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明代宗朱祁钰临危受命挽救了大明朝,为什么还是遭至夺门之变?

明代宗朱祁钰临危受命挽救了大明朝,为什么还是遭至夺门之变?

1449年,八月十四日,蒙古瓦剌部将明军围在土木堡,次日以议和为由发动了惨绝人寰的屠杀,明军二十万精锐死伤七八,皇帝朱祁镇被俘。史称"土木之变"。

八月十六日,一路驿卒马不停蹄,将明军战败和皇帝被俘的消息传回京城。一时间举国哗然。京城商贾名流举家南逃,城内只剩下了老弱病残的守军一一一因为之前三大营的精锐部队己全部葬身土木堡。

接下来瓦剌骑兵利用朱祁镇作为人质,一路叩开城门,明军溃败,势如破竹,大明王朝岌岌可危。

为不再受瓦剌军胁迫,孙太后下懿旨:尊朱祁镇为太上皇,封临时监国的朱祁钰(朱祁镇同父异母的兄弟)为皇帝,命于谦为兵部尚书,重新启用从土木堡逃回来的大将石亨,宣诏各地军师赴京驰援,由此掀开了波澜壮阔的京都保卫战。

随着战争的进程,大将石亨带领明军多次击败瓦剌骑兵,收复北方领土,将也先部众赶出长城以北,而朱祁镇还有一点剩余价值,被也先带去了漠北,史称“北狩”。

朱祁钰(1428年一1457年)火线继位,成为明史上的第七位皇帝,在位时间(1449年一1457年)八年,年号景泰,史称明代宗。

但八年后,宫里又发生了骨肉相残的夺门之变。朱祁镇二次登位,再次执掌大明帝国,朱祁钰被贬谪为郕王,不久后死去。死后被朱祁镇赐谥号为“唳”。

历史来了个大回环,朱祁钰在位八年,江山稳固之后,为什么还是发生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夺门之变呢?让我们提淬一些史实,与大家一起共同解读。

明代宗朱祁钰剧照

弃盟

京都拱卫于国于家是一个历史转折,是一次伟大的胜利。至少它维系了大明朝后续近两百年的江山。

可这次胜利却让朱祁钰烦恼不已。

稳定了政局,万万人之上的皇帝位并没有给他带来快乐。因为太上皇朱祁镇没死,而是去“北狩”了一一一只要没收到朱祁镇故去的确切消息,这个阴影他将挥之不去,甚至成为他的心头大患。

北京保卫战的时候孙太后曾有嘱咐,他还记忆犹新一一一无论朱祁镇是生是死,朱祁钰身后还是由太子朱见深继承大统,自已无非做个保家卫国的过路皇帝而已。

当然,这没有什么正式文本,也没有什么秘密诏书,而是一种口头承诺。

承诺有时候往往重于誓言,甚至比誓言还要金贵,因为它是一个人灵魂和人格最好的延续。

可朱祁钰慢慢地开始失信了。

因为他坐在奉天殿上,拥有了至高无尚的权力 ,掌握着千千万万人的生死。皇权的诱惑让他开始膨胀,他有资格,有这个能力和权力可以不兑现诺言了;何况,他只是承诺于孙太后一个人,全天下没有其他人知道。他抱定了主意,同时也挣扎着,犹豫着。

孙太后剧照

咄咄逼人的也先

也先的确可恶,不光他的骑兵大举南侵,最终两败俱伤,双方成割裂之势。随着瓦剌军战败,退回漠北后,不太懂政治的也先,这时候居然同意与明朝议和。两层意思,一则以太上皇为条件,只要明廷同意他的要求,岁岁“纳贡”,他愿意放回太上皇;二则,放回太上皇后,双方签订盟约,大家井水不犯河水,保持边疆宁静。

也先看似个粗人,实际上够精明,同时派遣使臣大摇大摆地递上国书。

好计谋!一石二鸟,满朝文武皆知,让朱祁钰骑虎难下。他猜想,朝廷难道不念及太上皇的安危?祖国应该不允许骨肉分离吧!

可也先万万没想到,朱祁钰面对他的来使两个字就解决了一一一沉默,不予回应。朝臣的上谏也被束之高阁,如泥沉大海。

漠北的朱祁镇得到被拒绝回家的消息后,内心翻涌,每日面朝南方不住回望,虔诚祈祷,仍旧抱着一个信念一一一南归。

也先早就觉得朱祁镇是个多余的人,没得到具体回复之前,他仍然贼心不死,继续向明朝提要求。这时候他的要价降得更低了一一一蒙古荒原缺吃少穿,除了牛羊奶外别无长物,只要有点意外之财就足之够也。

他几次遣使前往明朝议和,使者死皮赖脸才得到了高规格的接见,这一次真的到了天庭,引起了朱祁钰的重视。申明一点,也先屡次遣使并不是为了朱祁镇完壁归赵,朱祁钰的重视也只是因为民心不可违,躲避舆论的压力而己。毕竟,几个月前,满潮文武包括他自已都还是朱祁镇的臣子。

瓦剌也先剧照

压力山大的朝议

内阁老臣王直很念旧情,特别理解朱祁镇的孤苦无依,于是,奋不顾身写下了一章奏折。

“陛下天位己定,太上皇还,不复莅天下事,陛下崇奉之,诚古今盛事也”。

王直这份奏折卷起掀然大波,差点遭至杀身之祸。最后不了了之,但它确实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面对排山倒海的压力,朱祁钰实在顶不住了,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朝议,这次朝议有兵部尚书于谦、胡滼等参加。

关于这次朝议明史记载得很清楚。让我把他拆开。

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曰“朕本不欲登大位,当时见推,实出卿等”。

什么意思呢?

一般朝臣建议遣使迎回太上皇,皇帝很不高兴。不过他面对的都是朝廷重臣,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说:“我本来就不打算当皇帝,北京拱卫的时候就推托,都是因为你们的拥立啊!”。朱祁钰窘迫得不能再窘迫了,他的内心对迎回朱祁镇千万个排斥。

“谦从容曰,天位己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辞矣。”

于谦说:“现在皇帝您已坐稳江山,不可能再有其它变数了,所以这时候应当迎太上皇回来。万一错过机会,也先图谋不轨,留下遗憾,我们大家都有责任”。

帝顾而改容曰:“从汝,从汝”。

朱祁钰听了于谦的话,因为于谦的话说到了他的心上(其实于谦的话和之前王直的奏折如出一辙),解开了他心中释疑,于是变得和颜悦色起来:“就照你的意思办吧!”还重复了两次。可见于谦当时在朝廷的份量。

“先后遣李实、杨善往”。这句话不用再解释了吧!

这是一个惊心动魄又耐人寻味的画面,这次朝议决定了朱祁镇的下半生。

王直剧照

可笑的奉迎

任务落实了,一个小小的结事中李实被破格提拨,作为奉迎大使准备出发了。可带的国书上面只谈议和,对迎回之事只字不提,李实也不管不顾.。

这还需多解释吗?破格提拨必须要为朝廷效命,如果不按朝廷的授意办理,回家提头来见。一个结事中敢违抗皇命?哪怕借他一万个胆子!

来到漠北后,这个李实坚决执行皇命,一副颐气指使的样子。向他的前任首脑问了几个问题。其中摘选几个。

问:太上皇住在这里,现在才想起以前锦衣玉食的生活了吗?

……是的。

问:太上皇有今日,主要是因为宠信王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今日皆归罪于我!

李实回秉也先。

也先说:“一个太上皇留在这里又不能当我们的皇帝,实在是个闲人,你们还是把他接回去吧!”

国书未提及,李实敢表态?他此行的目的就是为羞辱朱祁镇而来,这种帝王与臣下角色的互换让他过足了瘾。可落莫的自然是朱祁镇。

李实回朝,也先又派使前往游说,他不希望朱祁镇在漠北扎根。

朱祁钰很不耐烦地点了一个老头子,名叫杨善。这个不经意的决定改变了一切。

杨善是个大忽悠,巧舌如簧,除了天上的星星包括林中的鸟儿他都可以唤下来,可视为明史上第一张巧嘴。

此人聪明绝顶,官场阅历丰富,只因不得志而郁郁寡欢。但他干了一件代宗朝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

他和李实的身份一样,带去的国书也一样。他回答了也先的诸多问题让他合不拢嘴,瓦剌部愿意和盘托出,自动放人。由于篇幅关系在这里不再多讲,杨善的北迎在明史上留下了许多永恒的精典。

在这里有两点需要补充,杨善哪来这么大的胆量不尊圣意,敢把太上皇迎回?他就不怕遭至杀身之祸,甚至夷灭三族?这是这段历史留给后世最大的悬念。

另野史载:杨善临行朱祁钰不给足盘缠,杨善有所准备,事前早就变卖了家产,以身赴死,不接回太上皇誓死不归(不知是真是假)。

杨善不辱使命,迎回了太上皇。关于奉迎礼仪不多讲,朱祁钰指示“一人一马一轿”。“北狩”一年的朱祁镇回来了。

杨善

政治断羽

本欲盛大的欢迎晚宴被取消。

兄弟俩稍事寒喧,朱祁镇夫妻二人被带到南宫别苑。

这个名字不错吧!其实是北郊的一个旮旯之地。实际上就是找个地方把他囚禁起来。

囚禁就囚禁吧!他居然命人砍掉南宫周围的大树,着锦衣卫不分昼夜的看守和监视。把门上的锁灌上铅水,任何人不能打开,除非圣旨。只在门上开了碗口点一个小洞,送点食物和水,这个要求如果都不满足恐怕说不过去。而且专门派了之前被朱祁镇收拾的宦官前去“服务”,其意不言自明,一个目的,让朱祁镇有生之年,老死南宫。

其间,朱祁钰与孙太后撕破脸,不再兑现他的承诺。

他有了自已的儿子,名为朱见济。他苦心经营,想换掉原太子朱见深。

不耻的君王有多种,但朱祁钰这样的独此一份。

他拿国库的钱(为数不多),命太监向各大臣行贿,一百两或五十两从上到下送到底。受贿的这帮群体都是高级的文臣,智商高于常人,大家心照不宣、心知肚明,委婉的就同意了。

不过有一个人坚决反对,她就是朱祁钰的发妻一一一正宫皇后杭氏。为此惨遭废黜,晚景凄苦,是明代唯一一个没进家谱、不予承认的皇后。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杭氏要坚决反对废黜朱见深,为什么以死相抗?找不到史料,如果是因为她的正义,那就姑且为杭皇后鼓与呼吧!

朱祁镇在南宫的几个小失误差点被朱祁钰抓住把柄,可怜那几个奴仆只字未吐惨遭杀害,用无畏的忠诚保全了朱祁镇,如果没有他们朱祁镇早就成为刀下亡灵了。

一切准备就绪。朱祁钰把未来引入了自已的轨道。他必须把朱祁镇彻底摧毁,斩草除根,建立自已的帝国。

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他废掉原太子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为皇太子,让他这一脉从此继承大明江山,世世代代、永远传承。

可好景不长,次年(1453年),太子朱见济离开了人间。这个朱见济是景泰帝朱祁钰唯一的儿子。

所幸朱祁钰留下了他父子二人的命,不知是他作茧自缚,还是他的宽容和仁慈?

花开花落之间,朱祁镇在南宫与世隔绝,已快八年。

明英宗朱祁镇剧照

夺门并不意外

1453年,朱见济这个孩子离开后,朱祁钰的后宫再没诞下皇子,直至景泰八年,大明帝国的皇太子位一直空缺着。

操心的王直、胡滼等一般朝臣,还是不停地向朱祁钰上奏折,力谏复立朱见深为皇太子。我由衷地向这帮老臣致敬,因为他们不带任何政色彩,一心为国为家。不过,分不清这是愚忠还是尽忠,王直这个阁佬在代宗朝很有口碑,而且敢于仗义直言,顶撞朱祁钰,虽不伟大,但是个非常有人格魅力的人物。

可朱祁钰义正言词,一律生硬的回绝,始终坚信他还会生下龙子,永传代宗一脉。

直到1457年病重之时,他还在坚持已见。当他把大将石亨召至床头交待后事的时候,传承的悬念只停留在石亨的耳朵里(明史没有记载)。

不过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经王直、胡滼、于谦等朝臣商议,由商辂执笔,已拟好奏折于次日再次建议立朱见深为太子;

第二种:由最亲的藩王,朱祁钰的叔叔襄王朱瞻膳为新的皇储;

第三种:也许是朱祁镇复位,不过,这个千古之谜只有泉下的石亨才知道了。

石亨自京都保卫战后,虽被赐侯封爵,但一直不温不火,屈于于谦之下(他能和于谦的盖世功勋相媲美吗?),他假意奉迎于谦提携其儿子于冕,遭于谦拒绝,由此怀恨在心,更为不满。另外朱祁钰虽授他军权,但一直不重用他(京都保卫战,石亨的确有功劳),看似武将出身的他其实心思缜密,介于以上诸多原因,他决定另辟蹊径,另起炉灶,另立山头,再次实现人生之理想。

他找到一个合伙人张軏(一代名将张铺的兄弟),张軏又介绍了内廷太监曹吉祥,另外立了一个带头大哥徐有贞(原名徐珵,因主张南逃,被朱祁钰点名不耻,后改名才被重新启用)。他们一同请示孙太后,征得同意后便开始行动了。

关于徐有贞单独介绍一下,此人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治理河道游刃有余,就个人才华而言与能臣无异,如果不是因为心术不正应该在明史留下浓墨重彩。不过,他终于还是留下了,在夺门之变那个夜晚,离开他家的时候,他说了句遗臭万年的话:“如果回来,就是人,如果回不来,就变成鬼了”。

1457年正月十六日夜,一千精兵撬开南宫土垛救出朱祁镇,朱祁镇以太上皇的身份叫开东华门的守卫,晨曦时分,他撞响了上朝的钟声,穿着早已准备好的龙袍端坐于奉天殿的龙椅上,大臣们面面相觑,等回过神来后才集体跪拜,山呼万岁。朱祁镇夺门成功,史称“南宫复辟”。同年改年号为天顺(1457一1464)。

石亨剧照

当太监把这消息告诉朱祁钰的时候,朱祁钰才如梦初醒。他的时代结束了。

关于朱祁钰之死有两种版本:一是被贬谪为郕王后,病情加重而死;另一种说法,是被太监用金帛勒死。

个人更倾向于后者,因为朱祁钰的不仁、不义铸成了从南宫至朝廷之间一个惊天而巨大的阴谋。这个阴谋的背后比夺门更可怕,因为之前他早已瓦解了自已,因为公道自在人心。

参考文献:《明史》、《明实录》

图片:来自头条图库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因为,明军,朱祁钰,朱祁镇,瓦剌,皇帝,压力,大明,太上皇,孙太后,观点评论,杨善,于谦,朱祁钰,朱祁镇,王直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因为,明军,朱祁钰,朱祁镇,瓦剌,皇帝,压力,大明,太上皇,孙太后,观点评论,杨善,于谦,朱祁钰,朱祁镇,王直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因为,明军,朱祁钰,朱祁镇,瓦剌,皇帝,压力,大明,太上皇,孙太后,观点评论,杨善,于谦,朱祁钰,朱祁镇,王直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