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历史上,明宣宗朱瞻基给大明留下了一个重大隐患,让明朝逐渐衰亡

历史上,明宣宗朱瞻基给大明留下了一个重大隐患,让明朝逐渐衰亡

明宣宗朱瞻基,可以说是大明朝最神奇的一个皇帝,因为他的出生,一下成就了三个皇帝。朱瞻基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让朱棣有了发动靖难之役的决心,最终开创了永乐盛世。同样因为朱瞻基的存在,让原本可能被废的太子朱高炽,顺利登上了帝位。而朱瞻基也在仁宗去世之后,继位登基,延续了仁政,创造了“仁宣之治”。

朱瞻基成就了三个皇帝,让明朝在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之后,延续了繁荣。可是,他也犯了一个错误,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明朝的灭亡,在一定程度上是源于党争,而党争中很强势的一方就是阉党。阉党的中坚自然就是宦官了。宦官们之所以能有这么大的能量,主要就源自明宣宗朱瞻基。

这件事,还要从明太祖朱元璋时期说起。

朱元璋虽然也在宫内设有“司礼监”,有秉笔太监、掌印太监,但是,朱元璋勤政,所有奏折都是亲自看,谕旨都是亲拟。因此,执笔太监仅仅是代替写字,掌印太监也仅仅是协助盖上玉玺而已。

有些资料说明太祖朱元璋明确禁止太监读书识字,并非如此。秉笔太监还是识字,懂文墨的。只是此时的太监们没有机会越过皇帝,干预政事。

到了明成祖时期,朱棣再也没了朱元璋时处理政务的激情和精力。他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就挑选低级别官员,参与机要事务,形成了代替丞相职权的内阁雏形。同时,朱棣开始倚重宦官,成立东厂,赋予宦官们“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诸大权”。明朝宦官干政的祸端,其实在明成祖时期已经埋下了。

只是,明成祖对于上行下达的奏章、谕旨,还是会亲自过问的,处理意见也是召集内阁成员商讨,一般不会出现越过皇帝的情况。这时候,宦官中的掌印太监虽然握有玉玺,却也施展不出什么神通。

到了明宣宗朱瞻基时期,情况就彻底改变了。

朱瞻基先是下旨,在大内设置内书堂,专门用来教导宦官们读书。正所谓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宫内太监们的智商,开始直线上升,有了干政的能力。

官员向皇帝提交的奏本,先由通政使司递交司礼监文书房,登记后交皇帝预览,然后才送内阁。如果遇到偷懒的皇帝,可能根本就不会预览,奏本直接交给内阁处理。这种情况下,如果太监们想作弊,就可以扣留奏章了,皇帝看不到,内阁大臣更看不到,有了闭塞皇帝视听的能力。

送到内阁的奏本,内阁大学士看后代拟处理建议,并以纸条的方式贴在奏章封面供皇帝参考,即“票拟”。皇帝在正式批阅时,就可以直接参考内阁大学士的建议拟定旨意,进行批示,即“批红”。

这时候,如果遇到懒惰的皇帝,批红也是直接交给了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处理。此时,太监就有了干预朝政的能力。特别是掌印太监,可以说是生杀大权在握,反正玉玺在手,盖上去就有效力。

明宣宗朱瞻基进一步放宽了禁止条件干政的限制,建立了内阁、太监参与处理政务的制度,还开发了太监们的智力,这才导致了太监们开始大肆干政。

明英宗时期,大太监王振悄悄移走了明太祖朱元璋所立的禁止太监干政铁碑。王振接着唆使英宗朱祁镇亲征,致使明军惨败土木堡,英宗被俘。大太监王振也成了明朝干政的第一位太监。

阁臣与宦官之间的权力之争,最后也演变为了明末的党争。阁臣中的首辅,最后全面掌控了票拟大权,比左、右丞相还专权。而内廷之内,如果皇帝懒惰,比如小木匠天启帝,那么批红大权,基本上就掌握在了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手中。太监们在一定程度上有了篡夺皇权的能力,比如大太监魏忠贤。

太监干政,可以说是导致大明持续衰弱,甚至最后灭亡的原因之一。而这一隐患,正是明宣宗朱瞻基所埋下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隐患,朱瞻基,明朝,内阁,掌印,明宣宗,皇帝,处理,宦官,大明,八卦爆料,朱瞻基,朱元璋,明宣宗,皇帝,太监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隐患,朱瞻基,明朝,内阁,掌印,明宣宗,皇帝,处理,宦官,大明,八卦爆料,朱瞻基,朱元璋,明宣宗,皇帝,太监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隐患,朱瞻基,明朝,内阁,掌印,明宣宗,皇帝,处理,宦官,大明,八卦爆料,朱瞻基,朱元璋,明宣宗,皇帝,太监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