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142岁药王孙思邈,死前反复叮嘱:“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久留也”

142岁药王孙思邈,死前反复叮嘱:“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久留也”

宋朝的名医林道说过:“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医生不仅要有高超的医术,还要有恒久的医德,这两者具备才算一位良医。在我国历史上,称得上良医不在少数,从先秦时期的扁鹊,到三国是的张仲景和华佗,但是被誉为“药王”的,却只有唐初的孙思邈。

孙思邈出生于541年,当时别说唐朝,就连隋朝都还没有建立,孙思邈出生在西魏,自幼遭受冷风侵袭,身体状况很差。为了给他治病,孙思邈的父母耗光了家财。而孙思邈也久病成良医,对医术莫名地感兴趣,并且立志从医。

如果不是因为年少时身患重病,或许中国会少了一个药王,多了一个著名的文人。孙思邈年少快读书,7岁学字,每天诵读上千字的文章,西魏著名大臣独孤信对他非常赏识,称赞他为神童。在孙思邈18岁时,开始学医,并且治疗周围的邻居亲人,这让他的医术不断见长。与此同时他也没有停下对知识的渴望,还研读了大量老庄的典籍,这让他在养生上也有不少心得。

其实在我国历史上,孙思邈应该算是真实年龄最大的一位,一般来说人们都认为他活过了120岁,在142岁左右。更令人惊讶的是,孙思邈去世时,给他安葬的弟子发现,他的尸体竟然和衣服一样重。这就代表孙思邈养身有道,这些从他留下来的《千金方》中也可窥见。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之济,德逾如此。”秉持着这一理念,孙思邈在生前创作了史诗级药物巨典《千金方》。这是他留给后世子孙的最大遗产,而除了《千金方》之外,孙思邈还为后人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销毁一个药方。

孙思邈临死前反复叮嘱自己的徒子徒孙,但凡遇到一个药方都要销毁殆尽,不可让它流落民间。到底是何种药方让药王都如此激动?看完下面的介绍你就会知道,为什么孙思邈要销毁这个药方。

这个传奇药方最早源自汉朝,在东汉末期魏晋时期流传甚广,著名的魏晋名士都吸食过,很多人都猜到了,这个药方正是鼎鼎有名的五石散。五石散起源于东汉,最初是为了缓解寒症所用,经过魏人何宴的推广,很快就成为风靡一时的流行药。

实际上五石散就是一种慢性毒药,人类在服用后会感到全身燥热,神清气朗,体力增强。但是长期食用,因为五石散有严重的上瘾危害,吸食一点就会忍不住继续吸食。而一旦服用过多,就会矿物中毒,轻则残疾,重则丧命。

魏晋名士裴秀就是服用五石散而死,晋哀帝司马丕,北魏拓跋珪和拓跋宏也因此而死。著名学者名医皇普谧早年也服用五石散,等他意识到五石散之毒害时,已经残疾。

正是因为人们不知道五石散的危害,还以为是可以治病救人的良药,纷纷大量食用,这才让孙思邈感到揪心。为了不让更多人受到五石散的危害,孙思邈在生前就呼吁世人拒绝服用五石散,并且对徒弟嘱咐:“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久留也。”

等到孙思邈142岁即将去世时,他依旧牵挂着五石散,还反复地叮嘱后人,千万要销毁这一药方,不能够流落到民间。好在孙思邈的苦心没有白费,经过唐朝时期名医们的努力,五石散就此失传,如今也只能够在古人留下的典籍中看到五石散的身影,具体的调配比例和原材料都没有准确的记载。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医之大者,救世济民。”真正的医生不仅是医术高超,还有一颗救世济民的爱心,他们在治疗百姓的同时,也为天下生灵而操心。比如药王孙思邈,写书著作,到处行医救人还不够,遇到像五石散这样害人的药方,还要销毁殆尽,避免贻害后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因为,王孙,后人,孙思邈,危害,药方,药王,先秦时期,医术,魏晋,观点评论,五石散,千金方,孙思邈,药方,药王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因为,王孙,后人,孙思邈,危害,药方,药王,先秦时期,医术,魏晋,观点评论,五石散,千金方,孙思邈,药方,药王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因为,王孙,后人,孙思邈,危害,药方,药王,先秦时期,医术,魏晋,观点评论,五石散,千金方,孙思邈,药方,药王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