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陕西蓝田县废弃的 14号厂房里不仅有千年银杏,还有唐代诗人王维墓

陕西蓝田县废弃的 14号厂房里不仅有千年银杏,还有唐代诗人王维墓

蓝田县辋川镇境内不仅有核工业的211和794矿,还是一处神秘的飞弹生产基地,这些国防事业功勋单位经过几十年的起起落落,最终因国际形势的变化而相继离开。如今看到破破烂烂的厂房、职工楼,或许有点破不经风,但它曾经的光辉过有谁能够想起它。不经历过那段时光,或许没有资格去评论,但随便写那段轰轰烈烈的历史,勾起人们的回忆也不算过分。

千年银杏就在向阳公司的14号厂区内,据说是唐代诗人王维亲手种植,其后人为了有个依靠,还将王维死后葬在千年银杏的附近。王维墓已经无处可寻,但附近的厂房却是一段难以忘怀的历史。这些厂房是三线建设时期建设起来的,大部分的建筑物都是70、80年代的产物,颇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

60年代中叶,三线建设轰轰烈烈地进行,钱老提出要搞固体飞弹事业,并成立第四研究院,代号063,在蓝田也称为向阳公司。当时正处于备战备荒建设大高潮,建设军工单位都要遵照中央提出的“靠山、分散、隐蔽”原则。筹备小组原本想在燕山附近选址,但燕山太靠近北京不利于备战,筹备小组临时抽调5人成立考察队,奔赴于四川泸州、内蒙呼市等地都没能找到合适的地址,来到陕西考察后最终落户秦岭深处。

063基地的总部在蓝田县,旗下属单位分散在辋川公社附近,而且都是建在河沟里,分有好几十个工段号。据当年参与施工建设的民工回忆,辋川公社所有大队每户都抽出一个壮丁出来支援三线建设。来到工地建设不仅可以领到28元的月薪,回到大队还可以领到两个公分。当然参与三线建设的民工有小部分的薪水交于大队,从民工抽出来的这部分薪水当做大队的公共财产。

说到蓝田的三线建设,还有一个更惊人的数字,在秦岭投资的项目很多,不仅有三线厂,还有铁路建设,蓝田县组织超过万人组成的民工师支援三线建设。上万人的民工师,就意味着蓝田县几乎是每个家庭都有一位壮丁参与三线建设,尽管比不上兴国10万人参加土地革命,但在60年代,其壮举不亚于兴国县参加土地革命的高涨。

063基地是一个庞大的航天工业体系,参与的建设者超过万人,而职工人数也是相当的庞大。航天工业在当时是代表着高科技,职工大部分都是国内顶尖的航天科技人才和各大高校的高材生。他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汇集在河沟里的外乡人,远离都市、背井离乡、默默无闻地为航天工业奉献终身。

不仅要远离亲人的苦,还要承受山区生活的寂寞,这样说有些客观,毕竟那也只是少部分人。随着063基地运作的不断成熟,山沟里建设起了家属楼、电影院、子弟学校,还引进邮局、银行等事业单位。有符合条件的家属可以随职工落户山区,即便不够条件的职工,偶尔可以写写家信,减少对家人思念之苦。

063基地有独立的物资供应线,拥有丰富的产品资源,比起地方各种产品还要齐全。职工有固定收入,消费能力比较强,当年的整个山区都比县城还要繁华。只不过这条山沟是军事禁地,无关人员禁止入内,要不然商业嗅觉灵敏的小商贩有可能一下子涌进山沟,将山沟变成繁华的集贸市场。

本文是记事性文稿,见物说物,见其所想,所想所写,如有不对的地方,敬请大伙谅解。谢谢广大读者阅读本文稿,敬请给予建设性意见。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山区,年代,大部分,山沟,厂房,建设,唐代,千年,银杏,蓝田县,观点评论,燕山,蓝田,山沟,王维墓,蓝田县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山区,年代,大部分,山沟,厂房,建设,唐代,千年,银杏,蓝田县,观点评论,燕山,蓝田,山沟,王维墓,蓝田县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山区,年代,大部分,山沟,厂房,建设,唐代,千年,银杏,蓝田县,观点评论,燕山,蓝田,山沟,王维墓,蓝田县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