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明》——用人之得失,用权之道路,为你描绘大明王朝的权谋长卷(23)
上一章:
这不是鸡汤:唯有真正的失去一切,你才能明白,你是多么的强大
(夏言 画像)
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明世宗朱厚熜选中了一直在朝堂上默默无闻的夏言同志督造天坛和地坛,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想要把天和地分开祭祀的想法。
天地可鉴,皇天后土,在传统礼法上,天和地是密不可分的。
皇帝再高,高不过天,皇帝再大,大不过地。
明太祖朱元璋在《皇明祖训》里写得明明白白,只要祭祀,必然天地共祭,但朱厚熜偏偏要破了这个规矩。
大礼仪之争已经胜利,很显然,皇帝想要通过修改祖宗成法的方式,来看一看现在大臣们对自己是什么态度,想要看看现在大臣们到底听话不听话。
大臣们当然不听话。
尽管大明王朝的官员们已经被皇帝有意或是无意地换了一大批,但绝大多数公卿大臣,仍然选择和朱厚熜站在对立面。
别说一般人,就连当初最支持自己的老进士张璁,在此时此刻也选择了缄默。
没办法,因为张璁现在已经不是那个一无所有,不怕失去的进士,而是成为了明王朝的内阁首辅,张大人要顾虑得太多了。
他帮皇帝说话,到时候大臣们攻击自己,谁帮自己说话?
他帮皇帝平事儿,到时候自己出了事儿了,你看朱厚熜他会不会捞自己?
(明世宗朱厚熜 画像)
有的越少,人越勇敢,有的越多,人越窝囊。
不过,张璁虽然老实了,但大明王朝从来不缺张璁式的大臣。
吏科都给事中夏言在官场上混了将近十年,只从九品官升到了七品官,对于这样的升级速度,夏言是十分不满意的。
并且,他十分忧虑地感觉到,如果照这么升,自己还没当上内阁首辅,恐怕就先领便当了。
所以为了自己的前途,也为了能快速升职,夏言选择了顶着大臣们的压力,冒天下之大不韪,站出来帮皇帝说话。
《周易》中说:君子藏器於身,待时而动,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能够成就大事儿的人,都是做好了完全的准备,默默地等待时机,只要时机来到,就会有所行动。
然而行动之前也要有个前提,那就是如果这个世道好,就出山,如果这个世道不好,就隐退。
然而实际上,这个世界上的时机并不是只要等待就会来临,有时候也需要自己去争取,这个世界上的世道如果是好的,等你出山,超市里的打折鸡蛋都被人抢光了。
夏言不要等待时机,也不管当下世道如何,他要抓住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会,彻底地改变自己的人生。
(圜丘坛)
帮皇帝说话的夏言很快得到了皇帝的信任,皇帝不仅对他进行了口头表扬,还把建造天坛和地坛的工程交给了他,同时光速提拔夏言为佥都御史,官阶在正四品。
七品升四品,纯纯的火箭式提拔。
但对于这样的提拔,夏言却隐隐感觉到了一些不安。
他认为,自己升级的速度可以很快,但是不能太快。
很快,自己还有时间打好每一步的基础,而如果太快,那么自己根本没有时间来沉淀自己,那样的后果,只会是官场一日游,爬得越高,摔的越惨。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掌握权力之前,夏言必须要找到属于他的剑鞘。
所以,夏言拒绝了这次升职的机会。
我们知道,那个时节,朝廷里大权在握,位极人臣的人物,是内阁首辅张璁。
张璁这个人的心性和人品都不算坏,只是性格有点蛮横,总是搞一言堂,喜欢各种改革,而且强迫大臣们服从他的命令,臣服在他的意志之下。
强权之下无勇夫,大臣们为了明哲保身,基本上能忍就忍了,没有人愿意跟张璁做对。
毕竟当年徐阶在朝堂上和张璁唱反调,结果被踢出京师,流放到福建去做干部的事情历历在目,大家心里都有小九九,都得掂量着办。
(徐阶 画像)
只有我们的夏言同志,对张璁从始至终的态度,就是一个大写的“不服”。
从本质上来说,张璁和夏言其实是很像的。
大礼仪之争的时候,朱厚熜被大臣们按着头在地上摩擦,是张璁站出来帮皇帝解围,由此虏获圣心,之后才一步一步升官发财,而夏言也是在群臣向朱厚熜施压的时候站出来替皇帝说话,这才得以升职,所以这俩人横向一比较,都是那种十分有目标的精准投机主义者。
理想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之间会相互尊重,因为理想主义者各自的理想并不矛盾,也不会有利益冲突,但两个投机主义者见面之后必然是一个头两个大的,因为他们的投的“机”,往往是相同的。
在张璁的眼里,夏言是一个拙劣的模仿者,是按着自己当年的路子爬上来的。
而在夏言的眼里,他则认为张璁和自己都是一丘之貉,大家玩的都是一样的套路,都是半斤八两,所以他从来不拿张璁当个人物。
不过张璁毕竟是老油条,岁数也大,而夏言较为年轻,很显然并不能沉得住气,所以他很快开始对张璁发动了进攻。
《明世宗实录》:...再照少傅张璁,喜怒任己,好恶咈人,擅易天子之命吏,阴使效力于私家...亦乞放归田里,以消众怒。
他奋笔疾书,洋洋洒洒,写了一封奏疏,上达天听,呈送御前,表示张璁这个人性格败坏,喜怒无常,做法蛮横,不适合当今的大明官场,为了防止他以后给陛下捅娄子,您还是赶紧把他辞退,让他回家养老去吧。
(霍韬 画像)
夏言不仅攻击张璁,还把张璁的同党霍韬和方献夫一起给告了。
对于这样的控诉,朱厚熜只能是一阵苦笑。
他又何尝不知道张璁为人蛮横,做事武断,为了达成自己的政治目的甚至可以说是不择手段,但问题是,皇帝需要这样的人给自己来办事儿啊。
朝廷上如果都是绵羊,那谁来抵抗灰太狼?
又或者说,张璁之所以这样以权施压,其实是在朱厚熜的默许和授意下进行的。
所以,面对夏言的弹劾,朱厚熜当起了好老人。
他劝夏言不要年轻人火气大,凡事应该多忍耐,为了安抚好夏言的心情,他甚至还提拔夏言做了五品侍读学士,主要负责朝廷的礼仪工作,以及有事没事陪着皇帝在御前讲解经文,算是皇帝在文化方面的半个老师。
朱厚熜是个很有文化的人,他当然用不着夏言当他的老师,所以让夏言随侍御前的唯一目的,就是看住这个毛手毛脚的小伙子,让他别再惹出什么事儿来。
不过,以前皇帝和夏言没有太多接触,现在俩人一接触,皇帝才发现,这个夏言,还真是挺不错的。
《明史》:言眉目疏朗,美须髯,音吐弘畅,不操乡音。每进讲,帝必目属,欲大用之。
史书记载,夏言同志是个帅哥,而且是很帅很帅的那种。
(御前讲学)
他眉目清秀,胡须修剪得美观整齐,讲话的时候声音洪亮清脆,虽然是江西人,但字里行间却没有乡音,反而是一口利索的北京话。
朱厚熜喜不喜欢帅哥作者不知道,但作者知道,他对帅哥一定是不反感的。
每次看着大帅哥夏言手捧诗书,在自己面前娓娓道来,朱厚熜都觉得十分赏心悦目,从而在心底里萌生出以后一定要重用夏言的想法。
不过皇帝知道,夏言这个人虽然上进,但他是一个十分求稳的官员,让他一步登天,他必然拒绝,所以几经思虑,皇帝给他安排了一个詹事的职务,官阶在正四品。
如此得皇帝垂青,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因为这一切都是夏言自己争取来的,大家都没什么意见,唯一有意见的,只有内阁首辅张璁。
如果把张璁和朱厚熜的君臣关系比喻成一场恋爱的话,那么张璁当然不会允许夏言这样的第三者插足,所以张璁此时的内心可以说是怒火中烧。
但问题在于,一来夏言身正不怕影子斜,没什么把柄好抓,二来张璁当了这么多年的官,也绝非那种背后使绊子的小人,所以两个人产生不了什么直接矛盾。
(张璁 画像)
没有矛盾,那就打不起来,打不起来,那就只能干瞪眼。
那段时间,张璁想了很多,也老了很多。
他突然发现,自己和皇帝的关系,不再是那么无懈可击了。
他又发现,自己以前一直是一个坚定前行,心无旁骛的人,但夏言的出现,似乎扰乱了他。
他以前一直以为,这么多年官场的磨炼,他被磨平了棱角,他变得圆滑世故,变得能更好地适应这个大明,然而他现在才明白,被磨平棱角,磨去个性的自己不是圆滑,不叫世故,也谈不上成熟,而是他作为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真实部分正在逐渐消亡。
在他成为内阁首辅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一直告诉自己,做官最难是平淡,只要自己能安于平淡,那他什么事情都能做成。
然而,现在夏言成了他平淡生活中的一根刺,挑不出来,就会扎到,他的心里。
平淡生活不再,大明的万丈狂澜,就要,开始了。
下一章:
秃头的驸马:二婚,脱发,身份不明,骗婚骗到皇帝头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