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拾一 | 象外品牌创始人
追寻匠心,非遗传承,与古为新,传承匠作
汝瓷文明作为一个文化载体,承载了北宋主流文化,也就是中原汉文化风格。
说起汝窑,不得不提宋朝第八位皇帝--宋徽宗。得天独厚的皇家背景让他拥有了独特的审美感知。宋朝重文轻武,文人的审美开始占据主流地位。
宋徽宗自诩自己是“道君皇帝”,将道家“静为依归”“清逸无为”的思想发展到了极致。同时也反映在了汝官窑的烧造上。
汝瓷以其优雅的釉色、精细的胚胎、简约的造型而著称为宋代“汝、官、钧、 哥、定“五大名窑之首。
传说,宋徽宗做过一个梦,他梦到大雨过后,远处天空在云开雾散之际,有一抹天青色玄妙至极,心情大悦,醒来后他要求造出“雨过天晴云破处”的瓷器,最后汝州匠人们技术高超,从此,世上就多了一种天之绝色传世瓷器---汝官瓷。天青色也成为汝窑的专属颜色,一个属于他自己的颜色。“青如天,面如玉,蟬翼紋,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此天造之物说的就是汝瓷。
在古代青色并不是指某一种特定的一种颜色,而是对青、绿、蓝三种颜色的统称。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就曾说:“古瓷尚青,凡绿也、蓝也、皆以青括之。” “色近雨过天青”就是描写的汝瓷的独特釉色。汝瓷显现出古朴、典雅、凝静、大气的审美特征,象征着纯洁、平安、吉祥和富贵,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从考古发掘的汝瓷碎片来看,出土的碎片截面都可以证实汝瓷的胎色是灰中略带黄色(多见于宝丰清凉寺等窑址)或灰白色的(张公巷窑址),看似烧过的香灰色,就是俗称的“香灰胎”。而其胎质细腻,胎体较薄但是薄而坚,一般情况下胎与底同厚。汝瓷器胎骨簿而坚,胎体较溥,质浅黄或灰中泛褐,颜色呈香灰,因此被称作“香灰胎"
又因胎土中含有铁,铜,铝等微量元素,迎光而看汝瓷边口微微漏出红晕,妙不可言
青如天
宋时有说,天青色是无法自己形成的,古人无法改变湿度,所以在青瓷出炉的那一瞬必须是烟雨天,釉色才会渐变成梦幻般的天青色。因此雨过天晴的瓷器极为珍稀。天青色对烟雨的等待,是对完整生命的渴望和肯定。现代烧制汝瓷,工序是非常复杂的,从器物到设计,再到配料、拉坯、出窑,共有70道工序。其中最难,最关键的是配料。汝瓷的配料非常严密,十几种矿石,每一种配料都是有数的,不能多也不能少。失之毫厘,就谬以千里,烧不出天青色来。
面如玉
观其釉色,如雨过天晴;拂其釉面,如同美玉。汝瓷似玉独特釉面是其独创的玛瑙釉料烧制所得,釉料中加入玛瑙,烧制后成品的釉面玻化程度会降低,就会缺乏明显的玻璃质感,釉面的光泽度降低,釉面就有了一种浊乳的温润玉质质感。
古代瓷器制作时每次釉料的比例和含量存在细小的差别,且每次烧窑是温度的不同导致北宋汝瓷的釉色也会出现不同的青色,如:天青、天蓝、月白、豆青、粉青等。在这些釉色里一直以来都是认为天蓝釉最为珍贵少见,天青釉为珍品,粉青色为上品。据记载“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釉”这里面玛瑙成分使得釉色中都呈现出灰色闪绿的玉面,故喻之为"似玉非玉胜似玉”之说
蝉翼纹 晨星曦
汝瓷釉面开片的声音非常好听,像风铃一样清脆。器表呈现出蝉冀纹般细小纹路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称,具有非常高的艺术观赏价值。汝瓷开片的形成开始时是器物高温烧制胎与釉的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一种“崩釉”的现象。把这种本来属于烧制中出现的缺陷变成有意识的一种装饰,而且控制在恰到好处的程度上,是从北宋汝窑开始的。
看似瓷器满身裂纹,层层叠叠,用手轻抚瓷器如玉般光而不滑的表面,裂纹竞藏于透明玻化的下层;仔细察看釉胎体到处布满小气泡,让人感觉到这些小物件竟是会呼吸,有生命的。在宋瓷中有纹片瓷器种类比较多见,但是汝瓷的裂纹却与其他宋瓷纹片有着明显的差异。明初曹昭《格古要论》记载“汝窑器,出汝州,宋时烧着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
放大镜下汝瓷“寥若晨星”的气泡,也极具辨识度。在40倍的放大镜下气泡透亮透亮,好像就在水里或水晶里待着,就像早晨的星星一样。
芝麻支钉釉满足
高濂《遵生八笺》描述汝窑:"底有芝麻细小挣针。”就是被细小的支钉支烧留下的芝麻粒大小的痕迹。汝官窑是满釉瓷器,为了使器物外观挂釉完整,器物的烧制工艺为裹足满釉烧造,因采用支钉工具支烧,出窑后留下芝麻大小的支钉痕迹,故被称为芝麻钉。芝麻钉工艺在宋汝瓷中的使用成为当今判断'弃定用汝'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芝麻钉工艺的使用结束了'定瓷有芒'的芒口,使瓷器制作工艺更加的细致入微,外观相态更加的精细美观,更符合了宋徽宗的极致审美。
宋朝叶寘《坦斋笔衡》中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器”这里除了“芒”有着不完美的外观,口沿部无釉剌手一说,还可理解白瓷色泽过于耀眼,不符合宋徽宗崇尚道教所指向的清淡含蓄,返璞归真的理念追求。
烧制汝瓷使用的支钉
芝麻状支钉的满釉仿古天青葵口洗
--
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我是马拾一 | 传递蕴含东方精神的意象之美
器物之美,尽在象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