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隋朝作为了终结了南北朝乱世的朝代,虽然其为中国历史的进步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其得国毕竟还是通过篡权得来的,这让隋朝统治者在隋朝建立初期一直担心相同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杨坚在篡位之后为了稳定自己的权力,先是镇压了尉迟迥等北周重臣的叛乱,之后又诛杀了北周皇室,才终于获得了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
隋朝地图
可是随着隋朝的发展,杨坚依然不能完全相信自己身边的大臣们,和许多开国君主一样,杨坚在坐稳了皇位之后,也对许多重臣产生了怀疑。而他怀疑的人中,尤其以之前的北周重臣最多,而其中掌握军权的宇文忻和梁士彦等人受到的猜忌最多。
即使两人已经被剥夺了军权,在京城无所事事,但是杨坚依然不能信任他们,终于将他们逼上了反叛的道路,而之后史万岁的死也源于杨坚对于他的猜忌。由此可见杨坚虽然堪称千古明君,但是在对于权力执念上,和其余皇帝其实并没有太明显的区别。
隋文帝杨坚
杨坚掌权之后对于北周残余势力的清洗和吸收
杨坚在北周武帝在位时是朝中重臣,其父亲杨忠就是北周的重将,再加上杨坚的女儿当时嫁给了太子宇文赟为妻,杨坚的身份也就愈加尊隆。可是随着北周武帝的去世,杨坚的处境却出现了极大的变化。新即位的宇文赟年纪尚轻,担心自己不能掌控时局,便开始排挤疏远前朝的重臣,杨坚就是其中之一,而杨坚国丈的身份让北周宣帝对其更加警惕,所以杨坚在宣帝一朝几乎没有任何实权。
北周宣帝宇文赟
但是宣帝是一个贪玩的皇帝,整日的游玩让宣帝的身体不堪重负,他很快就身染重病,口不能言。在刘昉等人的安排下,杨坚成为了辅政大臣,在宣帝去世之后,杨坚就成为了其外孙北周静帝的辅政大臣。在掌权之后,杨坚就受到了许多政治势力的反对,其中尤其以北周重臣尉迟迥和北周诸王势力最强,反对意愿也最为强烈。杨坚在高颎等人的帮助下迅速平定了这些叛乱,稳定了北周内部的局势。
经过这次平叛战斗,杨坚也将北周的军事权力牢牢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为之后的篡权做好了准备。不过经过这次战斗,杨坚已经发觉了北周皇室对于自己的威胁,于是杨坚在北周内部进行了一次大清洗,他将北周分封的诸位皇室全部杀死,这也为他登基称帝铺平了道路。
北周静帝画像
除了皇室之外,北周国内还有许多大臣摇摆不定,不知道是否应该跟随杨坚。对于这些人,杨坚采用的是拉拢的策略,比如推荐他登上辅政大臣之位的刘昉,一开始并不打算站在杨坚这边,他只打算把杨坚当成一个傀儡,达成自己操纵朝政的目的。这一点在杨坚接受辅政大臣那一天就已经有所表现。但即使对于这样的人,杨坚依然许以高位,由此可见此时的杨坚在拉拢北周重臣的时候并不在意他们是否获得了权力或者地位。
此时的杨坚还没有长时间掌握权力,其被权力浸淫还不是很深,还能信任之前交好的朋友们。像日后被其处死的梁士彦,宇文忻等人都是其十分依仗的大臣,在平定尉迟迥叛乱的战斗中也都立下了大功。
北周叛将尉迟迥
不过笔者认为杨坚对于北周旧臣的怀疑在此时也还是显露了一定的迹象的,当时在尉迟迥刚刚兴兵的时候,杨坚派出了北周名将韦孝宽前往讨伐。不过由于韦孝宽在西魏以及北周仕官已久,而且之前与杨坚也没有太好的私交,这让杨坚十分不放心,甚至有了临阵换将的想法。
杨坚心腹高颎
笔者认为杨坚对于北周皇室的清洗以及对于其他北周重臣的吸收,对于当时的他来说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北周皇室对于外戚专权的现象肯定十分不满,因此不将他们清理干净,日后势必对自己造成极大的威胁。而当时南陈未灭,北方又有突厥等强敌,如果一味打击排挤旧臣,就会让北周的国力出现下降,可能会遭受外敌的打击。因此杨坚在刚刚当上辅政大臣之后的做法是十分正确的,而且当时的他对于愿意投靠自己的北周老臣还是能够信任的,但这一点随着杨坚执政时间的增加却悄悄出现了变化。
被隋文帝逼出的梁士彦、宇文忻叛乱
杨坚在处理了北周的皇室之后,国内已经没有威胁其统治的势力了,于是杨坚在不久之后就举行了禅位仪式,正式成为了隋朝的皇帝。
在隋朝建立之后,杨坚励精图治,先是平定了南陈,完成了中国的统一,之后又在内部重整了内政体系,帮助国家恢复了生产力,并且建立了完善的权力统治体系,让久经乱世的中国再次迎来了新的盛世——开皇盛世。
隋朝名将梁士彦
不过就在隋朝逐渐走向的鼎盛的时候,隋文帝杨坚多疑的性格却在这个时候逐渐发酵,对隋朝的政局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如果说之前的尉迟迥叛乱是因为这些北周忠臣想要为衰落的宇文氏死节的话,那么在开皇年间发生的梁士彦,宇文忻叛乱就完全是因为杨坚的过度猜忌而出现的了。
隋朝名将宇文忻
当时两人闲居在家,却还是能感受到无处不在的压力,这样的生活状态让他们无法忍受,才终于有了谋反的心思。笔者认为如果杨坚能够像后来的宋太祖赵匡胤那样在夺取大臣的兵权之后,就安心对待他们,而不是猜忌,监视这些重臣,那么梁士彦和宇文忻也不会有造反的心思,隋朝也就不会失去两名优秀的军事统帅。
从史万岁之死看杨坚对于权力态度的最终演变
在杨坚在位期间,由于其对于群臣多有猜忌,因此隋朝的开国功臣中有不少人都没有好的结局,但是被杨坚以谋反罪冤杀的却只有名将史万岁一人。
史万岁当时作为隋朝最勇猛的战将之一,为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尤其是其在与突厥人的战斗之中更是取得了骄人的战绩,为隋朝北方边境的稳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可是其在之前曾经有过收取夷人首领贿金的事情发生,杨坚在知道之后差点处死了这位功臣,可见当时杨坚对于史万岁就已经不是十分放心了。
隋朝猛将史万岁
后来史万岁再次跟着越国公杨素远征突厥,击退了敌军主力,成为了首功之臣。但是等待他的不是丰厚的赏赐,而是冰冷的屠刀。虽然这里面有杨素进谗言的因素,但更多的还是来源于杨坚的猜忌。杨坚给史万岁安的罪名在《隋书》中有如下记载:突厥达头可汗领其凶众,欲相拒抗,既见军威,便即奔退,兵不血刃,贼徒瓦解。如此称捷,国家盛事,朕欲成其勋庸,复加褒赏。而万岁、定和通簿之日,乃怀奸诈,妄称逆面交兵,不以实陈,怀反覆之方,弄国家之法。若竭诚立节,心无虚罔者,乃为良将,至如万岁,怀诈要功,便是国贼,朝宪难亏,不可再舍。之前梁士彦,宇文忻等人叛事虽然未举,但阴谋确实已经在酝酿。而史万岁之死则像极了后来才被定义的"莫须有"罪名。杨坚只是因为一句谗言,以及其对于朝中大臣和突厥人勾结的担心,就杀死了这位猛将,由此可见当时杨坚将权力看得有多么重。
其实除了史万岁之死,从杨坚对于自己儿子的态度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位曾经的雄主到了晚年变成了怎样一个权力的奴隶。当时的杨坚对于自己的儿子都处处提防,在立太子一事上的反复,更体现出当时的杨坚已经将杨勇当做了自己的敌人看待,由此我们更可以看出杨坚被权力腐化成了什么样子。
杨勇被废最重要的原因也是杨坚的猜忌
结语
杨坚自从成为辅政大臣掌权之后,国家前后发生了许多次叛乱,而当我们按照时间顺序分析这些或者发生,或者正在酝酿,甚至只是怀疑的"叛乱"就可以看到杨坚在掌权之后其权力欲的膨胀轨迹。
在杨坚刚刚控制北周朝政的时候,北周重臣尉迟迥,司马消难等人的叛乱是真正反对杨坚的,他们旨在帮助北周皇室夺回统治权。此时的杨坚对于他们的镇压更多的是出于自保,而不是对于权力的执着,这从他积极笼络北周重臣一事中就可以看出端倪,他此时只求得到尽多盟友的支持,对军权的下放虽有担心,但是却没有特别在意。
杨坚称帝建立隋朝
可是在隋朝政局稳定下来之后,杨坚的权力欲却逐渐显露了出来,这首先表现在他对于之前挚友的怀疑,宇文忻,梁士彦本来是他多年挚友,但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兵权,就受到了杨坚的猜忌。杨坚甚至在剥夺了他们的兵权之后还是不能完全放心,终于将这些曾经的心腹逼上了造反的道路。之后史万岁更是在他刚刚有谋反的趋势的时候就被直接处死了。
有人认为杨坚的转变是由于权力对人的腐化,不过笔者认为这还有一种解释,就是杨坚在刚刚掌权的时候还想着像北周一样割据一方,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完全控制住整个国家,因此他还是诸侯思维,对于集权的需求不高。但是在统一了中国之后,隋文帝变成了天下共主,其思维方式以及对待权力的态度自然也是大不相同的,这样以来杨坚的行为转变也就可以解释了。不过杨坚随着年纪增长越来越在意权力的事情还是十分确定的,这可能是掌握权力的人都难以避免的吧。
参考文献
1《隋书》
2《周书》
3《资治通鉴》
文章内容来自明浩说史100%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存在疑义,请联系删除。)我们将持续为大家输出精彩的原创文章,欢迎小伙伴们订阅转发及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