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梁储:朱厚照恨极了大明王朝的文臣,但对梁储却十分优待有加

梁储:朱厚照恨极了大明王朝的文臣,但对梁储却十分优待有加

(梁储)

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

七月十二日,子时。

一个男婴诞生在广州府顺德县。

这个男婴的名字叫做梁储。

清代中后期,在广州本地出现了一批地方故事集,亦可以称之为本地史书,譬如《霭楼逸志》、《邝斋杂记》、《越台杂记》、《五山志林》等等。

而这其中,又以《五山志林》最为著名。

此书文笔流畅,语言平实,可信度很高,而这其中恰好记载了梁储同志小时候的一些故事。

书中记载,梁储小朋友从小就是一个十分聪慧的孩子。

六岁时,他失足跌倒,父亲扶起他后对他说:跌倒小书生,梁储张嘴便对:扶起大学士。

梁储的父亲一看儿子善对,于是又出上句:晚浴池塘,涌动一天星斗。

梁储不假思索,又对:“早登台阁,挽回三代乾坤。”

大学士是朝廷官职,而台阁指的是朝廷里的内阁,梁储的意思不言而喻。

虽然我现在人小,但我以后迟早是要当大官儿的。

想要当官,道路无非一条,那就是参加科举。

而对自小就十分聪慧的梁储来说,考取功名当然问题不大。

成化十年,梁储中举人。

成化十四年,梁储参加会试,中第一名。

朝廷一看小梁同志是个狠人,吟诗作对学习好,经史子集样样行,于是选其为庶吉士,并授翰林院编修一职,从此,梁储正式开始了自己的仕途生涯。

(明宪宗朱见深)

成化在大明历史上是个极为平庸的年份,明宪宗朱见深平平无奇,即无文治,也无武功,在位期间更没有干出过什么值得拿出来说一说的实事儿。

而他治下的大臣们上行下效,同样也是一帮碌碌无为的庸才,坊间更有“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的笑谈。

官员们一个萝卜一个坑,把大明官场的升迁通道把持的死死的,所以就导致梁储同志一入翰林,基本上就没再怎么往上升过。

不过,这也是很稀松平常的状态了。

明代的读书人,时常会面临这样一种状况。

大家在未入仕之前勤学苦读,然后在千军万马的环境中参加科举考试,好不容易混了个进士的名分,结果一朝入仕,直入翰林,就再也没有了下文。

他们被授予翰林学士,侍讲,编撰,编修等职务,名字听起来很好听,但他们绝大部分都将远离大明王朝的政治舞台,终年待在翰林院里舞文弄墨,编修史书。

这实在是有些搞笑。

有没有搞错啊?我读了半辈子的读,目的就是为了跻身紫禁城,登上朝堂,一展自己的才学和抱负,现在你让我接着读书?

来来回回下这么多苦功,考这么多回试,等于是白折腾了。

梁储虽然自小聪慧,长大之后才华横溢,但也免不了和大多人一样,落得一个沉寂翰林的命运。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历史通常只会选择一小部分人。

才华如解缙,沉稳如三杨,品行如商辂这样的人物,况且要在官场沉浮中起起落落,又何况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梁储呢?

但幸好,属于成化的时代马上就要结束了。

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明宪宗朱见深龙驭上宾,驾崩了。

皇帝驾崩,必然是黎民举丧,百官沉痛,但从长远的历史意义上来讲,朱见深的死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儿。

(明太祖朱元璋)

本朝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开始,就一直不太安定。

狠人朱棣拳打脚踢,把侄子朱允炆踹下皇位。

仁宣两位皇帝好不容易恢复生产,发展国力,正统皇帝一登基,又在土木堡把祖辈留下的大家大业给造了个底儿掉。

轮到成化皇帝登基时,他本人又是个极为平庸的皇帝,在位的时候也没搞出过什么建树,这就导致王朝虽以历经七朝,但却一直都在走下坡路。

现在,大明终于来了一个及时止损的皇帝,这个皇帝就是明孝宗朱佑樘。

朱佑樘是个十分优秀的帝王,励精图治,很有作为。

但我们要知道,大明幅员辽阔,沃土千里,光靠皇帝一个人励精图治是没有用的,需要全力官员携手共进才行。

但很显然,自己的父亲明宪宗给他留下的这帮大臣基本都是酒囊饭袋,很难和皇帝通力合作,皇帝只能另觅新人。

这同样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老皇帝临死之前,总要给新皇帝留下几个顾命大臣,而新皇帝也总是会毫无意外地排斥这些先皇留下的老臣。

这些老臣原是先帝精挑细选,留给新皇帝最大的财富,原本他们可以成为新皇帝最为忠实可靠的政治伙伴。

但在新皇帝的眼中,对先帝留下顾命大臣的这种行为,他们却总能理解出另外一层深意。

你是皇帝的时候我是太子,我处处受制于你,现在你领了便当,你还要留下老家伙看着我?管着我?

皇权自私而沉重,任何所谓皇家的父子之情都会在这场皇位更替中荡然无存。

朝廷里现有的官员已经无法满足朱佑樘的工作需要,皇帝急需补充新鲜血液,于是,梁储的机会来了。

(明孝宗朱佑樘)

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梁储升任吏部左侍郎。

在吏部工作时,梁储曾短暂负责组织过大明王朝的科举考试,还顺带提拔了一位在明朝历史上很有名气的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唐伯虎。

次年,梁储又任安南特使,出使越南,为明朝的外交事业做过出一定的贡献。

总体来说,梁储是个很稳重的人。

这世上的大臣,人生经历不同,性情不同,工作能力也各不相同。

有些臣子,能力优秀,但锋芒毕露,常使皇帝忌惮。

有些臣子,水平不济,但深谙官场之道,别的不会,但皇帝面前打马虎眼可谓轻车熟路。

我们时常认为,皇帝是一种上好的差事。

万民之主,天下至尊,想有什么就有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但实际上,在大明王朝的政治氛围中,皇帝是十分孤独的。

朝堂之上,大臣们在帝王脚下齐齐跪倒,山呼万岁,看似心悦诚服,但实际上,官员们各怀鬼胎,几乎没有一个人对皇帝是真心实意的。

君臣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微妙,他们相互依靠,却又彼此算计。

但梁储却是这种微妙又畸形的关系中的例外。

他是个十分纯粹的人。

或者说,他是个十分让皇帝放心的人。

而这样的臣子,往往才是皇帝最为信任的人。

也正是这样的人,才能在官场里活得久一点。

是的,在作者看来,活得久要比活的风光强得多。

那些一时权倾朝野,风光无限的权臣,例如洪武朝的胡惟庸,万历朝的张居正,我想他们虽然当官当的顺风顺水,但他们在为臣之道上,却实在是有着大大的失误,以至于最后都落得一个十分悲惨的下场。

(张居正)

因为他们终其一生都没有想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

皇帝最想要的臣子,不是能干的,而是老实听话的。

老老实实上班的梁储平稳地度过了弘治一朝,转眼来到了正德皇帝的时代。

明武宗朱厚照,孝宗皇帝朱佑樘的独苗,大明王朝历史上最能闹腾当皇帝。

朱厚照同志虽然能闹腾,但却并不是个糊涂皇帝。

他认为梁储勤勉认干,是个人才,于是前脚登基,后脚就升了梁储的职,从左侍郎摇身一变,成为了吏部的尚书一把手。

但朱厚照没想到,自己的率性提拔,反而为自己弄来了无尽的麻烦。

我们知道,朱厚照同志是一个十分不安分的人。

作为皇帝,他没有天子的仪表,更没有帝王的威仪,反而言行放浪,举止浮华,人不爱在紫禁城里待着,偏偏爱骑着大马带领军队到四处去溜达,十分不消停。

从小方向来讲,皇帝的肆意为之和他本人的性格可能有些关系。

但从大方向来说,朱厚照之所以整日玩乐,不肯循规蹈矩,其中是有更深的意味的。

而这个意味的关键,就在于梁储。

或者说,关键就在于像梁储这样的大臣们。

此时的朝堂之上,文官们的势力十分巨大。

刘健、谢迁、李东阳,再加上我们本篇文章的主人公梁储,他们都是当年孝宗皇帝一手提拔起来的大臣,深受皇帝恩情,他们对大明的感情很深,对孝宗皇帝的感情更深,但无奈的是,孝宗皇帝死得早,他们只能把这一腔感激之情全都报效到武宗皇帝的身上。

如何报效?

我们正好可以拿梁储来举例子。

梁储同志早上劝皇帝读书,中午劝皇帝学礼,下午劝皇帝没事别老出去玩,晚上又拿着一大批折子等着皇帝批阅,皇帝批阅不完,觉也不让睡。

总结来说,梁储坚持正气,敢于直谏,有事没事儿就规劝皇帝“多读书,多看报,少吃零食多睡觉”。

(明武宗朱厚照)

梁储和这帮文官大臣们铆足了劲儿,看似步步紧逼,桎梏皇帝,实则只不过是希望通过个人的举动来影响皇帝,使朱厚照成为一个更好的帝王。

但在朱厚照眼里,文臣们的举动可就变味儿了。

年轻的朱厚照十五岁登基,不过是个半大孩子,文臣们好心好意地规劝和管教,对朱厚照来说,反而成为了一种变相的负担和对皇权的制约。

而这,也注定了梁储的人生命运,因为他看似助君辅国的举动,其实是在把自己往和皇帝的对立面推。

但尽管如此,梁储在正德十年还是坐上了内阁首辅的位置。

那些和梁储一同整天在朝堂上“骚扰”皇帝的文臣,如刘健,谢迁之流,都被皇帝开除辞职,只有梁储屹立不倒,不仅如此,官位反而越来越大。

原因很简单,还是那句话,他是一个纯粹的人。

梁储的言行举止,以及为官的作为,让朱厚照觉得,他虽然聒噪,但却是一个值得信任的臣子。

而无论在任何时候,皇帝身边,都需要这样的人。

皇帝需要梁储做什么呢?

我想看到这里,各位读者朋友们心中已然有了自己的答案。

嘉靖元年,公元1521年,梁储辞官还乡,六年后,病逝乡里,时年七十七岁。

当年被父亲扶起的“大学士”果然践行了自己的豪言壮语,而现在,一切尘埃落定,梁储的人生谢幕,一个属于嘉靖皇帝朱厚熜的时代,正式开始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文臣,同志,明宪宗,朱见深,历史,皇帝,成化,梁储,大明,王朝,观点评论,朱厚照,朱佑樘,皇帝,梁储,孝宗皇帝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文臣,同志,明宪宗,朱见深,历史,皇帝,成化,梁储,大明,王朝,观点评论,朱厚照,朱佑樘,皇帝,梁储,孝宗皇帝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文臣,同志,明宪宗,朱见深,历史,皇帝,成化,梁储,大明,王朝,观点评论,朱厚照,朱佑樘,皇帝,梁储,孝宗皇帝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