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耻)
靖康元年,春。
阳光明媚,万物生长。
这本来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
但此时的北宋开封府上空,却弥漫着一股悲伤而绝望的味道。
凶狠悍勇的金朝军队已经包围了整座城市,北宋政府坐以待毙,没有丝毫的还手之力。
宋钦宗赵桓作为北宋的皇帝,压力很大。
他当然想要保全帝国的安危,但金人提出的条件却让他胆怯不已。
割地赔款倒无所谓,反正北宋政府有的是钱,能用钱解决的事儿,对皇帝来说都不算什么大事儿。
但金人不仅要钱,还要求北宋政府派遣亲王到金军大营当做人质,这可把皇帝难坏了。
因为北宋的皇亲贵胄们死的死,跑得跑,年幼的年幼,生病的生病,实在是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
就在这时,一向不被皇帝注意的康王赵构站了出来。
他是皇帝的弟弟,也是最没存在感的亲王。
这位亲王深居简出,朝野上下甚至很多大臣都叫不上来他的名字。
但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赵构站了出来,他告诉皇帝,我可以去。
大家当然不会夸赞或者佩服赵构的勇气,反而可能会在心里笑话赵构是个傻蛋。
因为现在的情况是,北宋就在灭亡的边缘,而金军兵临城下,随时准备覆灭这个一百多年的汉人王朝。
去做人质?
不如说是去送死。
这是赵构在历史上的第一次正式出场,平平无奇,惨淡无光,被绝大多数人认为是一个鲁莽的笨蛋。
仅此而已。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金军破城,北宋覆灭,还把北宋的两位皇帝(太上皇)宋徽宗赵佶和宋钦宗赵桓连带着北宋皇室都给掳走了。
金人给北宋政府来了一个一锅端。
帝国覆灭,荣光不再。
但赵构却在这场旷世劫难中,活了下来,并且在北宋大臣以为皇脉已经断绝,江山无望的时候,再次站了出来。
他拉杆子扯大旗,收拾旧山河,划拉残余势力,在今天的河南商丘建立了“南宋”。
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赵构成了新王朝的新主人。(史称宋高宗)
(宋高宗 赵构)
一个新王朝的诞生,大都是欢喜的、正式的、庄严的,因为建立政权就像开公司,开公司就代表着发展、赚钱、做强做大。
但赵构的“南宋公司”显然不是这样一种情况。
因为南宋就像一个负债累累的公司,从废墟之上建立起来,而债主金朝正一刻不停地赶来,想要让赵构的公司关门歇业。
内部刚刚组建的王朝尚且不成气候,外部穷凶极恶的敌人自己只要一不小心就能要了自己的命。
赵哥很难,如果说当开国皇帝是玩一局游戏,那么赵构的这局游戏就是地狱级别的难度。
自己想要单排上分肯定是不可能了,赵构必须采用灵活组排的策略,所以他很快邀请了四位好友一起联机打游戏。
这四个人分别是: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
这四位通常被我称为“南宋F4”,除了张俊稍微有点拉胯之外,另外三位都在不同程度上为南宋帝国流过血,拼过命,对金军的入侵立下过赫赫战功。
“F4”把游戏节奏带起来之后,作为C位的皇帝赵构却开始频频失误。
这位皇帝在位三十五年,我可以理解他漫长的执政生涯中所有的决定,却唯独不能理解接下来他做的这件事。
以岳飞为首的抗金派把曾经气焰嚣张的金军打的节节败退,眼看这局游戏就要翻盘的时候,赵构却偷偷点了投降。
从正常人的角度来分析,赵构可以说是做了一件极其反常的事情。
宋帝国建立之初,王朝就饱受北方政权的威胁,虽然北宋的每一代帝王最多只能做到守好疆土,做不到开疆拓土。
但历代帝王、臣子、乃至百姓,都希望可以天下一统,四海扫平,寰宇廓清。
他们有梦想,有抱负,还有对王朝的展望。
现在终于有了这样一个机会,内部逐渐稳定,外部有岳飞掠阵,一个从废墟中生长出的弱小政权已经逐渐壮大,并且眼看就能消灭外敌,赵构却叫停了这一切。
他解除了抗金主力岳飞的职务,并且用“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这位旷世奇才,绝代忠良。
什么叫“莫须有”?意思就是我赵构要你死,你必须死。
岳飞是忠良,自然明白“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道理,他慷慨赴义,血洒刑场。
这样的人看得反而通透,他争的不是一世的英名,而是万世之名。
之所以赵构要收拾岳飞,不外乎两个方面。
作为抗金势力的中流砥柱,岳飞的势力、名气和声望都太大了。
大到边疆将士只知道有岳飞而不知道有皇帝。
对皇帝而言,在自己的治下,任何人的声望和势力大过自己,都是不允许的。
哪怕这个人只是个忠心耿耿的打工人。
况且,这个打工人一生的追求不仅仅是要把金朝按在地上锤,还要把曾经被金人掳走的前朝皇帝宋徽宗赵佶和宋钦宗赵桓给抢回来。
于情,于理,岳飞的目标,行为,想法都是忠良之举。
(岳飞)
但耿直的岳飞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也许大家表面上都嚷嚷着要迎回徽钦二帝,可实际上大家也不过是为了以表忠心,所以才虚情假意的说一说,谁都知道如果把两位老皇帝迎回来,是根本不现实的。
北宋已经灭亡了,不存在了。
南宋改天换日,新皇帝赵构开始当家做主了。
倘若打败了金军,迎回徽钦二帝,那么这个皇帝要谁来当?
国家要谁来管理?
赵构面对自己的父亲和哥哥要如何自处?
这都是岳飞不曾想到的。
他为国卖命,肝脑涂地的行为居然和赵构产生了直接且强烈的冲突。
另外一个方面则是赵构本人并不算是个刚强之君,相比一统天下,我想他更愿意过偏安一隅的日子。
他没有收复河山,一雪前耻的志向,所以他开国之后的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在和金朝进行和谈。
赔款也好,割地也好,只要能让自己消消停停的过上安生富足的日子,对赵构来说,这都是小事儿。
金人面对赵构的求和态度,只说了一句话,那就是:
“必杀飞,始可和。”
金朝政府明白,要钱要地都是次要的,宋朝繁华,对他们来说,割地赔款就像爸爸给儿子发零花钱一样简单,想要真正遏制住南宋政府,必须将他们能对付自己的有生力量全部消灭。
而岳飞,就是南宋政府的有生力量。
一场肮脏无耻的交易在宋金政府之间展开了。
交易的筹码,就是岳飞的生命。
岳飞被污蔑上了一堆荒唐且滑稽的罪名,谋逆、谋反、诸如此类,然后随即被问斩。
我想赵构对岳飞的心情应该也是复杂的。
因为年轻时的赵构有过勇敢决绝,一往无前的时刻。
年老时的赵构也有过治理国家,显帝王本色的日子。
他可能不是一代明君,但他也绝对不是一个昏君。
这样一位君王,为了偷安苟活亲手埋葬掉南宋帝国的希望,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可无论什么样的心情,又能怎么样呢?
非卿不忠,非朕不明。你的公道在这里,朕的天下也在这里。
赵构以为,只要解决岳飞,就能守护住自己的天下。
但还没等他把岳飞收拾了,自己就必须动身了。
因为和谈的主动权掌握在金朝手里。
金人想谈就谈,不想谈就可以动手打你。
金军南下,赵构慌了。
手底下的大臣们当然也有忠贞之士,劝皇帝不要轻易移驾,以免军心动摇,应该留下来鼓舞士气。
可自己的父亲和哥哥被抓住的经历告诉赵构,别扯那个没有用的了,收拾收拾行李赶紧跑路吧。
(赵构逃跑路线图)
“赵跑跑”的名头不胫而走。
我们看一份赵构的“逃跑日记”。
他从河南商丘逃到扬州。
从扬州逃到镇江。
从镇江逃到杭州。
从杭州逃到绍兴。
从绍兴逃到宁波。
从宁波逃到舟山,
最后,从舟山逃到了大海之上。
是的,你没看错。
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拥有一席之地的王朝,彼时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庞大的帝国体系变成一艘破船,在南部沿海之上航行。
国家再一次到了亡国灭种的地步。
而赵构在这个节骨眼儿上,除掉了岳飞、韩世忠,以及一大批主战派官员。
形象地说,我们的老赵同志是一把好牌玩稀烂。
队友超神他挂机,游戏顺风他点投降。
这是我写这么久文章以来令我最生气的一位帝王。
历代昏君暴君,之所以冥顽不灵,屡施暴政,是因为只有昏庸无道才能满足他们的既得利益,而赵构的种种大错特错的决策,却似乎没有目的性可言。
除了他那可怜的防人之心之外,这些决定对他来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上的帮助。
损人不利己也就算了,损人又损已是什么操作?
然而更为神奇的操作还在后面。
(赵昚,即后来的宋孝宗)
把南宋帝国这艘巨轮驾驶的破烂不堪,一无是处的宋高宗赵构在担惊受怕,四处逃窜中度过了三十六年,然后突然禅位给了自己的养子(赵昚),自己当起了太上皇。
一顿折腾没结果,最后说声我累了。
我曾经读过一份纽约州立大学历史系教授的论文,论文中说:宋朝之得以复兴,要归功于赵构的逃跑。
我实名反对这种观点。
如果说赵构的投降主义让南宋苟活了下来,那么他当时要是肯主力抗击金军,就没有后来的南北割据,早就山河一统了。
一个怯懦、自私、屠戮忠良的皇帝,居然能被后世如此之抬高,成了拯救王朝的大英雄。
这真是令我意想不到。
在我看来,赵构是个彻彻底底的失败者。
他作为皇帝的三十二年,每一天都应该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倘若我是赵构,我宁愿战死失去江山,也绝不苟全存活于世。
现代历史对过去太过宽容了,我们没有资格替岳飞原谅赵构。
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