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灭商之前,周部落源自华夏(汉)民族,因为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下的平原定居下来,在这里周部族渐渐壮大,最终形成了可以与殷商一争天下的实力,为周部族代商自立奠定了基础。
最初的时候,周部族一直以来生活于渭河流域(陕西关中地区),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说文》一书中说到:“黄帝居姬水(一说是陕西关中中部武功县一带的漆水河,另一说位于陕西关中北部黄陵县附近的沮河,两河均是渭河的支流),以姬为氏,周人嗣其姓。”
周部族语言为上古汉语,文字上仍采用古汉字,在民间记事仍以龟骨和牛骨刻字记事为主,王室则以新兴的锦帛等记事为主。周朝实行的是分封制(封邦建国),周王为"天下共主",天下众诸侯王守卫大周江山,拱卫大周王室,听从周王命令。
周部族之所以能够取得天下,姜子牙可谓是功不可没。他辅佐周文王稳固实力,逐步进行扩张,文王死后他又辅佐周武王增强军事实力,会盟八百诸侯于孟津,之后运筹帷幄,指挥了一系列与大邑商的战争,更是在牧野之战中倒戈商军,一举取得了天下,使周部落成为了天下共主。
据说姜子牙早期生活潦倒,他做过屠夫,也开过酒店,还卖过酒,一直到七十多岁他还一无是处,赋闲在家。在这期间,不管姜子牙在做什么,他都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
终于有一天姜子牙等到了这个机会,他在渭水河畔垂钓时遇到了周文王姬昌,两人相谈甚欢,姬昌为姜子牙的博学多识而惊讶,认为他就是自己的贵人,于是二人一同乘车而归,姬昌尊姜子牙为太师,辅佐自己治理周国。最终姜子牙不负所托,帮助姬昌之子姬发灭掉了殷商,建立了周朝。
这本是一桩美谈,姜子牙也一向被认为是知恩图报、博学多才、安邦定国的奇人,他是中国古代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法、兵、纵横等诸子百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但是翻阅史料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那就是史书中只记载了姜子牙的功绩,但是对于他的身世却一笔带过。在细究诸多先秦古籍的细枝末节时我们发现,姜子牙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他出身贵族,祖上是拥有很大权力的四岳之官。
在帝舜和大禹时期姜子牙的先祖皆是被封在吕地的贵族,殷商时期姜子牙继承祖业成为了吕地的掌管者,这个身世让姜子牙拥有了很高的名望。商纣王即位后,他忌惮姜子牙的名望,因此对他屡次贬黜不愿加以重用,于是才有了“商纣无道,姜子牙流亡”的说法。
姜子牙心有不甘,他开始四处游说列国诸侯试图推翻商朝,可惜迫于纣王的强悍一直无人敢响应,一直到他七十多岁时察觉到了周文王的野心,所以才故意到渭水边垂钓等待,两人有着共同的目标,所以一拍即合,达成了灭商的协议。
所以说姜子牙扶周灭商的背后隐藏的是他不甘平凡的野心,他因私利而妄图颠覆商纣王政权,并不是史书中所说的“商纣王无道,姜子牙此举是替天行道”。他是个不折不扣的阴谋家,这便是历史真相,一个颠覆认知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