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唐太宗李世民,大家一定会想到那个玄武门之变中杀兄逼父,出任大唐CEO,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6666的皇帝之一,其文治武功创立贞观之治可以称为少有的千古明君,但是这位千古一帝也有着十分可爱的一面,那就是爱子如魔,尤其是对待唐高宗李治。
贞观二年(628年)六月李治出生于东宫的丽正殿,唐太宗很高兴于是大宴群臣,还下令只要是这一天出生的人都会得到奖励。
“六月庚寅,皇子治生,宴五品以上,赐帛有差,仍赐天下是日生者粟。”
你出生,你爹最多请个几桌的人,还是靠你赚回当初送出去的红包。贞观五年(631年),李治还是个三岁小屁孩,话还说不清就被封为晋王(太原是李唐的龙兴之地,李世民的儿子中只有他是从没改封过的,不知是否天意,最后也是他成为李世民的接班人),后来还得了个右武候大将军头衔。贞观十年,长孙皇后病逝,李治这时候才七岁。从此,唐太宗就亲自带着李治,让他和自己住在一起,既当爹又当妈,从饮食起居到心理健康,都要一一过问,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屡加慰抚,由是特深宠异”
。即便到了李治按制该出宫居住的年龄,唐太宗还是不放他走。大臣们左等右等,都没看他们英明的陛下提起此事。其实唐太宗压根就没有让李治搬出宫住的打算。
太宗爱晋王,不使出阁”;“然晋王,陛下亲自抚养,至於成立,上圣深慈,偏所锺爱”。
《长安志》记载李治在宫外有一座‘尽一坊之地’的晋王宅,但是实际上他在被立为太子之前都没有离开过父亲出宫单独居住过(《旧唐书·李璿传》)
皇帝不急,大臣急,依照礼制,太子必须居住在东宫。太宗却公然违反,于是褚遂良、刘洎分别在贞观十八年、二十年相继进谏,恳请皇帝不要留太子在身边一味溺爱,放其回东宫。在以褚大人和刘大人为首的大臣们轮番轰炸下唐太宗只好忍痛割爱,让李治搬出自己的寝宫。可没过多久,相思成病,没有儿子暖被窝,睡不着觉啊,又让李治搬回来。
就这样,唐太宗就儿子是否该搬出寝宫一事,与大臣们打拉锯战,一打就是好几年,李治也快哭了。耶耶啊,不是我不想住这儿啊。可是,我也要有自己的空间啊,我想和心爱的人在晚上看星星看月亮,谈人生谈理想,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啊。最后,唐太宗终于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让李治半个月住自己的寝宫,半个月住东宫,这件事才算了结。
唐高宗李治剧照
以上那都不算什么,
下面才是水雷出没,请注意!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出征高句丽,在定州与儿子李治分别时,
自幼与父亲朝夕相伴的李治非常不舍,连日哭泣,唐太宗便对他说道:“你自幼在我身边,像婴儿一样,我此番出征,你正好可以借机锻炼一下,为什么要哭呢?”李治则回答道:“我7岁时母亲便去世了,父亲你一直把我带在身边,朝夕相处,从来没有分开过,一想到我们要分开,我就忍不住伤心。”唐太宗闻言也泪流满面。于是
父子俩商量好为方便及时了解彼此的生活起居情况,
首创了飞表奏事制度,
李治会经常写问安信(飞驿递表起居),而唐太宗收到信后也会立即回信(递敕垂报)。
但有一次,唐太宗都收到来自大内的奏表两次了,却还不见儿子这边的来信,于是他万分着急,后来在得到李治的来信后立即回信向儿子表达了担忧之心并告知他辽东战场方面的状况,于是就有了这篇著名的《两度帖》。
两度得大内书,不见奴表,耶耶忌欲恒死,少时间忽得奴手书,报娘子患,忧惶一时顿解,欲似死而更生,今日已后,但头风发,信便即报。耶耶若少有疾患,即一一具报。今得辽东消息,录状送,忆奴欲死,不知何计使还,具。耶耶,敕。
翻译一下是:
两次收到大内送来的文书,但是没有收到稚奴你的信,呜呜呜,粑粑我担心得要死。刚才突然又收到你的信,说是娘子患病了,我的忧虑才消解,顿时人都精神了些。(OS:在你的心里,粑粑比不上你的娘子重要吗?)从今天起,你要是有点小毛病,就立马告诉粑粑。粑粑要是生病了,也会告诉你的。粑粑想你想得要死要活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就酱吧。爱你的粑粑。好吧,太肉麻了,李世民你千古一帝的威严哪去了?
两度帖原文
不仅如此,李治在听说唐太宗征战期间一度距离“贼城不逾百步”后,紧张到“魂飞胆战,莫知自处”,连忙向自己的父亲表示“伏愿思宗社之重,以亿兆为心”,告诉他打仗别那么勇猛,做儿子的很担心。于是唐太宗立即回了一封《克高丽报皇太子书》,表示自己自从收到他的信后,因为想着自己的儿子会担心,“所以不执斧钺”,而且“此后必不亲行阵,勿为忧虑也。”
而且就在唐太宗亲征高丽之前,李治是一路送到了定州。直到不能再送了,面对依依不舍的爱子,唐太宗就指着自己身上的衣服说:“不到我们父子二人再相见的时候,我绝不会换下这身衣服。”所以唐太宗的这件衣服是穿脏了又穿破了,连大臣都看不下去了劝他换一件,他却死活不肯答应。后来唐太宗听说李治正在赶来迎接自己的路上,于是迫不及待地带领三千护卫率先飞奔进入了临渝关,途中正好与李治相遇,直到此时李治进献了新衣服,唐太宗这才换下了身上这件已经穿烂了的袍子。
唐太宗李世民征高句丽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