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1998年,印尼海域打捞起一艘古沉船,船上文物属于中国唐代

1998年,印尼海域打捞起一艘古沉船,船上文物属于中国唐代

神秘的古沉船

1998年,印尼海域打捞起一艘古沉船,上面将近7万件宝贝,全部来自中国唐朝。

其中一件文物,更是为我们解开了一个千古之谜。

打捞起沉船宝藏的消息轰动了全世界,也引起了中国的高度重视。但是捞起沉船的商人拒绝归还沉船宝藏,并表示想要带走可以,先拿出4000万美元。

那么,这艘古沉船究竟有什么来历?为何会在千年前沉没在印尼海域?

这7万件沉船宝藏又该何去何从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黑石号”古沉船背后的故事。

勿里洞岛的宝藏

1996年的一天,一位来自德国的水泥厂商人沃特法,在视察建在印尼的工厂时,偶然听到了工人们的闲聊。

工人说,在印尼的婆罗州和苏门答腊岛屿之间的海底,藏着很多沉没的古代珍宝。

在这片海域中央,还有一座勿里洞岛,意思就是“海螺之岛”,曾有渔民到这座岛附近采海参,结果却带回了一船奇珍异宝。但财宝引来了强盗,这个渔民最后被害身亡,没有人知道他究竟在哪里发现的宝藏。

这原本只是当地流传的故事,工人们只是随口一说。谁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德国商人沃特法牢牢记住了这个故事,并决定带上一支潜水寻宝队,去那片海域试试运气。

打捞海底的宝藏,这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很难,往往是风险与收益并存。但当时,沃特法的水泥厂生意不好,他正为此犯愁,就需要一个像打捞宝藏一夜暴富这样的机会。

抱着寻找宝藏的念头,在这片海域展开打捞的人,不止沃特法一个。但大多因为各种风险和纠纷,最终一无所获。

沃特法却顾不上那么多了,他先是与印尼政府签订协议,将来若是打捞到了宝贝,就要由两者共同分享,接着又请来了一支专业的海底打捞团队,火速赶往那片神秘的海域。

作为一个热爱潜水的人,在打捞团队展开工作时,沃特法也没闲着,穿上潜水服,跟着一起潜入海底。

在此期间,沃特法也了解到,这片海域的水底,分布着大量的珊瑚礁,对渔船很不友好,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触礁沉底。

经过漫长的搜寻,一年后,沃特法他们果然在海底发现了一艘沉船。

他们欣喜若狂地将沉船打捞起来,却发现这艘沉船是一艘明代鹰潭号,船上只有一些普通的瓷器,价值不高。付出一年的艰辛,最后却只找到了这样一艘船,让所有人大失所望,甚至失去了继续寻找的耐心。

但作为“金主”的沃特法,仍然坚持继续寻找,于是打捞团队又在这片海域寻找了一年之久,期间又找到了一艘明代巴考号沉船。

这次沉船上足有几十件珍贵的金银瓷器,大家收获颇丰,心满意足,正觉得沃特法会就此收手了,沃特法却产生了奇妙的预感,坚持继续打捞。

于是在1998年8月份,打捞团队在来到勿里洞岛附近时,在一块巨大的黑色珊瑚礁旁发现了一艘装满了大量珍宝的沉船。

他们起先也没想太多,就当作普通的沉船开始打捞。但是一段时间后,所有人都傻眼了——沉船上的宝贝多得像是无底洞,竟然怎么都打捞不完。

“黑石号”

印尼海域打捞起一艘古沉船上,竟有将近7万件珍宝,而且全部来自中国?

这个消息一出,顿时轰动了全世界。

作为打捞队“金主”的德国水泥厂商人沃特法,因为是在黑珊瑚礁附近发现的沉船,所以就给沉船起名叫“黑石号”。

黑石礁一带位置刁钻,船只一不小心就会触礁,虽然沉没的位置不算特别深,但沃特法一行人耗费了难以想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他们打捞队从1998年8月开始打捞,足足用了10个月的时间,终于在1999年6月,才将“黑石号”上的沉没的珍宝基本打捞完毕。

在打捞结束后,沃特法粗略地进行了清点,结果却让他大吃一惊。

这些沉船宝藏的数量,远远超出他的预料,光是打捞出水的瓷制品数量,就已经超过了6万7千件,而且每一件的做工都十分精美,看起来绝非一般用品。

除了这些瓷器,还有为数众多的珍贵金银铜器。

沃特法在检查时也发现了,这些瓷制品上,有很多都带着类似汉字的文字。当时沃特法心中就有了怀疑,难道说这艘古沉船,是从古代中国出海,来到印尼海域的吗?

沃特法当然是希望年代越久远越好,这代表着瓷器也越值钱。

他专门邀请了考古鉴宝领域的专家,这些被请来的专家们也吃了一惊,沃特法他们打捞出来的这批文物,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高得惊人。

他们仔细地对这些沉船宝藏做了鉴定,最终确认,古船沉没的时间,大约是在公元9世纪上半叶。而这些沉船文物所处的年代,应该是中国唐中叶时期,与古船沉没的时代非常相近。

等到“黑石号”被打捞出水后,专家们又对船体展开了研究。他们发现,“黑石号”是一艘用西非木材和绳索“缝制”起来的船,在那个年代能有这种技术水平,又能用得上产自西非的木材,似乎只有阿拉伯国家。

专家们还在“黑石号”的残骸船底发现了一个大洞,再联想一下它所在的这片海域,遍布黑珊瑚礁,专家们认为,“黑石号”应该就是无意中触礁沉没的。

而它和船上的文物之所以能够保存得这样完整,可能是因为沉底时,海床上的构成物质是黏土,很快就以半掩埋的方式,将“黑石号”保护起来,使得这艘船和船上的文物得以免遭海水的侵蚀。

“黑石号”的消息,也在中国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当我们听说沃特法想要将沉船上的文物进行拍卖时,曾找过去希望他能将文物归还。

但沃特法却一口回绝了,还表示想要带走可以,先拿出4000万美元。

回到家乡

印尼打捞出水的海底宝藏,全部来自中国?中国想要回去,必须先拿出4000万美元?

这个高到有些离谱的价格,在打捞团队的组织者沃特法看来,非常合理。

这艘沉船“黑石号”上装载的货物,大多存放在专门烧制的“大堆”之中,保存非常完整。沉船上光是瓷器,就有6万7千多件,全部来自中国唐朝时期。

其中,最多的瓷器出自长沙窑,制式五花八门,从盘到碗,再到各种杯、瓶,有各种各样的类型,一举颠覆了中国陶瓷界长久以来,对古代长沙窑瓷“鲜少出精品”的认识。

仅从这一点来看,这批沉船瓷器就很有必要带回国内,仔细研究。

中国的考古专家曾赶赴印尼,近距离欣赏那些出水的瓷器。他们比国外的专家更专业,一眼就看出一些瓷器所写的文字,比如“茶盏子”等字,代表的是这件瓷器的用途。

另外还有些瓷器上,竟然还写着出产商家的店名,打广告的意味扑面而来。

此外,他们还发现,有很多瓷器的制式造型,不像是中国古代常见的类型,带着浓浓的阿拉伯气息,有些瓷器的碗心甚至绘制着“安拉”的字样。

这就说明,早在唐朝时期,人们不仅已经会“打广告”了,还会面向海外顾客进行定制。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这些数量巨大的瓷器,沉船上还有不少金银铜器,光是铜镜就有30件。当中国的考古专家看到其中一面铜镜时,顿时惊讶得合不拢嘴。

这面铜镜上篆刻着“扬州江心镜”的字样,这种铜镜一直存在于史书古籍之中,是一种专门进贡给皇家的贡镜,但我国的考古界此前从未发现过类似的镜子,在这一领域,始终一片空白。

这面铜镜的出现,无疑是解开了一个千古之谜,证实了这类御用贡镜的真实存在。

可惜的是,这些对中国考古有着重要意义的文物,最终没能回到国内,而是被沃特法以4000万美元的价格,连船带宝物,一起卖给了新加坡。

如今,这些宝物就存放在新加坡的亚洲文明博物馆中,而在2020年,为庆祝中新建交30周年,新加坡特意挑选出168件来自“黑石号”的珍贵文物,放置在上海博物馆进行展出。

这些文物不能真正地回归中国,属于憾事一桩,但最终还是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在了中国人面前,静静诉说一段古老的往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海底,海域,印尼,打捞,中国,宝藏,沃特法,沉船,文物,瓷器,观点评论,印尼,黑石号,沃特法,沉船,瓷器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海底,海域,印尼,打捞,中国,宝藏,沃特法,沉船,文物,瓷器,观点评论,印尼,黑石号,沃特法,沉船,瓷器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海底,海域,印尼,打捞,中国,宝藏,沃特法,沉船,文物,瓷器,观点评论,印尼,黑石号,沃特法,沉船,瓷器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