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由于东晋十六国和五代十国时期的线索比较乱,所以很多历史读者经常对这两个时期存在误解。甚至去年,某著名的大作者在论到北齐高欢的时候,还跟读者互动探讨北齐局势的时候,说了一句“五代十国的历史太乱了”:这是典型的把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混淆了。
在五代十国中,有后唐和南唐这两个王朝。那么,这两个王朝是否和唐朝有渊源?
其实,这个问题不大好探究,个人觉得,在法理上,是存在渊源的。
1、大唐的解体与复辟
虽然多数历史类读物认为,西元907年,唐朝被藩镇灭亡。但其实个人觉得,907年只能代表唐朝的解体,或者说唐的中央政权灭亡。因为在地方上,还是存在很多奉唐朝为正统的藩镇。
比如晋王李克用,坚持使用唐朝年号,坚持以唐朝的晋王自居;吴王杨渥也是如此。而且,李克用和李存勖父子也常年率领唐朝的晋藩军队和后梁朝廷交战,口号之一便是讨伐后梁逆贼,复辟唐朝。
不过,朱全忠担任后梁皇帝期间,后梁的综合实力碾压李存勖,因此在朱全忠在世的时候,李存勖的晋藩集团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不过,这一切随着朱全忠去世,而发生逆转。
随着后梁陷入衰败阶段,李存勖宣布称帝,国号唐,这便是后唐。随后不久,后唐灭掉后梁。
后唐灭亡后梁以后,李存勖认为,他和父亲李克用一直是大唐的晋王,且一直是复辟唐朝,因此不能承认后梁的合法性。并认为晋藩——后唐,都是唐朝的延续和复辟。
当然实际上,李存勖属于沙陀人,和唐朝宗室不是一家,且李存勖追李克用为太祖。这一切说明后唐和唐并不是传承关系。但是李克用既然被唐朝皇帝赐姓为唐,从这个角度来看,也算得上唐朝的宗室,而且后唐的法理依据是复辟唐。所以历史上,关于后唐的争议很大。
2、南唐
话说就在朱全忠做后梁皇帝期间,唐朝的吴藩发生了变化:吴王杨渥被属下大臣废掉,最终大权落在徐温等人手里。之后徐温在吴国清洗了其他对手,大权独揽。
后唐时期,徐温去世,其养子徐知诰接收了徐温的大权,继续担任吴国事实上的老大。在这期间,吴国的傀儡吴王杨溥在徐知诰的支持下称帝,但本质上,杨溥依旧是傀儡皇帝。
到了后晋石敬瑭在位期间徐知诰胁迫当时的吴国皇帝杨溥禅位给自己。起初徐知诰的国号为齐,但随后不久,徐知诰声称自己其实是唐宪宗的后代,也是唐朝皇族。所以,徐知诰宣布更名为李昪,国号方面也改齐为唐。这便是历史上的南唐。
不过法理建构这块,其实很值得玩味。因为起初,李昪的齐国法理来自吴国的禅让。当然吴国的法理性也很差。毕竟吴国只是唐朝的一个藩镇而已,没有称帝的法理依据。但随着李昪以唐朝宗室自居,这也意味着,自己建立南唐的本质,是复辟唐朝。
当然历史学界普遍认为,李昪的唐朝宗室身份其实是一种附会,本质上来看,他并不是唐朝宗室的后代。但是这不影响李昪的主张。
在时间线上,唐——唐的晋藩——后唐——南唐,是可以连贯的。所以清朝时期有历史学者认为,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属于伪朝,晋藩和后唐是延续唐法统的政权,到了后唐灭亡以后,由于南唐建立,所以南唐接力后唐,是唐的延续。而南唐灭亡的时候,已经是北宋了。所以唐宋是可以连贯起来的。这种历史观念,无疑是否定了后晋、后汉、后周的正统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