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武则天牺牲了4个工具人,避免了武氏家族被清洗,这手段确实高明

武则天牺牲了4个工具人,避免了武氏家族被清洗,这手段确实高明

每每朝代更迭,前朝皇室就难免遭到血洗,多少末代皇帝死于非命,如杨坚接受北周皇帝禅位后,仍旧没有放过年仅九岁的幼帝。

但也有例外,武则天退位之后,武氏家族仍能在唐中宗时期如日中天,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更是权倾朝野,得到唐中宗李显的重用。

一代女皇武则天,登基称帝,以周代唐,建立武周。在其退位之后,又将帝位交还给了自己的儿子唐中宗李显。

李唐复辟,理应将武氏家族看做乱臣贼子,然而无论是李显还是后代皇帝,一没有撤去武则天的封号,二没有血洗武氏家族。

武则天在其在位期间,是用什么手段,保住了武氏家族没有遭到后代皇帝的血洗,甚至仍能影响后世朝局。

武则天登基之时已经67岁,将来的江山是姓武还是姓李,引起了朝堂之上李氏与武氏的两党相争。

狄仁杰、吉顼、李昭德等人,忠于李唐,因此他们支持庐陵王李显为太子。武氏宗族中,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和武三思在朝中颇有地位,因此他们对于皇位同样有以武代李的想法。

武则天登基之后,为巩固帝位,大封武氏宗亲,武承嗣被封为魏王,武三思被封为梁王,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宗亲获封郡王。

彼时的武承嗣权力很大,他曾命自己的亲信上表立自己为太子,意图争夺继承权。当时的文昌右相岑长倩,向武则天上奏反对立武承嗣为太子,却被武承嗣陷害诛杀。

武承嗣命亲信不断上书,并言:自古以来,没有天子让异姓继承自己皇位的,而当时的武则天是的确有意立武承嗣为太子的。

武则天表现的最明显的是,长寿二年正月,祭祖大礼之上,按照礼制,祭祀时只有太子才能作为亚献,而这次武则天却让魏王武承嗣担任亚献,梁王武三思担任终献。

此时庐陵王李显虽然不在东都,但皇子李旦却是有继承权的。

此时,武则天重用酷吏,来打压李唐旧臣,支持李氏皇族的大臣遭到重创。尽管如此,支持李氏皇族的声音依然很大,武承嗣没能得偿所愿,得到太子之位。

就在朝臣均以为武承嗣将被立为太子之时,狄仁杰面见武则天,问出了那句经典:“姑侄之与母子孰亲?”

李昭德更以:“自古未闻侄为天子而为姑立庙者也!”向武则天进言触动武则天。

狄仁杰问出的问题,正好戳中了武则天的痛处,是稳固武周政权,还是像狄仁杰所说,立儿子为储君,享受后代的供奉。

李武两派势均力敌,让武则天难以决断,而且李武纷争不断,让武则天感到政局不稳,因此她决定引入了第三个势力来祈求平衡,也就是重用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

武氏与李氏均急于讨好二张,希望他们能在武则天身旁进言,影响立嗣。武承嗣和武三思甚至自降身份,称张易之为五郎,张昌宗为六郎。

相比之下,支持李氏的大臣吉顼,手段则更加高明。

他与二张关系密切,与之明言:他们二人得武则天的宠爱,才有了如今的地位,如若他支持庐陵王,将来就有从龙之功。

二张对此深以为然,因此时常向武则天进言,此时武则天也知道,立李显为太子已经是必然。

圣历元年(698),武则天将被贬的庐陵王李显召回,立为太子,至此,自武则天登基之后的太子之争终于落定了。

朝堂之上多为李唐旧臣,他们能允许武则天暂代天子,却不能容忍武则天就此篡夺李唐江山。

因此她改变了想立武氏为嗣的想法,退而追求李武共存,让武氏家族能在朝堂始终有一席之地。

太子之争落定,朝堂之上李武之间的党争,却无法就此停歇。

武则天立李显为太子,将帝位还给了李唐,但也不希望武氏家族就此没落,此时的她一直希望朝堂上能达到“李唐共存”的平衡。

二张倒向李唐显然不是武则天所期望的,为了离间二张与李氏,武则天不仅一味的偏袒二张,甚至借二张之名杀死了自己的亲孙子。

为保李武两家和平相处,武则天选择支持李武两家联姻,李显之子李重润迎娶武三思之女,将永泰公主嫁给武承嗣之子武延基,以此维系李武两家的关系,之后的事件证明这场联姻对于李武之间的和平,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尽管如此,武则天却仍有顾虑,担忧李武再起纷争,因此也就有了历史上著名的:明堂盟誓。

明堂是武则天遵照高宗遗愿建造,武则天曾在明堂,顺应天命,决定登基称帝,此地对于武则天有特殊的意义。

公元699年,武则天召集满朝文武,以及李武宗亲,让他们保证李武两家永结为好,并刻于丹书之上,保存于明堂,史称明堂盟誓。

明堂盟誓之后不久,便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之事,李显之子李重润,与武延基,因妄议二张被武则天下令从严处置,最终被赐死。

尽管武则天对二张倍加宠爱,二人每日随女帝早朝,早朝结束之后又在后宫陪侍女帝。可李重润作为李显的嫡长子,只因妄议宠臣就被赐死?

自二张得宠以来,非议二人的朝臣不在少数,魏元忠甚至多次上言,将二张论为小人,武则天心有不悦,却并未责罚他。

那么李重润之死,又是何原由?《旧唐书·武延基传》中有提到,“寻与其妻永泰郡主及懿德太子等,话及张易之兄弟出入宫中,恐有不利,后忿争不协,泄之,则天闻而大怒,咸令自杀。“

从中不难看出,“忿争不协”才是令武则天赐死其的原因。

此事发生在明堂盟誓之后,武则天认为,二人违背了明堂盟誓。

为了杀鸡儆猴,警醒李武后人,武则天不惜赐死了自己的亲孙子,与之一同被赐死的,还有永泰公主以及其丈夫武承嗣之子武延基。

二人的纷争在武则天看来,就是在挑战她想要“李武共存”的意愿,在张易之的推动之下,武则天决定不再容忍李重润,将其赐死。

这件事情也对武则天造成了很大的触动,此时有大臣劝谏武则天禅位太子,也引起了武则天对朝臣的警觉,武则天此时也就更加宠爱二张。

武则天晚年所祈求的是李武两方势力的平衡,为了达到这一平衡,武则天任用二张来延伸自己的权力。

张昌宗也借此机会,将矛头直指李唐旧臣,诬陷魏元忠等支持太子的官员谋反,尽管最后证据不足,魏元忠却还是被贬,其余官员则被流放。武则天明显偏袒二张,不仅仅想离间二张与李氏的关系,更想挑起李氏与其的矛盾。

武则天对太子和朝臣的猜疑也愈演愈烈,二张在武则天身边愈发飞扬跋扈。武则天病重之时,又将政事委托给了张易之,其本人更是只有张昌宗得见。

二张作为宠臣其权力是来自于武则天,能够很好的牵制李武两方势力的平衡,防止一方独大。二张的加入,也让李武两家暂时和平,共同应对张氏兄弟。

二张与朝堂上的大臣均有间隙,在武则天晚年之时,因李重润之死和魏元忠事件,二张与李唐旧臣的矛盾更为尖锐。反观武氏对待二张则一向讨好,不惜自降身份,称呼其为五郎、六郎,不敢直呼其名。

武则天病重,朝臣们担心二张与武氏串通,内外联合篡夺皇位,使李唐陷入被动。为此,以宰相张柬之为首的朝堂重臣,策划了逼迫武则天禅位的“神龙兵变”

神龙兵变发生于公元705年2月,张柬之等人率领羽林卫五百余人,将武则天所居住的迎仙宫包围,在集仙殿外将二张斩首,随后带侍卫进入集仙殿见武则天。

武则天在床上惊起,询问是谁造反,张柬之回答是张昌宗和张易之谋反,奉太子之命将其诛杀。武则天让太子回东宫之时,张柬之才道出兵变的真正目的:请武则天退位。

二张作为武则天的私人力量,与武则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二张被杀,让武则天明白大势已去,也就同意了退位。

神龙兵变的第二日,唐中宗李显复位,神龙兵变取得了成功,但这并不意味着武氏家族随着武则天的退位而一同没落。

后来李显为分割宰相权力,将主导神龙兵变的五人均封为郡王,五王仅仅作为这起事件的先锋,而其背后的主谋则是太子李显,皇子李旦和太平公主,他们三人也是此事最大的受益者。

李氏兄妹之间的同盟关系,随着神龙兵变的成功,也自然而然的破裂,李显虽然以太子之名成功登基。但李旦在他早年被废黜之后,也曾做过皇帝,李显也难保太平公主没有效仿武则天之意。

相比之下,李唐旧臣支持他登基,也就同样可以支持李旦、太平公主登基,他们也就不再值得李显的信任,与之势均力敌的武氏外戚,也就成为李显可以拿来平衡李唐旧臣的势力之一。

神龙兵变之后,武氏诸王虽被降为国公、郡公,但仍然受到李显的优待,张柬之等人多次劝谏李显也并无结果。李显并非不想回应,而是想平衡朝堂,李显信任武氏的原因,也有武则天令李武联姻的功劳。

张柬之为此曾言,后悔没有在兵变之时将武三思杀死,可见当时二张的风头是盖过了武氏,才让武氏家族没有受到神龙兵变的波及。

武三思权倾朝野,甚至一度请求李显废掉太子,将安乐公主立为皇太女,因为李武联姻之时,安乐公主被嫁给武三思之子武崇训。

这些言论至使景龙元年,太子李重俊发动兵变,将武三思及其子武崇训诛杀,安乐公主因外出逃过一劫。

李重俊虽然杀了武三思,但景龙兵变却并未成功,李重俊最后被亲信背叛,愤怒之下的李显甚至拿着自己儿子的人头前去祭奠武三思。

武三思虽然死了,但是武氏家族在朝堂之上仍有一席之地,这一点从后世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便能看出。

从武则天登基之后,她便深谙平衡之道,她深知二张作为宠臣其权力来自于她,在她去世或是退位之后,二张的权力也自然不负存在,二张也就轻易的被张柬之等人推倒。

为了将李氏与武氏之间的矛盾转向二张,武则天一位的宠爱偏袒他们二人,处置违背明堂盟誓的李重润、武延基却用二张之名,加深了武氏和李氏对二张的仇恨。

神龙兵变虽然是李氏取得了成功,逼迫武则天退位,但武则天的“李武共存”思想,以及他任用二张,将李氏对武氏的矛盾引向二张,既保住了武氏,又使其在退位之后,仍能被尊称为则天大圣皇帝。

甚至在李显登基之后,武氏作为外戚也帮到了势单力薄的唐中宗李显,避免他被弟弟李旦篡夺皇位。

武则天用李重润、武延基和二张兄弟,就达成了她一直期望的李武平衡,保住了武氏家族,智谋之高深,令人赞叹。武氏家族从武则天任皇后到睿宗复位,在李唐时期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家族,李武,武承嗣,手段,武三思,工具,武则天,李显,太子,李唐,观点评论,李武,武氏,武则天,李显,李氏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家族,李武,武承嗣,手段,武三思,工具,武则天,李显,太子,李唐,观点评论,李武,武氏,武则天,李显,李氏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家族,李武,武承嗣,手段,武三思,工具,武则天,李显,太子,李唐,观点评论,李武,武氏,武则天,李显,李氏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