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张充和3岁读唐诗,5岁练书法,擅书画通音律,却自称玩了一辈子

张充和3岁读唐诗,5岁练书法,擅书画通音律,却自称玩了一辈子

说起民国“最后的闺秀”,也许许多人都不会陌生她们的名字。她们是那个时代十分优秀的女性,活出了女性最美好的样子,十分令人羡慕。

其中之一的张充和,也是如此。她三岁就开始熟读唐诗,五岁就已经可以写出一手好的毛笔字。而在别人眼中多才多艺,精通书画音律的她,反而称自己是玩了一辈子。

一、出身名门

张充和出生在安徽张家,那是当地有名的大家族,十分显赫。她的曾祖是大名臣张树声,而父亲张冀牖也因教育事业,名扬天下,十分受人尊敬。

张充和是张家四姐妹中最小的那个,被称为“最后的才女”。和另外三位姐姐一样,从小在家庭的培养下,她出落地美丽大方,才华横溢。

只是不同于三位姐姐从下承欢父母膝下,张充和还没有满一岁,就被送给了二房的奶奶当孙女。这位养祖母知书达理,十分疼爱张充和。因此她总是亲自教导栽培张充和,后来还不惜花费重金,邀请当时的许多大师来培养张充和。

张充和有着比寻常女子,更加突出的才智和悟性。五六岁的年纪,她就已经读遍了《三字经》《千字文》等这些典籍。

一般来说,从小与老人一起生活很容易被“暮气”沾染,而张充和没有。养祖母虽年迈却思想先进,在她的影响下,张充和善良、亲和且成熟。

1930年,张充和十六岁时,养祖母逝世,她回到了父母父怀抱,和姐姐们一起生活。虽相离十多年,她们姐妹之间却没有生疏,常常结伴玩耍,还成立了文学社团。自此,“合肥四姐妹”的名号正式被打响。

二、精通国学

在张充和的二姐张允和写的书《最后的闺秀》里,她谈到了一件事。一开始,张充和来的时候,几个姐姐都有些想要笑话她。她们都以为这位小妹,没有多大的文化功底,直到张充和展现出她的锋芒。

十九岁的时候,张充和决定去考取北京大学。但是因为她从小没有学过数学,这门课考了零分。不过,另一门考试——国学,对她而言,满分不在话下。于是,她被破格录取了。当时胡适是国文系的主事,为了让张充和不要有别的心思,他对她说道,“你的算学不大好,要好好补”。

当时的张充和不以为意,悄悄腹议胡适道:都考进来了,还补个啥呀?因当时学文科的进了大学就再不用学数学,胡先生那是在向我打官腔吧!

虽心里想的是这样,但张充和进入大学后,学习还是异常认真。只是在大三时,她生了一场大病,没能继续读下去,因此也没有获得学位证。即使如此,在名师一大堆、学习氛围良好的北大,张充和的国学又上升了一个度。

张充和在姐妹中,最有学问,也最好学。热爱艺术使得她的气质,常常比别人更胜一筹。她完美地诠释了,一位女子该有的魅力,给人们放大了女性的美。

三、“爱玩”才女

常常有言,字如其人。这个规律放在张充和身上,也十分正确。她的毛笔字,典雅雄浑,端庄秀丽,一如她的人品一样。而蕙质兰心,才艺双绝的张充和,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却是“我这辈子就是玩”。

能说出这种话,不是因为张充和谦虚。只是这些在眼中的外人成就,都是她喜爱做的事情。而一辈子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自然就是“玩”了。

抗战时期,张充和跟随姐夫沈从文一家南下。在重庆生活时,她结识了许多名人大师。本就擅长书法的她,当时还向沈尹默虚心请教了一番。

于是,后来出现了许多她拜师与沈尹默的传闻。

只是根据张充和的回忆,“在重庆的时候,飞机常常来轰炸。其实我一年看不到他(沈尹默)几次,他就告诉我,你应该写什么帖。我去沈尹默那儿,一共没有多少次。他对我的影响,就是让我把眼界放宽了。”

此事是无中生有,只是人们对才女的猜测。

张充和为人热情随和,在文化节界的人缘很好,后来嫁给了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也因为心态随和,她活了一百多岁。

张家四姐妹中,没有一个嫁得不好。就像叶圣陶感叹的一样,谁娶了张家四姐妹,都会幸福一辈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生活,国学,尹默,书法,才女,音律,姐姐,书画,唐诗,张充,观点评论,姐妹,沈尹默,张家四,张充和,张充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生活,国学,尹默,书法,才女,音律,姐姐,书画,唐诗,张充,观点评论,姐妹,沈尹默,张家四,张充和,张充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生活,国学,尹默,书法,才女,音律,姐姐,书画,唐诗,张充,观点评论,姐妹,沈尹默,张家四,张充和,张充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