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贫苦可怜的文人,许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秋风破茅屋里的少陵野老杜甫,然而其实在唐朝时期,比起杜甫可怜的人也大有人在。
像是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就是个身残志坚的厉害人物。他这一生本是出身高门,得享富贵,却未曾想半生困顿,一直痴缠在药石之中,久病不愈。
大好青春一朝东流去,不止旧疾风症不得根治,就连手脚都因为长久的病症导致了残废。
凄凄惨惨之时,他却还是充满了对于生活的向往与憧憬,撰写七言古诗《长安古意》发以抒怀,写出了属于初唐的风骨与模样。
然而这么一首诗,不仅让卢照邻在初唐时期被人嘲笑多时,更是因为其中的几句牢骚落了个下狱的结局。
这么凄惨的人物与诗歌,又是为什么会引发后世杜甫“不废江河万古流”的赞叹的呢?
卢照邻的一辈子被一场风疾完美隔绝成了两段南辕北辙的人生,前期的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将来将会如此的落魄。
范阳卢氏世家大族,卢照邻的起步并不比任何人低,甚至可以说他还是金字塔尖上的那一批人。
在初唐时期魏晋氏族还十分有权势的时候,可以说卢照邻的未来是一片光明的。
卢照邻年纪小的时候也不太懂这些东西,他只知道跟着师傅念书求学,还在幼学时期他就去到了江苏跟着大儒曹宪等人学起了《三苍》等典籍,一般的寒门学子可没有这个待遇。
等他学完之后,他就如愿进入了长安开始了自己的仕途。
这个时候的他还是满心的壮志未酬,所以到了长安之后就开始拜谒起了长安当地的各位王公贵卿了。
由他想着,只要他将礼数做足,再好好地交际一番,未来长安总能有他大展宏图之时。
愣头青一般的孩子,如果没有家世帮衬,这般莽撞也不知是福是祸。
不过卢照邻家世就在那里,通过这个机会他不止见识到了达官显贵,还看了不少长安的繁华富丽,也是因为有了这些时光他后来的诗写起长安来才这么的情真意切吧!
这个时候的卢照邻的努力也并不是完全没用,他结识了来济这位大才子,来济也赏识他,便也帮了他一把,将他介绍给了邓王李元裕。
邓王很是喜欢他,还称赞他的才学就像司马相如一般才气斐然。
邓王是个爱才的,经常带着卢照邻,还让他担任了自己王府的典签做起了自己身边的文书工作。
这个时候的他满心豪言壮志,就连写出来的诗都带着青年人的激昂与高亢,也难怪邓王喜欢他。邓王去许多地方的时候都会选择带着卢照邻,就连出使西北去到塞外也是一样。
站在塞外的天地之间,卢照邻更是觉得磅礴豪气,这段时间他提笔写下了不少的边塞诗,都在抒发着自己的才情。
如果能就这么过上半辈子,也算是快意之事,然而邓王是高宗的叔父,年纪已经很大了,没几年邓王魂归高天之后,卢照邻的美好仕途也一起被带走了。
虽说家世不错,但是朝堂之上可不单单是拼家世的地方。
再者他这个家世放到唐朝廷上也不是什么一手遮天的高门,不过是个望族罢了,自己不能拼搏一番的话,家世再好也难在仕途经济上有什么建树。
要不是因为如此,卢照邻也不至于这么多年还只是做个小官。
不知道是他不愿意继续做下去,还是无人挽留他,反正当卢照邻益州新都尉任期已满之后他便不再做官了。
借着自己手里还有些积蓄和家底,卢照邻开始过起了闲云野鹤、自在远游的日子。
这个时候的他虽然也有些怀才不遇的感伤,但是少年时的豪气还没被完全磨尽,这段时间的他一直蛰伏在蜀地等远游之地,不过他的志向还是在长安,早晚有一天他还是要回到长安这片土地上的。
在他心中,他一直觉得他可以被邓王看见,就也可以被武周朝的那位上层人士看到,所以休息过后,卢照邻还是要去长安参加选拔,钻研学问仕途的。
然而就是这个时节,老天和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毁掉了他的一切荣耀,夺走了他的健康,人生的所有计划都被打乱,只有困苦与无助纠缠着他,怎么面对这样的人生,成了他后半辈子的课题。
人生就像是一条湍流不息的河,原本一条路直通汪洋的快意人生,终究也要开始面对断流的风险。
一切的失意源于他的身体出现了状况。他得了风疾,也就是所谓的中风。这个病可大可小,但是因为是心脑血管的疾病,所以对这个身体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影响。
而就在他生病的这段时间,还有两件事折磨着他,一下子毁掉了他前半生所有的舒心与欢愉。
一个是他的父亲病逝,他父亲病逝的很突然,而且还正赶上他风疾最严重的这段时间,原本在名医孙思邈的细心调理之下,他本来都有了一些见好的趋势。
然而噩耗降临,一下子彻底打垮了他。
吃进嘴的药一股脑全部都吐了出来,本来心脑血管疾病就忌讳激动,这一下他的风疾可就不是简单的问题了,甚至开始影响了他的整个身子,手脚都开始出现了心脑血管疾病严重之后无法正常运作的问题。
这个时候孙思邈又因为皇帝的传召而不得不去照顾皇帝。
卢照邻深知孙思邈的难处,也不愿意难为他,只好自己回了家开始琢磨起了其他的治病法子,而这一琢磨就更加不好了。
这个时候他开始吃起了方士提供给他的玄明膏,这玩意虽然可以暂时缓解痛苦,然而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朱砂。朱砂是有毒之物,虽然不是一击毙命的剧毒,但是也足以让卢照邻痛不欲生了,因为这个药吃多了,卢照邻的手脚彻底不听使唤了。
这药吃了这么久病没治好,反而让他的手脚彻底残废,如同废人一般,本就落魄的后半年更加地痛不欲生。
原本志得意满的大文人一下子变成了跛足无力的废书生,这样的落差让他一时根本无法接受。
然而这还不是最惨的,更惨的是他曾经定居洛阳时候豪言提笔写下的《长安古意》不知什么时候传到了上层的手里。
这个上层是武则天的侄子梁王武三思。武三思原本还只当时欣赏一下底下文人的文笔,读的时候也没多想。
未曾想其中一句“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彻底引起了他的不快。
武三思身居高位,位至大司空,看着这几句嘲讽之言就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疼,感觉这卢照邻就是在指着鼻子告诉他,他的富贵不长久。
武三思这个人睚眦必报,哪里会由着别人这么膈应他,所以他大手一挥便把卢照邻下了狱。
这么一下狱,之后仕途什么的就想都不要想了,对于卢照邻来说这简直是天打五雷轰。
本来只是借由过去写一写自己的愤懑,表达一下对于达官显贵的不满,然而还是那句话愣头青一样的人儿,失去了家世之后就很容易得罪他最不喜欢的那些人。
曾经他年轻时去拜谒过的每个王公贵卿,如今一个个都与他划清了关系,家人即便用尽了各种方法去救下他,但是终究还是不能成事。
幸而老天留情,让他的朋友救下了他。然而救下了这个人也再也没有办法回到过去的人生了。
他的两段人生就像是隔着一条分水岭,泾渭分明。
家庭、事业、生活三方位的全面毁灭,无论是谁去面对这些痛苦,想必都是无法忍受的。更何况卢照邻这种心思细腻、文思泉涌的大文人,就连写诗批判批判这些丑恶,诉诉苦都成了奢望,他已经找不到自己人生的希望。
人生过的凄苦,诗就写得格外的愤慨伤怀。
然而这个时候没有人会认可他,因为认可他的诗作就是在打武家、打武三思的脸。武周这个时间段闭口不言的人非常之多,即便有人心里支持卢照邻,他们也不敢表明。
无休无止的病痛,潦倒无助的生活,卢照邻的人生好像已经看不到希望了。经过了无尽的折磨,最终卢照邻选择了投水自尽以缓解自己的苦楚。
一代名家文人就这么的死在了他最凄凉的时刻,无人问津无处宣泄。
但是也并不是完全没有人欣赏他,像是和卢照邻一样同为初唐四杰的杨炯,就曾夸赞卢照龄是“人间才杰”。
卢照邻这样的才气与能力,任谁都以为后世会将他的诗奉为圭臬,广为传颂,然而事实是即便是卢照邻死后江山重回李唐之手,他的诗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因为临享富贵之人,最怕的就是富贵如水而散。
不过富贵终究不是大多数,即便有一小撮人还是不喜欢卢照邻,但是更多的人开始看到了他的闪光点。
卢照邻工于诗作,其中尤其擅长七言诗歌,那首把他“送”到监狱之中的《长安古意》就是他极具盛名的代表作。
因为他的创作,古代七言古诗这个板块有了非常大的成长,可以说这个对于后世诗词的创作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长安古意》化古讽今,用感官声色的刺激写足了长安繁华背后的奢靡淫逸之风气,初唐时期大部分诗人都在粉饰太平,写着表面的富丽堂皇。
曾经的卢照邻亲眼看着这些富丽堂皇,所以他可以把它们描写的如此生动自然。
可是在卢照邻过了那段不假思索的少年时期,开始因为这些富贵迷眼的事物阻断了自己的梦想与生活之后,他开始思考这些富贵的价值与意义,这也就是《长安古意》的创作原因。
这么一首诗,就像是一双手在将这些人曾经粉饰好的“窗户纸”撕开给他们看。这是这首诗后来被赞美的主要原因,也成了压垮卢照邻生活的最后一根稻草。
《长安古意》被定性为“宫体诗”,但是却不同于其他宫体诗,是“堕落宫体诗尽头的最后转机”。
这个时候的卢照邻,是写出了该属于初唐的豪气与风骨,展示着真正的初唐之景。
杜甫就曾经评价过“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那些不愿意面对现实以及热爱粉饰太平的墙头草,不会喜欢卢照邻的这首诗,然而即便这些文豪被他们这些小人的行径所伤形神俱灭,可是这个世界已经还会转动下去。
总会有人读到这些带着满满少年意气的诗作,感慨他们的深远与贡献。
而那些欺辱过他们的人,最后却只会变成一捧灰烬,无人铭记。什么奢靡富贵、纸醉金迷,不过是一时贪欢,一代一代虽然总会有这样的人存在。
但是他们永远也不会成为一个社会的主流,就像是武三思不堪听有人说他富贵留不住,可是他的富贵、他武家的富贵终究都是有期限的,不是他一味的掩盖藏匿这些事实就可以改变的。
即便他能毁掉一个卢照邻,可是他终究毁不掉整个世界,世界的风向总有一天会回到意气风发、自有诗意的少年手里。
人这一生际遇无可猜测,充满了不确定性,所以面对生活除了自己用力争取没有其他路可以选择。
卢照邻这后半生虽然困苦,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折磨不分伯仲的刺激着他的每一根神经,但是他为自己拼搏过,也努力过,老天不给他机会,他也做出了属于自己的回答,用他后来人生中充满了悲凉与仇怨的诗作回答。
虽然苦痛缠身,但是除此之外真实的他,还在那些字里行间满满地闪出光芒,那是曾经属于他的舞文弄墨的精彩与畅意。
他的自杀行为并不可取,但是在他自落颍水的那一刻,我好像看到了那个曾经属于长安的豪气少年郎,重新回到了每个人的心里。
属于卢照邻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那份少年气却从不落下风。回首两望眼,故此少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