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明英宗朱祁镇:也先骗我低保,我必须教育一下他,给他点颜色看看

明英宗朱祁镇:也先骗我低保,我必须教育一下他,给他点颜色看看

(瓦剌人)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七月。

从明朝边境传来消息,蒙古瓦剌部太师也先集结大军,挥师南下,频频滋扰大明边境。

有明以来,无论是太祖朱元璋多次深入漠北驱逐北元,还是成祖朱棣五次御驾亲征,目的无非只有一个,那就是要把蒙古人赶得远远的。

天子能不能守国门这事儿还有待商榷,但天子如果连蒙古人也防范不住,那这皇帝当的八成是有点问题。

残元败退漠北之后,并没有选择消消停停的在沙漠里吃沙子,而是本着“内斗就会消亡,消亡也要内斗”的理念,逐渐分裂为了鞑靼部和瓦剌部。

鞑靼部比较消极,无心进取,所以他们又逐渐开始向西亚和中亚迁徙,而瓦剌部则胸怀壮志,一直想要复兴元帝国的荣光,尤其是当时的瓦剌太师也先,更是个野心勃勃的阴谋家,一直在计划反攻明朝,成就大业。

我们的这位也先同志,还不是普通意义上那种只会操起马刀,对着大明王朝喊打喊杀的莽汉,他是一个十分狡黠的政治家和生意人。

在和大明朝撕破脸之前,也先其实和明朝有过一段蜜月期,那时节,也先对明朝俯首称臣,表示自己铁了心地跟着明朝混,赤胆忠心,绝对不搞小动作。

(绰罗斯·也先)

当然了,也先这样的举动,并非是他真的对明王朝的统治心悦诚服,而是因为他要通过这种俯首称臣的方式来骗取朝贡。

明朝自诩天朝上邦,四方之主,如果邻邦小国愿意臣服,明朝皇帝们为了表示大国风范,往往在各国遣使入贡时赏赐厚礼,珍珠翡翠,玉石玛瑙,粮草马匹,丝绸盐巴,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物产丰饶的大明对这些前来朝贡的使者们的赏赐可谓是手笔极大,从不吝啬,并且这种赏赐的方式,没有上限,而是按照人头数量派发的,你来多少人,我们就赏你多少份。

一开始,也先千里迢迢来大明朝贡,只不过带三五个人,后来他逐渐摸清了这个规矩,今天多带点,明天多带点,后天再多带一点,到最后,瓦剌也先的使团数量,居然达到了三千多人。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三千多人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从草原出发,到了大明京师,只不过用随身携带的一些牛羊肉就换取了明王朝大量的赏赐,实在大捞特捞,赚得盆满钵满。

不过,明王朝的皇帝和官僚们也不是傻子,他们很快发现了也先这种为了诓骗赏赐而强行凑人头的行为,于是立刻调整策略,对也先使团的赏赐金额进行大幅度的缩水调整。

(朝贡)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斗米恩,升米仇”,意思是说你在他人危难之际,只要给他一点点的帮助和恩惠,他都会十分感谢,对你感恩戴德,而如果这种帮助太多,或者持续时间过长,那么就会形成依赖,一旦停止帮助,或者帮助减少,那么被帮助的对象反而会心生怨怼,对你充满仇恨。

很显然,天天白拿大明钱花的也先恼羞成怒,他认为,既然要钱你不给,那我就只好用抢的了。

正统十四年,瓦剌举兵进犯山西大同府,消息传回京师,情况一度十分紧急。

虽然战场上的情况十分紧急,但对明王朝的大臣们来说,这并不算什么大事儿。

鞑靼瓦剌滋扰明朝边境不是头一回了,他们常年在塞外生活,那里风沙苦寒,缺衣少食,蒙古人的生产力又十分低下,实在过不下去了,总要来内地抢点东西,他们通常抢完就走,所以其实不必理会他们。

并且,就算他们这回不是来抢东西的,是来搞侵略的,那也不用大惊小怪,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瓦剌入侵大同,那咱们驻防在大同的明军也不是吃素的,还不是分分钟就给他们拿下?

所以在一番分析之后,大臣们得出了一个统一的结论,那就是:无需理会,静观其变。

(宦官王振)

不过,此时的大明朝堂,无论是六部还是内阁,权力都已经大大被削弱,他们的意见已经不再重要,他们说话也已经不好使了。

朝堂上手握大权,党羽密布,又极得皇帝宠信的人,是一个叫做王振的宦官。

王振,河北蔚县人,早间是个屡试不中的教书先生,永乐年间在社会上实在混不下去了,只好自阉进宫,成为了一名太监同志。

王太监在永乐,洪熙,宣德三朝默默耕耘,到正统年间,已经成为了宦官中的歼十一,太监中的战斗机,极得当时的英宗皇帝朱祁镇的信任。

皇帝对王振信任到什么程度呢?用一句话就可以说明,那就是:

天大地大,皇帝最大,娘亲爹亲,王振最亲。

这位王振同志不知道是脑袋被门给夹了,还是犯病抽风了,听说瓦剌来犯,居然十分兴奋,并且很快开始怂恿朱祁镇御驾亲征,远征瓦剌。

没想到,王振不懂事儿,皇帝比他还不懂事儿,王振的想法一经说出,立刻和皇帝不谋而合,朱祁镇当即决定,收拾收拾行李,立刻出发,让这个天天来明朝骗低保的也先吃不了兜着走。

(明英宗朱祁镇)

王振促使皇帝亲征的理由十分好理解,虽然他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太监,并且人们在称呼他时还会在前边加上一个“死”字,但这并不妨碍他曾经是一个满腹经纶,拥有豪情壮志,想要在国家发展上实现抱负的人。

现在自己权力有了,地位也有了,但唯一缺少的,就是拿得出手的成就。

只要自己能帮助皇帝打败也先,那么就能证明自己的能力,从而使朝堂上那些一直对自己很有意见的大臣们闭嘴。

而明英宗朱祁镇想要御驾亲征的理由也很简单,那就是作为一个年轻的,政治基础并不雄厚的帝王,他想要震慑住这群几朝为官,资历甚厚的大臣们的唯一的方式,就是在北方建立军功。

他的太爷爷成祖朱棣五征漠北,父亲宣宗朱瞻基也曾巡视北边,他们能做到,自己为什么不能做到?

所以,尽管满朝文武对皇帝亲征的想法都持反对意见,他还是不管不顾,拉上王振,并且临时组织起了二十万大军,马不停蹄的就出发了。

明军队伍从京师开拔山西大同,到了大同之后,却并不见瓦剌军队的身影,只有一片狼藉,尸横遍野,很显然,瓦剌入侵的军报是很多天前送入京师的,正好打了个时间差,朱祁镇来的稍微有点晚,大同的守军和瓦剌军队已经打的差不多了。

朱祁镇十分失望,王振的心情当然也很低落,俩人来之前幻想的是到了战场给予瓦剌人迎头痛击,然后凯旋而归,但现在扑了个空,如果就这样灰头土脸的悻悻班师,回去之后朝堂上的那帮大臣们还不知道怎么笑话自己呢。

(河北蔚县王振故居)

王振不想这么快就班师,所以他很快决定,可以临时把御驾亲征变成旅游观光,既然要班师回朝,可以不走原路,绕道蔚州返回。

之所以要绕道蔚州,是因为蔚州是王振的老家,王振认为,如果能把皇帝领回来家看看,那就是老光棍娶了小姑娘——扬眉吐气了,这不比在战场上打了胜仗还要光荣?

结果,在征得了皇帝的同意之后,王振开始指挥大军大费周章的绕道蔚州,然而大军走到一半,王振突然又变了主意,他认为明军二十多万人,真要全到了蔚州,还不把家乡的庄稼都给踩坏了,于是,他又一次的临时改变主意,重新返回起点,然后按照原路返回京师。

也许王振是一个爱好农作物的人,但他在指挥军队方面却并没有什么天分。

北方数月多雨,本来道路就十分泥泞难行,王振又来来回回这么一顿折腾,结果搞得明军精疲力尽,只好在一个叫做土木堡(河北怀来)的地方修整,而已经蛰伏了许久的瓦剌军队突然袭击,很快把毫无防备的明军全盘击溃。

蒙古骑兵的威名虽然已经不复当年,可他们仍然是当时世界范围内最为强大的骑兵部队,因此,在瓦剌人的冲锋之下,明军慌乱无措,根本无法组织起行之有效的抵抗,真可谓是兵败如山倒,你跑我也跑。

大军覆灭,王振死于乱军之中,而那个叫嚣着要给瓦剌人一点颜色看看的明英宗朱祁镇,更是被瓦剌人活捉,成为了阶下囚。

(土木之变形势图)

偷袭成功的也先喜不自胜,更让他意外的是,他居然亲手俘获了大明天子。

他看着眼前的明英宗朱祁镇,发出一声狞笑,然后这个商业鬼才的脑海中很快萌生出了一个有趣的想法,那就是:

他可以挟持大明天子,把他当做人质,从而向大明朝廷讹诈钱财。

也先十分开心,他那已经稍显苍老的脸上浮现出一丝十分值得玩味的神情,他认为,这一切都是长生天保佑,他们终于又回来了。

有长生天保佑的瓦剌人高歌猛进,继续向大明腹地深入,而被关入军营大牢的明英宗朱祁镇可怜巴巴,望眼欲穿,已经全然不见帝王的体统和威仪。

直到此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多么严重的错误,那就是:

自己虽然很想成为像太爷爷朱棣那样的旷世帝王,但眼前冷酷而又狡猾的瓦剌也先,却不是当年那个在漠北草原上仓皇逃窜的马哈木了。

莫言老师曾经说过,一个好的铁匠,总是盼望着一块好钢的出世,然后用奇特的方式,使它服从自己的意志,变成一把宝刀。

(紫禁城)

现在,也先手持着这一柄千锤百炼的宝刀,切开了明朝的第一道口子。

而朱祁镇,在打铁的道行上,只不过是个学徒罢了。

或许当年纵横欧亚大陆的黄金家族已经无法再散发出夺目的光芒,但五征漠北,六下西洋的永乐盛世,其实也已经过去很久了。

大家都老了,大家都不再辉煌了。

不过事实还是证明了一个道理,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现在好了,原本蒸蒸日上的大明,即将迎来一场,旷世浩劫。

而明英宗朱祁镇的命运,也会随着这一场劫难不停摇摆,不停变化,直至迎来自己的终结。

不过,那都是后话了。

历史教会作者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经验就是,不仅仅要从历史中总结教训,更要通过这些教训,向前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明朝,颜色,教育,朱祁镇,低保,瓦剌,皇帝,朝贡,王振,大明,观点评论,蔚州,朱祁镇,皇帝,王振,明英宗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明朝,颜色,教育,朱祁镇,低保,瓦剌,皇帝,朝贡,王振,大明,观点评论,蔚州,朱祁镇,皇帝,王振,明英宗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明朝,颜色,教育,朱祁镇,低保,瓦剌,皇帝,朝贡,王振,大明,观点评论,蔚州,朱祁镇,皇帝,王振,明英宗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