财政危机,人们,政策,百姓,改革,观点评论,新政,王安石,庆历,北宋,仁宗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