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商纣王,我们难免会想到这么一些词:昏庸无道,残暴成性,日夜笙歌,不理朝政,置百姓于水深火热。
说到妲己,便会觉得此人乃是一个妖女形象,迷乱后宫,蛊惑人心。
至于为何会这样,大抵是受到了《封神榜》《哪吒》等作品的影响。然而真正的商纣王和妲己,却跟大家心目中的形象完全不一致。
这一对被世人误解了数千年的夫妻,到底是怎么样的人呢?
史书记载:
长巨姣美,筋力超劲,手格猛兽。
——《史记》
能倒曳九牛,抚梁易柱。……资辨捷疾,闻见甚敏。
——《帝王世纪》
这勇猛威武,才思敏捷的君王,是否大大颠覆了你对商纣王的认知?
其实,成王败寇,周朝的史官都致力于贬低商纣王,那么,真正的商纣王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
纣王,是周朝颠覆商朝后,赋予的名号。纣王的真正名号为帝辛,本名子受。
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年表》,帝辛在位时间为公元前1075年~公元前1046年,即约30岁即位,在位30年,60岁殉国。
在帝辛的爷爷文丁在位期间,商朝实力达到了巅峰。在这期间文丁囚禁逼死周侯季历(姬昌之父),这给他的孙子纣王帝辛埋下了一颗爆雷。
文丁去世后,他的儿子帝乙,也就是帝辛的父亲继位。期间,帝乙面对东夷部族崛起,东西两面作战的困境,就被迫对日益强大的周人怀柔,将商朝王女嫁给姬昌,当然了,帝乙的老爹干掉了姬昌的老爹,虽然和亲了,但是姬昌的仇恨仍是无法消除的。
帝乙时期,商朝全力攻打东夷,打败了盂方、夷方、人方等东夷部族,商军最远到达雇(今山东鄄城)、齐(今山东淄博)等地。
帝辛继位后,
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从亡虏逃臣中简拔健步如飞、勇搏熊虎的勇士飞廉、恶来父子为将;伐黎国,破苏国,大搜于渭水,一度打压了刚刚兴起的周国,囚禁周文王姬昌。
在周人臣服后,帝辛移兵向东,经过长年对东夷的征讨,真正完成对东夷中的徐淮部族全面征服。
帝辛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征服了江淮地区、拓土开疆至渤海和东海的帝王。
是中国版图进一步扩大,同时让相对先进的中原文化传播到淮河流域,促进加入这一地区的开发和民族融合。
帝辛不仅仅在军事上取得一系列成就,而且在朝政上也颇有建树。
用费仲治政,鼓励农桑,推行牛耕与灌溉排水;肃清王族内部异己,削弱贵族势力,杀比干,囚箕子,逐微子。
因此,在国土面积扩大的同时,整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那么,在当时如此强大的国家,为什么会突然间被颠覆了呢?
原因有三:
一、征讨东夷,损耗严重
殷商与东夷部族联盟乃是世仇,双方开战,皆是不死不休。因此,即使后来殷商战胜了东夷,但是也只能说是惨胜。国库空虚,兵力损耗严重,导致国内生产业农业大大衰退。
二、祭祀制度,奴隶反叛
殷商文明盛行人殉和占卜,巫鬼当道,神权势力强大。大批奴隶被残忍杀害,这也为后来奴隶军队的反叛埋下了伏笔。
在对东夷的战争期间,殷商军队损失极大,帝辛只能仓促将大批夷人战俘武装成军,与周军交战。但是这些奴隶,遭受殷商的压迫的残害,早就心怀反叛之心,因此这些夷人战俘对商朝的忠诚度可想而知,眼见周朝势弱,在战场上全面倒戈,商军大败。(当然这个也是值得推敲的)
三、周国崛起,此消彼长
西方的周国在文王姬昌和武王姬发两代英主的努力下,国力也不断增强,吞并了大批亲商部族,更有大量原来臣服于商的部族也倒戈站在周国一方。殷商刚刚战胜东夷,十分需要一个休养生息的时间,奈何一口气还没有喘下来,姬发就会盟各路诸侯于孟津,集师伐殷,两国决战于牧野。
牧野之战,商朝大势已去。而后帝辛遂携王后苏妲己自焚于鹿台。
关于商朝的灭亡,归根结底,是商朝的社会制度问题。
随着历史的发展,商朝的社会制度已经不再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了,而周朝在汲取了商文明先进的文字与青铜器。在周国国君的领导下,大力支持改革,制礼作乐,建章立制,推行井田,力主“明德慎罚”,并以五等爵位分封宗亲和功臣为诸侯、武装拓土四方。所以人殉奴隶制殷商文明被封建邦国的周文明取代,是历史必然。
商朝灭亡后,周朝人便将殉国的皇帝帝辛和皇后苏妲己,大肆渲染,加之诸多罪行,夏朝末代天子夏桀的那些恶行,原样不动照抄一遍,甚或进一步夸大其辞,加诸帝辛其身。
就连其皇后苏妲己,也被说成是九尾妖狐化身,魅惑君王,残害忠良。
在明朝小说《封神演义》中,苏妲己的形象更是邪恶,让人痛恨。
更有故事《酒池肉林》,引导舆论,毕竟覆灭宗主国(周国乃是殷商的诸侯国)需要一个道德制高点,出师有名也是这么个道理。
帝辛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论语·子张第十九》
桀克有緍以丧其国,纣克东夷而陨其身。
——《左传·昭公十一年》
纣之百克而卒无后。
——《左传·宣公十二年》
龙山文化很有名啊!商纣王是很有本领的人,周武王把他说得很坏。他的俘虏政策做得不大好,所以以后失败了。
——1959年,济南座谈会,毛泽东谈及商纣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