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朝到清朝,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王朝,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诸多各具特色的朝代,例如国家高度统一的秦朝、中西交往频繁的汉朝以及农耕优越的宋朝。
但细数这些朝代中最为辉煌的,当属唐朝。唐朝是一个极具特色的王朝,高度开放的特色展现了唐朝的胸怀,一切都得益于明君李世民的励精图治。
唐朝还有另一个与其他朝代的不同之处,出现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说起武则天,就不得不提起唐高宗李治。
李治并非软弱无能,实际上是被冤枉的
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李治就是一个软弱无能的傀儡,贪图武式的美色,败坏伦理纲常,亲手将李唐王朝拱手送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君。但历史上真实的李治却心怀雄才大略,武则天只是他利用的一个工具。
李治是唐朝的第三代皇帝,但他并非是李世民的嫡长子,仅仅只是嫡系第三子。按照古代的伦理规矩来说,皇位根本轮不到李治来坐,那么他是怎样一步步走上帝位的呢?
后来,太子李承乾勾结党羽汉王李元昌等人试图逼宫造反,但事迹败露,太宗皇帝废除了李承乾的太子之位。
李泰本以为迎来了自己的机会,但因为在太宗面前承诺的“杀子传弟”太过不切实际,再加上利用李元昌之事威胁李治的事被太宗得知,李泰失去了在太宗心中原本美好的印象,遂李治被立为太子。
李治还是一个孝顺的人。贞观十八年,太宗出征高丽,凯旋之际,太宗长了个大毒疮,李治不忍看父亲如此受苦,亲自用嘴为父吸出了毒脓,太宗看后感动不已,更加宠爱这个儿子。
公元649年,太宗皇帝驾崩,李治继位。当时的唐朝国家稳定,百姓安居乐业,虽然大部分功劳要归功于太宗皇帝,但李治的功劳是不可抹杀的。
朝堂之上,他听从李世民的教诲,重用贤臣,在选用人才方面还开创了殿试,杜绝了考官受贿、考题泄露的官场现象。同时,李治在位期间深得民心,他爱护百姓,注重农耕生产,百姓生活也逐渐富裕。
人口是一个国家生产水平的最好体现,李治在位期间,国内人口增长接近四分之一,如此恐怖的人口增幅,足以证明李治在治国安邦上绝对称得上才能卓著。
有如此功绩的李治为何会被后人误解千年呢?原因大概就是因为性格中的软弱导致以长孙无忌为首的朝廷重臣权倾朝野以及和武式的种种。
李治在十岁时就已经与武则天相识,但碍于二人太子与才人悬殊的身份,并未泛滥出火花。但时间久了,两个年少有为的年轻人渐生情愫。
回宫之后,李治十分宠爱武则天,在她身上,李治找到了心灵上的慰藉,将武则天视为自己的“知己”。随着武则天越来越受宠爱,她的地位也进一步水涨船高,后来,还被立为了皇后。
对于武则天为什么被立后,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李治即位初期,重用太宗在位时的重臣,尤其是长孙无忌,在朝堂之上话语权极高,威胁到了李治对皇权的掌控。
当时,李治逐渐变得成熟起来,极度反感长孙无忌这样的权臣勾结党羽控制朝堂,祸乱朝纲。因此,他不得不分化长孙无忌手中的权力,当时的王皇后也是长孙无忌派系中人,从朝堂到后宫,长孙无忌的爪牙遍布各地。
第二个原因是武则天在政治上有敏锐的嗅觉和卓越的天资。随着武则天地位越来越高,接触道德东西逐渐蔓延到了国家政务上,李治看她将后宫打理的井井有条,因此开始挖掘她的政治才能。
武则天出身不高,代表着寒门庶族,不会对李治的统治造成威胁,同时又能对贵族势力造成巨大的打击,因此立武则天为后成为了李治坚定不移的决策。
后来,唐高宗李治变得更加依赖皇后武则天,情感上也有当初的宠爱演变成了依赖,后来甚至出现了二人共同在朝堂上理政的局面,史称“二圣临朝”,武则天也被尊奉为“二圣”之一。
此时的高宗已经将国家大权的一半分享给了武则天,可见其对武则天的信任。
李治二十二岁即位,在位三十四年,为君期间,国泰民安,励精图治,为大唐开创了“永徽之治”,虽然性格上有几分软弱,但绝对称不上无能。
为打击贵族阶级,重用新兴阶层,达到了巩固统治的目的,后期放权给武则天,保证国家的稳定,李治绝对是被冤枉的一代好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