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奔流文化·寻陇】陇山陇水间的和畅宋风③宋仁宗题额,陇南这座古刹不寻常

【奔流文化·寻陇】陇山陇水间的和畅宋风③宋仁宗题额,陇南这座古刹不寻常

【奔流文化·寻陇】陇山陇水间的和畅宋风③宋仁宗题额,陇南这座古刹不寻常

陇山陇水间的和畅宋风③

南宋。

彼时,昔日的汴京旧事,已化作梦华一录。

那偏安一隅却又空前繁华的王朝,最终在无尽的历史岁月中,只剩下几座遗构,若隐若现、影影绰绰……

有资料显示,目前,南宋存世木构在国内有:广饶关帝庙大殿、苏州玄妙观三清殿、窦团山飞天藏殿、福津广严院前殿、罗源陈太尉宫正殿。

而此五者之一的福津广严院,是来自草木葳蕤的陇南,屹立于广袤西部的它,又呈现着怎样的风华?

2019年成为国宝级文物单位的福津广严院

(一)

“险崖栈道居天险,广严寺院乃壮观。”

福津广严院,又名柏林寺,位于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境内的三河镇。

三河镇因境内郭河、福津河、花椒沟三条河流交汇而得名。

其中的福津河以北,为黄土质疏松山体,少植被,多厚土,泥石流多发;以南,为花岗岩石崖,色浓而质硬,林木葱茏,山青水秀。

“三水合流”后,“撷嘉名而用”,古人便保留了福津河的名称——这本就寄托着千百年来该流域居民对美的渴望,因此,三河流域又称“福津河流域”。

福津不仅仅是河名,它也是一个时常见诸于史书之中的古县名。

在宋时,古阶州辖福津、将利两县,一度,福津还成为阶州郡治的所在地。

广严院所在的柏林寺村的山麓,称龙拽山,邻福津河北岸,村落建置于中段的开阔台地上。临近柏林村,远远地,在错落有致的民居间,似有青黑色的树影露出不凡的气象。向导说,那正是来自广严院的森森古柏。

广严院前殿

(二)

走路数分钟后,坐北朝南,挂有“广严院”牌匾的山门便矗立在眼前。

山门单檐硬山屋顶,面阔三间进深五檩,细看斗拱、角梁、椽头之上的彩绘明丽、簇新,似乎没有千年的那种斑斓古意,应是新修之故吧!

步入山门,直入院内。现存广严院建筑规模很小,只存院落一进,有山门、前殿和两厢,但不大的院落在古柏的遮蔽下,自成清净世界,煞是惬意。

广严院前殿内部

两通被玻璃罩保护起来的古碑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寺院住持介绍说,这两通来自北宋和南宋时期的碑碣是广严院的历史见证。

从寺藏宝贝——两通古碑的原始拓片可以看到北宋碑的正面为嘉祐七年朝廷敕赐碑文:

“……旧阶州福津镇弥陀院……敕宜赐广严院为额”,按碑文,广严院之前身名作弥陀院。

而反面碑文《阶州福津广严院记》记述了当时的寺院规模:“大佛殿,三间。文殊殿,三间。观音殿,三间。斋厅、三间。僧堂,两间。三门楼,三间。”

碑文的落款:

嘉祐七年十二月一日牒

礼部侍郎参知政事赵

礼部侍郎参知政事欧阳

吏部侍郎平章事曾

刑部尚书平章事韩

嘉祐为宋仁宗的年号。仁宗皇帝在位的四十二年,是北宋最好的时期,被后世称为“仁宗盛治”。

广严院中北宋石碑拓片

宋仁宗时期,涌现了宋朝历史上最多的名臣:范仲淹、吕夷简、晏珠、包拯、 文彦博、狄青、沈括等等,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位,曾巩、王安石、欧阳修及“三苏”叱咤文坛,历史研究者甚至将这一时期称之为“君子满朝的时代”。

按碑文落款,四位朝廷高官的姓:赵、欧阳、曾、韩,对应嘉祐七年朝堂重臣的官职,可以推断出这四位分别是赵概、欧阳修、曾公亮和韩琦。

可以想见,正是“中书门下省”颁下文书,广严院获得了仁宗皇帝的御赐匾额。

宋仁宗擅长写“飞白书”。

欧阳修曾夸奖他的书法:“仁宗万机之暇,无所玩好,惟亲翰墨,而飞白尤为神妙。”

宋仁宗御赐匾额,可见广严院声名在当时已盛极一时。

可惜的是按照广严院另一块南宋碑刻《新修广严院记》记载,广严院在南宋绍兴年间被洪水毁坏。

广严院后来迁址,于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重建,十二年之后的乾道九年(1173年)建成,但规模与北宋时期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现在的广严院内仅存的宋时建筑只剩下一座前殿了。

广严院前殿正脊两段的鸱吻

(三)

静静凝视广严院前殿,感受南宋之风貌。

——它的屋顶为单檐歇山式,面阔五间进深六架椽,山面三间四柱,整个建筑置于砖石垒砌的台基上。

——正面每间面阔相当,间广远小于柱高。当心间,次间门板为后换。当心间门楣上施两枚八瓣门簪,形似南瓜。梢间设版根窗似为原构。北、西,东三侧檐墙为当地黄土砌筑,有明显收分。

——檐柱柱身为梭柱,生起、侧脚不明显。梭柱自五代起主要在南方应用,北方唐辽建筑中不多见。柱础淹没于台基内,依稀可辨为覆莲状。前殿外檐铺作形制为枓口跳,各间设补间铺作一朵。

广严院前殿的“彻上明造”的独特结构

进到前殿的内部,梁架的独特构造给人留下的印象尤为强烈,它为古建特有的“彻上明造”,是指建筑物室内的顶部做法,不做装饰,不用藻井,而让屋顶梁架结构完全暴露,使人在室内抬头即能清楚地看见屋顶的梁架结构。

在前殿里,内壁隐隐泛红,有种云蒸霞蔚的特殊效果,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是来自于本地的特殊物产——武都紫泥之故。在汉代,武都紫泥乃是皇帝用作封诏行文的特贡之泥。

东汉蔡邕《独断》谓:“皇帝六玺,玉螭虎钮皆以武都紫泥封之”。

清光绪年间的《阶州直隶州续志》有如下记录:“广严院……殿壁用紫泥粉,色如紫朱……”

《阶州志》这样评说武都紫泥:“汉朝中书,以武都紫泥为玺宝加绿绨其上。武都紫水有泥,其色紫赤而粘贡之封玺,故诏浩有紫泥之美。”

用紫泥来装饰广严院的内壁,真可谓就地取材、匠心独具。

从广严院前殿可以看出它虽屡经修缮,但主体构架仍为南宋初建遗物,注重形式的和谐、比例的精确和细节的精美,追求自然与人造的统一,从中可以品味出南宋木构特有的审美观念和美学趋向,亦对于研究宋代建筑风格、特征、发展演变及建筑史、建筑技术等有重要价值。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 刘小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宋仁宗,陇南,时期,历史,严院,碑文,畅宋风,建筑,福津广,广严,宋仁宗,广严院,前殿,福津河,福津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宋仁宗,陇南,时期,历史,严院,碑文,畅宋风,建筑,福津广,广严,宋仁宗,广严院,前殿,福津河,福津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宋仁宗,陇南,时期,历史,严院,碑文,畅宋风,建筑,福津广,广严,宋仁宗,广严院,前殿,福津河,福津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