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徐茂公晚年卧病不起,只服李治送去的药,自家请的医生不让进门

徐茂公晚年卧病不起,只服李治送去的药,自家请的医生不让进门

唐初名将云集,而又以李靖和

勣最为突出,两人

位李唐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而李

勣原本是不姓李的,他的本姓是徐,最开始的名字是徐世

勣,字懋功,因此民间多称呼其为徐茂公。后来归顺李唐之后,被李渊赐姓李,改名为李世勣,后因避讳改名为李勣。

徐茂公这个名字在民间很有影响力,但在史籍中,更多的是称呼他为李勣。李勣在隋末最开始是和单雄信一起加入了翟让的瓦岗队伍,聚众为盗是他们最开始做的事情,后来李密到了瓦岗,将这支聚众为盗的团伙发展成了一支很强大的起义队伍,在隋末大放异彩,只不过没有笑到最后。

后来李勣降了大唐,为平定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和唐高宗李治时期,李勣出将入相,镇守边关、征战四方,更是在七十多岁高龄的时候攻灭了高句丽。在内,他又是大唐的宰相之一,参与政事,是天子的肱骨之臣。

可以说,李勣在唐初地位尊崇,李唐三代皇帝包括李渊、李世民和李治都很看重他,对他委以重任,李勣倒也中规中矩,最喜欢做的事情莫过于“中立”,因此在后世的评价中,也出现了极端的个例。

有人觉得他正如李渊形容的那样是一个“纯臣”;而也有如王夫之等人所评价的那样:“徐世

始终一狡贼而已矣。”

当然,无论后世如何说,在唐初,李勣却一直很受重视,尤其是李世民和李治这对父子,对李勣极为看重。贞观年间,

李勣曾经得过暴疾,郎中开出药方要用胡须烧成灰做药引,李世民知道后直接将自己的胡须剪了为李勣治病。

还有一次,李世民举办宴会,李勣在宴会上喝醉了睡了过去,李世民怕他着凉,将自己身上的御服脱下来给他盖上,这样的宠信是很难得的。等到李世民去世,

李勣成为顾命大臣,辅佐李治,李治对他也很是关心。

李勣有个头疼脑热,李治都会亲自去关心,就连李勣那寡居的姐姐,也在皇家的关心范围,武则天就曾去看望李勣的这个姐姐,还赐下了不少衣服,将其封为东平郡君。

得天子如此看重,自然也是因为李勣有过人之处,我们知道,唐初名将云集,但真正有统兵之才的大将并不多,除去李世民不算,平定天下也好,保卫边疆、对外征战也罢,李靖和李勣是其中的佼佼者,667年,七十余岁的李

勣作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再次攻打高句丽。

这一次,高句丽终于被平定,这对大唐来说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要知道早在隋炀帝时期,攻灭高句丽就成了中原王朝的夙愿,杨广、李世民都曾数次下令攻打高句丽,而高句丽终于在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被攻灭了。

668年,唐军凯旋,在昭陵和太庙举行了盛大的献俘仪式,这一年的冬天,李治在南郊祭天,李勣担任亚献,宣告平定高句丽,这是李勣生前最后的一战。转过年来,李勣就病倒了,这一病就再也没有起来。

在他卧病的时间里,李治下令将李勣的弟弟李弼调回京城做司卫正卿,以方便照顾李

勣。而且李治本人以及皇太子李弘也时不时

名御医给李勣送药,对于皇家赐药,李勣并没有犹豫,全部都服下了。

但他自己知道,自己已经是七十六岁的高龄,生命即将走到头了,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虽然他感念皇恩服药,但对于家中给他请的医生,他却是拒绝的。

家里给他请的医生,他一概不让进门,家中子弟坚持给他煎药,他坚决不服,他对家里人说:

“我山东一田夫耳,攀附明主,滥居富贵,位极三台,年将八十,岂非命乎?修短必是有期,宁容浪就医人求活!"

所谓看透生死,不过如是。他自己这样坚持,家中也拿他没办法,只能尽量满足他的要求,忽然有一天,他让李弼在府中举办宴会,宴会结束后,他对李弼交代了一番,将李家的子弟托付给了李弼,也将他自己的身后事托付给了李弼。

交代完之后,再也不肯说话,很快就睡了过去,再也没有醒过来。写到这里,四姑娘突然想到隋朝时期的权臣杨素病重时期的场景,《隋书》是这样记载的:

素寝疾之日,帝每令名医诊候,赐以上药。然密问医人,恒恐不死。素又自知名位已极,不肯服药,亦不将慎,每语弟约曰:“我岂须更活耶?”

是不是很相似?只不过,杨素是因为太过位高权重,早就被隋文帝和隋炀帝所猜忌,尤其是隋炀帝杨广。杨素在隋文帝时期就是权臣,又帮助杨广成为太子进而登基,功劳更加一等,杨广对他的封赏已经到了赏无可赏的地步,随之而来的就是猜忌。

杨素后期看似官居高位,更多的时候却是有名无权。杨素病重的时候,杨广恨不得时时刻刻派太医蹲守,看看杨素什么时候能够死掉。

而杨素自己对于杨广的这种猜忌又怎么可能没有感知,他自己杨家的富贵已经到了顶点,所谓盛极必衰,他即便不会病死,将来也会被杨广算计死,这个困境只能他自己能解开,还不如在和杨广没有撕破脸皮之前,病死算了呢。

不过,杨素没有想到的是,他死了没几年,他的长子杨玄感就借着杨广亲征高句丽而自己在黎阳督运粮草的机会,起兵了,然后杨家基本被杀了个

赶紧。

当然,李勣的情况和杨素并不同,李

勣素来低调,虽然他出将入相,但在做宰相的时候大部分时候都不是主角,不到关键时刻绝不让自己处于危险之中,能避则避,所以李治对他只有倚重。李勣去世之后,李治很是悲痛,辍朝七日,而且:

“及葬日,帝幸未央古城,登楼临送,望柳车恸哭,并为设祭。皇太子亦从驾临送,哀恸悲感左右。诏百官送至故城西北。”

这份恩宠,就算不是独一无二,也是相当可以的了,所谓生荣死哀,大抵如此。

李勣死后十来年,他的孙子李敬业起兵反抗武则天,把家业全部赔了进去,早就入土为安的李勣也没有得到安宁,被武则天收拾了一顿。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李渊,李治,李弼,李世,时期,杨素,李勣,杨广,平定,医生,观点评论,李治,李世民,杨素,李勣,杨广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李渊,李治,李弼,李世,时期,杨素,李勣,杨广,平定,医生,观点评论,李治,李世民,杨素,李勣,杨广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李渊,李治,李弼,李世,时期,杨素,李勣,杨广,平定,医生,观点评论,李治,李世民,杨素,李勣,杨广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