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年中华青史之上,有一个从未缺席过的邻居,在历史变迁的各个时期,它向来都不曾是看客。
元末,烽烟四起,群雄逐鹿。
韩山童、刘福通、郭子兴、朱元璋、张士诚……中国历史铭记住无数个响当当的名字。英雄也好,奸雄也罢,成王败寇如有轮回。
英雄的故事我们都能娓娓道来,但在耳熟能详的历史之中,仍有那个我们无法回避的邻居,朝鲜半岛上的海东之国,此时称为高丽。
“撮尔小国”有何作用?
当然,在我们璀璨的历史文化传承面前,很多人从不愿正面直视地缘政治附带的历史作用。
别忘了!这个“撮尔小国”一直影响着我们的国运,历史上的数个朝代皆是如此,甚至包括我们的那场“立国之战”。
言归正传,元末纷乱四起,这个叫高丽的小国,也在其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当然“首鼠两端”的本质不改。
即便如此,就连朱元璋这样的大英雄仍要与其结好,全无数十载后宗主的霸气。而诸多江南英雄更是轮番“献媚”,甚至有人几遇屈膝认租。
这其中尤以朱元璋的老对手张士诚最为积极,那么与小国高丽有同样气质的张士诚,为何会对高丽“眉来眼去”呢?
韩山童颍州起义,高呼“蕴玉玺于海东,取精兵于日本”。足见当时内外无靠的起义军,在精神上是希望崇尚中原文化的海东诸国能给予响应的,也能显示出时人对它们的认同。
但这之后,所谓海东诸国的代表高丽国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元顺帝至正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354年,称王建国的盐贩子张士诚占据高邮近一年,南北漕运阻断,元大都开始出现饥荒。
右丞相脱脱为解粮荒,也为枪打张士诚这个“出头鸟”,率兵百万围攻高邮。这“百万之众”的先锋军不是蒙古铁骑,也不是百战精兵的色目人,而是两万多人的高丽兵。
脱脱围攻高邮是在九月,早在六月高丽就收到了“请兵令”,作为藩属国的高丽此时还未能了解农民起义全貌,立即派两千精兵,汇合驻扎在辽东的兵力,合兵两万充作先锋。
高丽军数次接敌均未占得便宜,当然在它们的历史上,说得是高丽军差点攻下高邮,只因蒙古将领抢占功劳而半途作废。
高邮一战,右丞相脱脱后院起火,被元顺帝整到了吐蕃,半路毒酒赐死,“百万大军”作鸟兽散,高丽军也退回了辽东。
可以说,张士诚与高丽也是结过仇怨的,不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政治更不过如此,没有永远的敌人,这话从来都不会错,这一战,成为二者未来交结的基础也未可知。
高丽军退回国后,为高丽恭愍王带回了元军与起义军的情势,也让高丽上下对形势有了新的认识,也有了新的打算,毕竟“二五仔”看得就是利益。
高丽恭愍王先是快速清除国内亲元势力,又借机收复北部大量失地,派军渡过鸭绿江,侵占辽阳行省数府地。
高丽摆明要摆脱元廷控制,而元廷也确实无力北顾,只能反复派人申斥,后来甚至改为安抚。高丽利用起义军完成了几代夙愿,但仍保持着与元廷的表面关系。
高丽再次与起义军发生龃龉,已经是至正十八年末的事情了,刘福通北伐的中路军渡过鸭绿江,攻陷义州城,杀官民数千。
在北方起义军游弋辽东之前,已经有了高丽与南方起义军的“亲密接触”。
首先是台州方国珍,他在至正十八年的五月,派人前往高丽投献方物结好。
到了七月,已经投降元廷,成为江浙行省丞相,被称为太尉的张士诚也遣人前来。
随后,又有江浙海岛防卫万户丁文彬遣人前来,更通文称高丽为大邦。
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主要势力范围为江浙地区,这里是传统的海贸昌达地区,商人与高丽、日本等国长年通商,他们也因此获得了大量的海贸收益。
几人结好高丽,从表面目的上看是为了通商,但其背后必然隐藏着政治原因。至正十八年后的张士诚等人,不是成了元廷的官员,就是与元廷结好,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有着共同的强劲对手朱元璋。
《高丽史》:“秋七月甲辰,江浙行省丞相张士诚理问实剌不花来献沉香、山水精山画木屏、玉带、铁仗、彩段,寄书略曰:‘迩者中夏多事,区区不忍生民涂炭,遂用奋起淮东,幸保全吴之地,然西寇肆凶,残虏百姓,虽志存扫荡,而未知攸济而,念闻国王有道,提封之内,民乐其生,殊慰怀想’。”
《高丽史》中这一段的记载之时,张士诚已经被朱元璋打得投降了元朝,做了太尉。文中所指“西寇”自然是指朱元璋,此文虽然写得中规中矩,较之丁文彬的趋炎附会要好,但也多有恭维之势。
《高丽史》:“二月乙酉,红贼移文于我曰:‘慨念生民,失陷于胡,倡议举兵,恢复中原,东逾齐鲁,西出函秦,南过闽广,北抵幽燕,悉者款附,如饥者之得膏粱,病者之遇药石,今令诸将,严戒士卒,勿得扰民,民之归化者抚之,执迷旅拒者罪之’。”
此段为北伐红巾军向高丽的移文,较之张士诚之文,一个气概滔天,一个欲拒还迎。当然,二者的情势不同,此时的红巾军气势正盛,而彼时张士诚则投靠元廷,每年向大都送粮来维系关系,确保反朱的松散同盟关系。
《高丽史》中记载了多位南方起义军领袖遣人交好记录,尤以张士诚最多,前后高达12次,而高丽则两次遣人来访。
从记录上看,张士诚交好之意非常迫切,且随着与朱元璋的战事发展而频次加大,反倒是高丽不温不火,很少坦诚政治上目的,多以商贸上的寄予为主,颇有些中立的味道存在。
分析张士诚目的无非有三,一是与元廷、高丽各方结好,引以外援,对抗朱元璋;二是为自己铺垫后路;三是通商,增加经济收益。
这期间,朱元璋也曾派员前往高丽,投献的物品耐人寻味,与诸人不同,竟是兵甲武器,其中意味难明。
乱世纷争,政治上的投机,无外乎争取最大的利益,所谓外交也是如此。地缘政治格局之下,针对“撮尔小国”的政治投机也在所难免,只可惜所托非人而,未能形成新的历史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