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同样是面对金朝,南明为何不如南宋?南宋有关键的一点南明不具备

同样是面对金朝,南明为何不如南宋?南宋有关键的一点南明不具备

公元1644年4月25日,大明的最后一任皇帝朱由检吊死于煤山上那颗歪脖子树上,死前留言:“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世人评价:“崇祯非亡国之君,却遭亡国之祸!”令人唏嘘不已。

崇祯

崇祯死后,明朝宗室纷纷逃亡南方,其中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是为弘光帝;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是为隆武帝;桂王朱由榔在肇庆称帝,是为永历帝。但仅仅一年后,弘光帝就兵败被杀,隆武帝绝食而亡,只有永历帝在云南一带坚持了十五年,直到吴三桂率清军攻入云南,明朝才彻底灭亡。

但南明也仅仅是坚持了十五年,比起延续国祚达152年的南宋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同样是面对金朝,为何南明和南宋的境遇竟如此天差地别?而且相比南宋,南明还有三大优势的情况下。

南明有三大优势

一、南明有完整地“备用”班子、“备用”国都。

大家都知道,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位,但仍旧以南京为国都,以北京为行在。直到明英宗正统六年,明廷才正式废除南京的国都地位,升北京为京师。此后,南京一直是大明的留都。

不仅如此,南京还保留所有的政治机构,比如,北京有六部,通政司、大理寺、都察院,南京也有六部,通政司、大理寺、都察院,而且尚书、侍郎、寺卿、左、右都御史一个都不少。

而且,相比北京,南京的政治地位是降低了,但要说经济地位,有明一朝,南京要高过北京。首先,北京处在“苦寒之地”,粮食供应都要依靠江南,而南京作为大明的留都、祖宗陵寝所在,是江南的中心,明朝通过南京控制着江南的钱粮。

其次,南京虽然兵力不多,但人口众多。据载,万历末年的南京人口,已突破百万,“万历年间,天下大治,留都城内户口百万家。”明武宗正德年间,有官员评价南京的地位,说太宗皇帝(朱棣最开始的庙号)迁都北京,但所依仗的钱粮器物,无不取自于南京。

《南都繁绘图》

所以,崇祯皇帝吊死煤山后,明朝的“备用”政府班子是现成的,“备用”国都也是现成的,可以立即迎立皇帝指挥全国,而且政府机构的运转程序并没有太大变化。

而北宋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北宋虽然有东南西北四座京城(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北京大名府),但是中央政府机构却只有在东京开封府才有,东京陷落后,北宋相当于被斩首,而且当时应天府的经济实力、政治地位远比不上明朝的留都。

所以,赵构在南京即位建立的政府班子连草台班子都算不上,更不用说与朱由崧的“备用班子”相比了。

赵构

二、南明的兵力优势

从世人对宋朝的印象来说,它的军事实力,一向积弱不堪,而明朝不但有蓝玉的捕鱼儿海大捷,朱棣的五征漠北,就算是明朝末年,还有对后金的宁远大捷。

当然这些只是以前的“辉煌”并没有太多参考价值,我们来看明末的实际情况。

据《明史》记载,明亡后,南明三帝名义上控制的军队数量在100万人左右,即使存在虚报数量领空饷的情况,军队人数也不会少于70万人,除去老弱残兵,仅是战力不弱的江北四镇和武昌左良玉部军队数量就不下50万人。

而反观北宋,赵构南逃时几乎是“只身”南逃,当赵构在应天府即位时,东京80万禁军,能够回到南京的不到三万,这也是赵构继位后,马上放弃南京而定都杭州的根本原因,这么点兵力,他根本不敢在江北逗留。

后来,赵构使用岳飞、韩世忠等人的岳家军、韩家军这些私人军队或者是以宋朝禁军打底扩编而成的私人军队也迫不得已。可以说,南宋初年,国家正规军几乎是没有的。

两者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这主要与宋朝和明朝的军队制度有关。

明朝军队采取的是卫所制度,自京师到郡县,皆设卫、所,外统于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也就是说,卫、所分属于各省的都指挥使司,各省的都指挥使司又由中央的五军都督府划片管辖。北京一失,五军都督府瘫痪,但明朝各省的军队并未遭受重大损失。所以,南明一亮明旗帜,立马就可召集百万之兵。

而北宋的军制则是“强干弱枝”,东京周围驻扎绝大多数兵丁,地方军队——厢军数量少、战斗力也差。所以,赵构既无中央禁军跟随,也无地方正规军前来护驾。

三、南明面对的外部环境更好

得益于明朝一贯的强大,明朝不仅有众多的藩属国,而且明亡后,这些藩属国还在很长时间内支持南明。比如当时的朝鲜不仅训练士兵准备配合隆武帝的北伐,还在明亡后,一直祭祀明朝皇帝直到清朝末年;日本也同意了郑芝龙借兵北伐的请求(隆武帝怕引狼入室最后又拒绝了);缅甸、琉球等国虽然没有拿出实际的行动,但在国际上也纷纷“声援”南明,这也是永历帝选择逃亡缅甸的原因,虽然最后被缅甸出卖了,但这毕竟是在自己国家都不保的情况下做出的无奈之举。

而南宋所面对的外部环境就要恶劣得多了。因为宋朝实力一直很弱,所以也没有几个藩属,越南就是在北宋时期脱离中国版图的,甚至还时不时北伐宋朝一下;大理、西夏就更不用说了,他们都巴不得趁乱分一杯羹,就更不用指望他们声援了。

所以,南明面对的外部环境是远远优于南宋的。

既然南明有这么明显的优势,怎么还不如南宋抗揍呢?

这是因为,南宋也有几点是南明所不具备的。

一、北宋是“突然死亡”

对于王朝的存续,历来都有一种说法叫“王朝不过三百年”,王朝延续到一定时期,政治腐败,民乱四起,军队四处救火而耗尽国力,这是普遍规律,再遍观历史,强汉盛唐的国祚都是二百多年,没有超过三百年,相比明朝享国276年“寿终正寝”,北宋可谓是“突然死亡”。

可以这么说,北宋在灭亡的时候,无论是政治、经济、军事都没有崩盘。政治上,宋的政治掌控力还在,宋亡时,距离王安石变法也仅仅是过去了42年。而且宋朝一向优待士大夫集团,政治掌控力更要远胜一般王朝。

军事上,宋亡时,也没有像汉唐灭亡时诸侯纷争山头林立天下大乱,尽管山东、江南几乎同时发生了宋江与方腊的叛乱,但很快就被招安或剿灭。而且当时宋朝的领土还在扩张之中,比如与西夏之战,宋朝采“进筑”和“浅攻”的策略,正一寸一寸蚕食西夏,宋徽宗宣和元年更是取攻克西夏横山之地,让西夏人大惊失色:“唱歌作乐地,都被汉家占却,后何以堪?”;与辽之战,尽管宋朝军队在征战辽国时破绽百出,最终还是在宣和五年收复了被辽国占领一百余年的燕云故土。

宋徽宗

经济上就更不用说了,北宋末的经济虽然比不上巅峰时期,但比起明朝末年要好太多了,据载,宋徽宗宣和年间,宋朝的人口就已经过亿,东京生活着超过一百万的市民。而举世闻名的《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繁荣似锦的市井风貌,正是宋徽宗时代东京汴梁。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一角

所以,北宋的灭亡只是徽钦二帝这两个“心肌梗塞”而导致的突然死亡,它的统治基础并未完全丧失。

相比与宋朝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明末的大明可谓是“烂透了” 。政治上崇祯虽然表面依然“大权在握”,但其实已经对大臣完全失控,大臣们就像木偶一样,随崇祯的指挥棒起舞,但有几个是尽心尽力为大明考虑的呢?崇祯的“皆诸臣误朕”并非全是妄语。经济上,大明本身就是捉襟见肘,又赶上连续的天灾人祸,老百姓早就无以为生。军事上就更不用说了,要知道明朝是实亡于农民军,而历朝历代能被农民军推翻的大一统王朝,那都是烂到极致了。大抵也就新莽、蒙元能与之相比。

李自成的大西军

所以,就连“非亡国之君”的崇祯用了十七年都没能挽救的大明,又岂是区区“明末三帝”能够挽救得了的。

二、赵构是唯一的合法继承人

不要小看这“合法”二字,在任何一个时代,统治者的合法性都是至关重要的。北宋的近支皇族除赵构外全部被金人一网打尽,押送往金国故地囚禁。赵构作为宋徽宗的亲儿子、宋钦宗的亲弟弟,自然是唯一的合法继承人,南宋内部没有人怀疑过赵构即位的合法性,也就减少了夺位内乱。

而明朝就没有这么幸运了,由于崇祯帝三个成年的皇子或逃或死,都没有到南京。明朝宗室虽然逃出的近支皇族众多,但却找不出一个能够得到所有人认可的合法继承人来,最终导致南明内讧,实力大损。

比如,朱由崧称帝以后,政敌就编造出了“南京太子案”,让一个叫王之明的年轻人假扮崇祯之子,动摇弘光帝称帝的合法性,引发了武昌左良玉起兵“清君侧、迎太子”的内战,直接导致江北防线的空虚,清军趁着南明内战,一举占领南京,俘虏弘光帝。

朱由崧

比如,朱聿键称帝后,鲁王朱以海割据浙东,自称监国,不听隆武帝号令,两相争斗中,浙东轻易失于满清之手,导致八闽之地无险可守。

再比如,朱由榔称帝后,唐王朱聿鐭援引“兄终弟及”在广州称帝,双方各执一词,坚称自己才是正统,甚至大动干戈,互相攻伐,多亏朱聿鐭仅当了40天皇帝即被清军俘虏,否则永历帝还将再多一个敌人。

所以,南明的力量不是不雄厚,而是不能形成一个整体,握不成一个拳头,使得清军不费吹灰之力逐个击破。

三、赵构的能力比“南明三帝”要强

赵构虽然风波亭杀害岳飞,令人不耻,但我们不能否认赵构还是颇有能力的。

赵构能够在开封被围之时,主动请缨前往金营为质,一定程度上说明赵构还是有些勇气和担当的。同时据《金史》记载,赵构的骑射能力也不弱,“康王留金营,与金国太子同射,连发三矢,皆中筶,连珠不断。金人谓将官良家子,似非亲王,岂有亲王精于骑射如此?乃遣归。”也就是说,金人以为宋朝亲王尽是娇生惯养之辈,赵构箭术如此了得,定是冒名的亲王,所以将他放了回去。可见赵构有一定的骑射武艺。

赵构

赵构一开始在被完颜宗弼(金兀术)“搜山检海”追捕,狼狈逃窜的情况下,最终能够逐步收拾残局、重新建立军队,并剥夺了岳飞、韩世忠等人的军权,力排众议完成宋金和谈,可见其政治手腕和城府也是颇为可观的。

而反观南明这边,弘光帝就会大修宫室,搜罗美女,卖官鬻爵。朱由崧在藩时,抗清名将史可法就称其为不忠不孝,“在藩不忠不孝,恐难主天下”。扬州城破后,清军逼近南京,朱由崧犹在午夜召梨园入宫演剧,第二天更是在未通知百官及太子的情况下私自出逃。戏剧《拉郎配》就是讽刺朱由崧广选美女,江南富户为了女儿的幸福,急着把女儿嫁出去,出现了拉郎配的故事。

隆武帝算是南明三帝中最有复国决心的一位皇帝,据《明史》载,隆武帝曾率数千明兵“御驾亲征”,在被俘后更是绝食而亡,这些虽都是无奈之举,但也可见隆武帝血气之勇。可惜,隆武帝一是受制于帝位不正,与鲁王内斗;二是受制于郑芝龙的挟持,形同傀儡,同时清军的迅速南下,使隆武政权存在不到一年就旋即灭亡。所以隆武帝也基本没有什么作为。

隆武帝

最后是在位时间最长的永历帝,但观其在位的16年,不是不战而逃,就是被软禁胁迫,他既没有建立自己的班底,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抗清策略和政治手腕,在位的16年只是被裹挟着、不由自主的“漂泊”了16年,谈不上任何的成就。

综合来看,南明有南明的优势,南宋有南宋的优势,二者结局的不同,更多是因为南宋有一项南明无可比拟的优势——人和。南宋有人和,才得以在惊乱过后,迅速稳住阵脚;南明则因“失和”导致屡次内战,空耗战力,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明朝,皇帝,东京,备用,军队,赵构,金朝,北京,南京,隆武帝,观点评论,弘光帝,朱由崧,赵构,南京,隆武帝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明朝,皇帝,东京,备用,军队,赵构,金朝,北京,南京,隆武帝,观点评论,弘光帝,朱由崧,赵构,南京,隆武帝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明朝,皇帝,东京,备用,军队,赵构,金朝,北京,南京,隆武帝,观点评论,弘光帝,朱由崧,赵构,南京,隆武帝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